-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武陵山片區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539810
- 條形碼:9787562539810 ; 978-7-5625-3981-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武陵山片區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 內容簡介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區域通過人口集聚、經濟發展及能源消耗對生態環境產生脅迫效應,同時生態環境通過人口驅逐、資金爭奪及政策干預等對城市經濟發展產生約束,在這種背景之下,環境惡化、資源枯竭及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及矛盾日益凸顯,這些問題及矛盾嚴重影響人類生活質量及生存狀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為突出的問題。因此,探討區域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面對經濟快速增長,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實,自2000年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縮小差距的戰略和政策,如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2011年,國家更是針對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實施了片區扶貧攻堅戰略,以期讓貧困地區更多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其中,武陵山片區因地處武陵山脈而得名,為湖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和貴州省4省市交界處,國土面積17.18×l04kmZ,轄71縣市區,境內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9個世居少數民族。片區氣候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類型,境內水能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以及動植物資源豐富,素有“華中動植物基因庫”之稱。不過,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薄弱、市場體系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不足,是我國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也是集中連片特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試驗區。按照黨中央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新階段扶貧攻堅主戰場的戰略部署和國家區域發展的總體要求,決定率先啟動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工作,為全國其他連片特困地區提供示范。 因此,在總結國內外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耦合交互作用關系研究的基礎上,《武陵山片區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以武陵山片區的典型區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恩施州)為研究對象,以2000年、2007年、2013年3個時間截面的Landsat影像數據和2004-2013年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統計數據為基礎,通過構建“EKC(環境庫茨涅茲曲線)-ESA(生態服務價值理論)-CCDM(耦合協調度模型)”的綜合評價過程,分析恩施州污染物排放規律,土地資源變化所引起的生態服務價值變化趨勢,構建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耦合協調模型,探討貧困地區如何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以期為其他連片特困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武陵山片區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 目錄
**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進展
一、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關系研究進展
二、生態服務價值研究進展
三、武陵山片區研究進展
四、研究評述及未來發展趨勢
第三節 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三、研究方法
四、技術路線
第二章 相關理論研究基礎
**節 相關基本概念
一、耦合協調
二、生態環境
三、生態服務價值
第二節 主要基礎理論
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
二、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
三、系統耦合協調理論
第三節 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交互作用關系
一、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二、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系統的基本理論
三、生態環境與經濟系統的發展模式
四、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協調
第三章 研究區域概況
**節 武陵山片區發展現狀
一、武陵山片區概況
二、武陵山片區生態環境特征
三、武陵山片區社會經濟發展特征
第二節 恩施州發展概況
一、恩施州自然地理背景
二、恩施州社會經濟發展
三、恩施州生態環境特征
第三節 研究說明及數據來源
一、研究說明
二、數據來源
第四章 基于EKC理論的區域環境污染格局及協調發展
**節 指標選取及模型構建
一、EKC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變量選取及模型設定
第二節 恩施州主要污染物的EKC面板檢驗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二、面板數據的單位根檢驗
三、面板數據的協整關系檢驗
四、面板數據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第三節 恩施州環境污染的演化規律及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一、不同污染物的EKC特征檢驗結果
二、不同污染物的EKC擬合結果討論
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生態服務價值理論的土地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協調分析
**節 遙感影像數據的獲取
一、Landsat影像數據的預處理
二、影像數據的波段組合分析
第二節 土地分類與轉移矩陣計算
一、影像分類方法
二、土地利用類型的確定
三、分類處理過程
第三節 土地利用變化類型分析
一、土地利用方式變化_
二、土地利用強度變化
第四節 生態服務價值變化分析
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二、恩施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模型的構建
三、恩施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四、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
第五節 生態服務價值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第六章 基于耦合協調模型的區域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綜合協調發展評價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