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95261
- 條形碼:9787550295261 ; 978-7-5502-952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 本書特色
出身名門,家道中落,自小混跡京城天橋,少時飽嘗世態炎涼。
投身藝術,自成一派,未竟十載名揚四海,成為影劇無冕之王。
黃佐臨與他亦師亦友,稱他為稀有表演藝術家。
梅蘭芳給他寶貴指導,看了他的表演動容落淚。
張愛玲讀過他的小說,把他與高爾基相提并論。
老舍與他是莫逆之交,艱難時刻給他精神支持。
他是享譽上海的話劇皇帝 (《日出》《原野》《秋海棠》《大馬戲團》)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表演大師 (《太太萬歲》《哀樂中年》《假鳳虛凰》《腐蝕》《夜店》《艷陽天》)
他執導的電影堪稱影壇珍寶(《關連長》《雞毛信》《天仙配》《霧海夜航》《我這一輩子》)
------------------------------------------------------------------------------------------------
鎖線精裝
首次公開與梅蘭芳、程硯秋、蓋叫天等京劇大師的討教實錄
特別收入石揮撰寫的《雷雨》《原野》、滑稽戲等6篇罕見劇評
內含《秋海棠》等10篇演出手記,條分縷析角色塑造全過程,堪稱石揮表演藝術的揭秘檔案
完整輯錄14篇石揮探討演技層次提升的文章,系統呈現石揮對表演理念與技法的獨到認識
內含近30幅罕見的話劇劇照、生活照、報刊廣告等圖像資料
收入石揮翻譯的西方表演專著:《演技教練》《一個演員的手冊》
依*初發表之樣貌保留舊時體例,按文章類型與發表時間重新整理
遍覽京津滬多家圖書館,搜求齊備,校勘精當,注釋詳盡
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 內容簡介
本書是石揮系統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理論的嘗試。全書集結了1939年至1957年石揮公開發表在《影劇》《萬象》《雜志》《中藝》《劇場新聞》《舞臺藝術》等報刊上的文章,以及近30幅罕見的話劇劇照、生活照等圖像資料,展現了他在表演領域的重要貢獻。
石揮為了藝術嘔心瀝血、潛精研思,他立足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演出經驗,努力汲取傳統表演藝術的養分,譯介、鉆研西方的表演理論,全面探討了生活與藝術、形式與內容、理論與實踐、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演員與觀眾、個人修養與人物塑造的關系等話題。很多真知灼見,至今仍具指導意義。
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 目錄
導讀:勿忘石揮李鎮11
壹精進演技
1939—07—25演員如何才能抓住觀眾3
1939—11—01現階段的話劇:由籌備起到演出止,全面問題的多重解10
1939—12—01話劇演員怎樣創作角色?18
1940—12—14演技和抓住觀眾26
1941—01—17演技給予觀眾的刺激29
1941—02—10由“習慣動作”談到生理動作與社會動作(演劇漫談)32
1941—03—07表演的離心與向心35
1941—03—25當心!“搶半步”138
1941—07—01讀詞與動作的難易:異議于袁牧之的說法41
1941—08—10演劇的兩條路:迎頭搶·由根起45
1941—10—26要使觀眾滿意,但不給觀眾滿足!48
1943—01—?眼看四處,耳聽八方52
1943—08—25詩與演劇54
1943—10—01舞臺語57
一談發音58
二談讀詞60
貳演出手記
1939—07—01一部演員的話93
1940—02—01為什么在現社會下演《日出》?95
1940—07—01《(日出)批評特輯》讀后:對批評者摯誠傾吐103
1941—01—07此時此地演《花木蘭》109
1941—06—05我期待著指示與批評111
1942—12—?我將如何演秋海棠115
1942—12—10慕容天錫七十天記:從受胎·育成·產生·到滅亡118
一前言118
二我對創造的角色的習慣性121
三慕容天錫是雜種125
四慕容天錫的動作132
五慕容天錫的讀詞138
六后語141
1943—?—?秋海棠之一角145
1943—02—10《秋海棠》演出手記147
秋海棠究竟是怎么樣的一個人?149
蘇三起解157
搜集素材159
秋海棠的讀詞準備163
《秋海棠》的動作準備176
彩排180
1943—10—09秋海棠觀后:附石揮上官云珠之答案184
叁演員制度
1943—01—10演員創造的限度:打倒AB制·取消代戲191
1943—02—28齒輪演劇與AB制及明星制205
1943—05—10不是論戰:談AB制之再檢討211
前言211
一個偶然的啟示213
齒輪演劇談216
我為什么對“AB制”持反對論?222
容我補充一點225
閑話明星制225
請教于魯思先生之前228
1946—04—27話劇演員的地位與待遇問題253
1946—06—29覆李健吾先生260
肆取法京劇
1942—10—01體格鍛煉與戲劇273
1946—11—11致程硯秋先生276
1947—04—01與李少春談戲279
1947—11—23舊劇場面有改良必要291
1947—12—01怎么辦293
1956—11—05必修課296
1956—11—10從蓋老的眼神兒談起298
1956—11—12與蓋老先生談心304
伍觀劇感悟
1940—?—?我從*表層看仇虎、金子、焦母309
1940—05—18閑話燕大《雷雨》的演出312
1956—07—21應該關心和重視它:滑稽戲《西望長安》觀后感316
1957—01—14從“三毛”看滑稽戲的獨特表演方法319
1957—01—27雜談滑稽戲322
1957—07—24談維亞特金的滑稽表演326
陸他山之石
1941—05—10漫談《演員藝術論》333
“**自我”與“第二自我”335
關于“型”的問題337
關于“發音”338
演員的漂亮與否……341
自然主義的演技342
1943—07—?演技教練344
**課動作的規范345
第二課片斷的動作361
1944—01—10一個演員的手冊374
譯者序375
原序377
**章表演的藝術379
引言:概論379
演員的修養與訓練384
第二章表情與反應389
引言:演員的語言389
情感的傳達393
情感的反應396
結論401
第三章表情的訓練:身體404
引言:身體的媒介404
四個表情的權威406
生理工具的養成414
規范的姿態與動作421
第四章表情的訓練:聲調432
引言:舞臺語的方法及問題432
聲音的產生和文字的形成435
聲調的產生442
規范的對話形式445
第五章表演部門453
引言453
分析角色453
想象一個角色459
表演一個角色461
結論475
第六章演員與導演480
引言480
舞臺面的設計486
后記494
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 節選
演員如何才能抓住觀眾
“在古希臘時代,每逢有節祭的時候,當地的土民都要做一種儀式,或舞蹈,或歌唱,這就是戲劇的起源。”這種*原始的演劇可謂為“自我演劇”,因為沒有表演技巧,沒有舞臺,同時更沒有觀眾,所以不用“抓住觀眾”。后來就有了變動,而產生出一種所謂“戲”一類的東西,演一些俠義英雄的事跡,觀眾也漸漸地有了,觀眾席是高搭于四周,好像今日的運動會的看臺,那時候的表演完全注重在大動作與高聲吶喊,而大動作與高聲吶喊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觀眾”。
自有舞臺以來,觀眾席由曠野移入屋內,由高看臺變成低座位。舞臺由平野廣場搬到屋內高臺,因為受了劇場與舞臺的限制,所以不能表演“萬馬奔騰,人山人海”一類的戲了,而“抓住觀眾”的方法也隨之變更,臺上也添了背景,掛上幔幕,自然高朗的聲音與闊大的動作仍是主要條件。自光影被搬上舞臺以后,便給予舞臺以生命,以時間,因此更有助于“抓住觀眾”了。
說到戲劇的演變,到現在已經成為藉各種藝術為表現手段的一種綜合藝術了,它把詩歌、文學、音樂、舞蹈、光影、建筑、繪畫、雕刻……都溶在一個舞臺上,演員只不過是占全部藝術中的幾分之幾而已。戲劇是一種動的藝術,而戲劇藝術所以能動的主線卻完全操在演員手里。但是在剛一開幕時演員無須使舞臺活動起來,因為當時觀眾的情緒完全貫注到欣賞各部門的藝術上面,他們會交頭接耳地說:“布景很好,道具不講究,色彩很調和,光影不夠強,表現的時間不真切……”這種情形是必然的,也是一剎那的,又可稱為劇場中的一種變相的騷動,但是時間可以克服他們,用不著演員耽心,待觀眾靜下去以后,演員就要擔負整個戲劇活動的責任了。
演員是推進戲劇在舞臺上活動的主人。**,演員應該知道如何能使觀眾明瞭這個戲劇活動,注意這個活動,否則會立刻被觀眾摒棄的,所以演員要設法先“抓住觀眾”,然后再把觀眾送到戲劇活動中,使他們也成了戲劇演出中的一份子,這樣可使觀眾很直接地了解劇情與接受刺激,所以演員在舞臺上必須“抓住觀眾”,在演出的過程中要一貫的“抓住觀眾”,閉幕后更須永遠的“抓住觀眾”!
觀眾不是像小孩一樣的聽任你的指揮與擺布的人群,觀眾不是簡單的組織,觀眾從來不受演員的欺騙,觀眾對演員*親切,*體貼,明瞭這幾個要素是演員演劇的基本條件。
“抓住觀眾”的方法很多,用聲音,用情緒,用動作都可以,有時可以利用布景,道具,燈光,效果,化妝……但是切記不可用鬼臉,大聲吶喊,或是做一個滑稽動作,那是*要不得的東西,那是戲劇藝術中*下流的,雖然有時候做一個鬼臉可以抓住觀眾,但站在藝術立場來說,實在是要不得的!
**印象(The First Impression)的好壞,是一個演員能否抓住觀眾的先決條件。所謂**印象就是演員在舞臺上*初與觀眾見面的一剎那。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當時觀眾對你的心情,是復雜的,是多方面的,明白點說,觀眾在當時絕沒有功夫來欣賞你的演技,他們先要看你的服裝如何,化妝如何,更把你與劇中人分開來談論,就好像當我們看嘉波 的茶花女時一樣,在嘉波給我們**個鏡頭時,我們會不約而同的說:“這是嘉波,就是那位神秘女郎!”但是把瑪格里特給忘掉了。所以演員在才一上場時應該給觀眾一個時間來容他們欣賞,然后再開始演戲,但這是自然而不是造做的,并不是先要你站在臺上來一次時裝表演然后再演戲。
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 相關資料
石揮演的魯貴,比我寫的都好。
——曹禺
有幾個人能夠像高爾基像石揮那樣到處流浪,哪一行都混過?
——張愛玲
他的《秋海棠》是契訶夫式的《天鵝哀歌》,演出了哲學意味。
——趙丹
一個演員,能夠在角色身上把人物與自我融化得如此之協調,是難能可貴的,而他在眾多人物身上都取得了這種和諧,不能不說是個具有藝術魅力的、技巧嫻熟的天才表演藝術家。
——黃佐臨
我崇敬石揮,他拍的作品我都喜歡。他的表演藝術理論和實踐,對我啟發很大。他是一個對工作一絲不茍,創作充滿了靈氣的人。前輩當中還有許多大藝術家都值得我去學習繼承。
——黃磊
我深深地感覺到,石揮在演戲的時候,有非常強烈的享受……盡管演的是不同的人物,但是他其實很會抓所謂戲的那部分,也就是人失控的部分,而人失控的部分往往是暴露本質的時候。
——姜文
我參加了1982年在意大利舉行的中國電影回顧展回顧展,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讓•米特里
過去我只知道中國有個趙丹,現在我發現還有石揮。
——佐藤忠男
梅蘭芳看了石揮的表演忍不住落淚,說:“我忘了我這是在看戲了。”
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 作者簡介
石揮(1915—?),原名石毓濤,天津楊柳青人。中國影劇史上才華橫溢、特立獨行的天才,視藝術為生命的、純粹的現實主義大師,享譽上海的“話劇皇帝”,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影壇巨擘。作為演員,代表作有話劇《大馬戲團》《秋海棠》及電影《假鳳虛凰》《太太萬歲》《哀樂中年》等;作為導演,代表作有《我這一輩子》《關連長》《雞毛信》《天仙配》《霧海夜航》。1957年,石揮被劃為“右派”,后登上“民主三號”郵輪悄然離滬,從此再無音訊,謎案至今未解。其創作生涯雖短暫,作品卻歷久彌新,影響了幾代人。
李鎮,電影史學者,現供職于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