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轉型與國家現代化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9800
- 條形碼:9787516199800 ; 978-7-5161-998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俄羅斯轉型與國家現代化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陸南泉*的這本《俄羅斯轉型與國家現代化問題研究》緊緊圍繞政治與經濟體制問題,剖析通過改革實現體制轉型對俄羅斯國家現代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全書較系統地論述了我國、蘇聯和俄羅斯這三個歷史時期的現代化進程與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并為此付出的代價。這一問題研究,對在相當一個時期內實現現代化成為中心任務的中國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俄羅斯轉型與國家現代化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俄羅斯轉型與國家現代化問題研究》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創新工程課題。本課題從體制轉型分析俄羅斯現代化問題,即剖析通過改革實現體制轉型對國家現代化所起的重要作用。當今與今后一個時期, 從轉型視角研究俄羅斯現代化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現代化”已成為當今俄羅斯的熱門話題。俄羅斯**副總理舒瓦洛夫談到現代化問題時說,對當今的俄羅斯來說:“現代化意味著一切”,“以現代化告別過去”。俄羅斯學者拉季科夫認為:“21世紀第二個十年初期,俄羅斯的政治日程聚焦在建設新經濟和俄羅斯民主現代化這兩個重要問題上。”“無論從理論還是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要想讓俄羅斯事實上而不是在口頭上符合大國地位,現代化都是當今的客觀要求,勢在必行。”俄羅斯要立足于世界先進行列,都必須通過轉型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
俄羅斯轉型與國家現代化問題研究 目錄
前言**編 俄國現代化
**章 俄國現代化進程**節 從彼得一世(1682年)到尼古拉一世(1855年)第二節 從亞歷山大一世(1801年)到尼古拉一世(1855年)第三節 農民改革:俄國農奴制度廢除與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一步第四節 農民改革之后的兩次革命
第二章 十月革命前俄國政治與經濟的主要特點**節 政治領域的主要特點第二節 經濟現代化進展與經濟的主要特點第二編 蘇聯現代化
第三章 列寧對政治與經濟體制現代化的初步設想**節 政治體制現代化的初步設想與實踐第二節 為創建現代化經濟體制經濟基礎實施的革命性改造
第四章 從軍事共產主義轉向新經濟政策時期的經濟體制**節 軍事共產主義時期實施的主要經濟政策第二節 對軍事共產主義經濟政策的幾點看法第三節 轉向新經濟政策時期探索新的經濟體制
第五章 工業化政策是蘇聯邁向現代化極為重要的一步**節 蘇聯工業化的進程第二節 工業化的基本政策及其理論爭論第三節 對工業化的評價第四節 斯大林工業化道路對中國提供的啟示
第六章 農業集體化并沒有使蘇聯農業邁向現代化**節 列寧改造農業的主要思路第二節 斯大林的農業全盤集體化思想第三節 實行農業全盤集體化直接起因是糧食收購危機第四節 農業全盤集體化的進程與目的第五節 從轉型與現代化角度來評價農業集體化
第七章 斯大林模式對現代化進程的影響**節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內容與特點第二節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第三節 幾點看法
第八章 赫魯曉夫嘗試通過改革推進政治現代化**節 赫魯曉夫上臺面臨的困境第二節 初期采取的措施第三節 反對斯大林個人崇拜是進行改革繞不過的一步第四節 推行一系列改革力圖使政治體制邁向現代化
第九章 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難以使經濟體制邁向現代化**節 首先試圖改變落后的農業體制第二節 以調整中央與地方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工業管理體制改革
第十章 赫魯曉夫的改革難以使體制邁進現代化臺階的原因**節 改革的歷史作用第二節 改革難以使體制邁向現代化的主要原因
第十一章 勃列日涅夫時期經濟改革停滯阻塞經濟現代化**節 執政**階段調整經濟政策與探索改革第二節 執政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停滯第三節 體制改革停滯阻塞了經濟現代化
第十二章 勃列日涅夫時期政治體制倒退導致舊體制回歸**節 政治體制倒退的突出表現第二節 政治體制倒退產生的嚴重后果
第十三章 戈爾巴喬夫力圖通過根本性改革使蘇聯順應現代化要求**節 戈爾巴喬夫上臺執政時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二節 逐步向市場經濟轉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第三節 從改革與人權相結合到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綱領第四節 積極推動對外經濟體制改革,融入世界經濟第五節 戈爾巴喬夫順應現代化的改革緣何失敗
第十四章 蘇聯時期教育與科技對推動經濟現代化的作用**節 教育事業的發展第二節 科技的發展第三編 俄羅斯現代化
第十五章 轉向民主政治體制是實現政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節 民主政治體制形成過程第二節 選舉制度第三節 司法制度第四節 政黨制度
第十六章 政治民主現代化發展趨勢**節 “俄羅斯思想”與“主權民主”第二節 威權主義問題第三節 威權主義會發展為極權主義嗎?第四節 普京面臨的民主政治改革的難題
第十七章 轉向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發展朝向現代化的重要條件**節 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啟始階段第二節 不同時期在形成市場經濟體制方面的作用第三節 “梅普組合”與“普梅組合”時期俄羅斯轉向市場經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國家經濟現代化
第十八章 改革宏觀經濟體制是建立現代化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節 財政體制改革第二節 稅收體制改革第三節 金融體制改革第四節 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第十九章 所有制改革是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前提條件**節 俄羅斯國企改革的迫切性第二節 私有化的理論、含義與目標第三節 私有化進程與方式方法第四節 私有化的評價第五節 農業改革與發展狀況第六節 對農業的扶持政策
第二十章 合理的經濟結構是體現經濟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節 蘇聯時期力圖調整經濟結構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第二節 俄羅斯經濟結構調整趨勢第三節 俄羅斯經濟結構調整面臨的難題
第二十一章 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是經濟走向現代化必須邁出的一步**節 蘇聯解體前對外經貿關系的特點第二節 俄羅斯對外經貿合作政策第三節 改革對外經濟體制第四節 強化戰略東移亞太第五節 推進獨聯體地區經濟一體化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俄羅斯轉型與國家現代化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陸南泉,男,漢族,1933年11月生于江蘇省江陰市。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5年參加工作。1960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財政學院,同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60年12月回國參加工作,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執教和從事蘇聯問題的研究工作。1981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蘇聯東歐研究所(現改名為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經濟研究室與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接受日本記者采訪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發展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哈爾濱市政府經濟顧問、清華大學等校教授等職。1980年晉升副研究員。?1986年晉升研究員。1986-1987年、1993-1994年先后任日本北海道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客座教授。2001年4月退休。1992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為我國社會科學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