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尼采與形而上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7419
- 條形碼:9787108057419 ; 978-7-108-0574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尼采與形而上學 本書特色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讀周國平《尼采與形而上學》 啟之 周國平寫過兩本關于尼采的書,di一本是《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第二本是他專門談尼采哲學的博士論文。 di一本書寫于“萬物復蘇,百廢待興”的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作者已屆不惑之年。“上天終于給了我們這一代學人一個遲到的青春。我們也仿佛從冬眠中醒來,一個個都覺得自己還年輕。當時我真的年輕,單身住在一間地下室里,吃zui簡單的食物,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內心充滿孤獨感和激情,不到兩個月,一氣寫出了這部十幾萬字的稿子。”當時的作者只是“尼粉”,那十幾萬字,多是借尼采之哲思,抒作者之情志。沒成想,彼時之國人,正需要借“尼粉”之酒杯,澆胸中之壘塊。此書甫一問世,就引起大轟動:“讀者來信如雪片般飛來,一再被列在大學生zui喜愛的書籍之榜首,在新潮青年藝術家群體中也獲得了眾多的知音。”?于是,這個居陋室、簞食瓢飲的北大哲學系的畢業生成了新時期哲學界的di一只報春燕,從此名滿天下。 這第二本書成于1988年,此時的作者已經從“尼粉”變成了研究尼采的專家,此前撰寫的《人性的哲學探討》雖然沒有出版,但也為其深入西方哲學堂奧做了學術準備。作為博士論文,這本書“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問題思路之中,對他在本體論和認識論方面的思想給出了相當清晰的分析,證明了他不只是一位關心人生問題的詩性哲人,更是一位對西方哲學核心問題有著透徹思考并且開辟了新路徑的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然而,兩年后,當湖南的出版人滿懷期待地將中國di一部尼采研究付之梨棗之時,等待他們的卻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沒有了評論,沒有了來信,沒有了知音,當年那眾多的“新潮青年藝術家群體”,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首印兩千冊成了絕響,由極熱到極冷,僅僅五年。這期間,中國發生了什么?世界發生了什么? 90年代初國人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十年浩劫帶來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機,而是如何看待“顏色革命”,如何理解舊體系之塌、新思維之立。進言之,如何確立中國的改革方向,如何確立這個新秩序中的位置。換句話說,對于青年知識群體來說,哲學已經成了明日黃花。他們迫切需要的是新的思想、新的學說——自由主義、新權wei、新儒學、長時段、大歷史觀、全能主義、未來學、重寫歷史、重寫文學史……。哈耶克、鄒讜、麥克考法爾、余英時、布熱津斯基、黃仁宇、亨廷頓、托夫勒……成了熱門。在《新思維》《大失敗》《萬歷十五年》《哈維爾文集》《通往奴隸之路》及李澤厚的思想史面前,尼采失去了吸引力。 讀者的流失,與這本書的性質也不無關系。盡管在序言中,周國平安慰讀者:“雖然本書是一本學術著作,但并不難讀。在不損害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把學術著作寫得明白通暢,我認為是一種好的趣味。”但是,無論作者有多大的才情,多豐富的想象,多美妙的文筆,也不能把博士論文寫成哲理散文,把學術著作搞成暢銷書。沒有專門的理論素養和特殊的興趣,沒人會讀這種書。 話說回來,如果這本博論,像周國平的頭一本書一樣,弄得雪片飛來;像當年的“九評”一樣,鬧得滿城風雨。那一定是國家又出了大毛病。記得李澤厚說過,學術著作天生就屬于小眾。 其實,尼采對自己、對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書很有一番不俗的期許:“1888年秋天,他有點不好意思地承認:'我極度恐怕有朝一日會被視為圣人。'他將這個日子設定在第三個千禧年之初:'讓我們假設人們在公元兩千年左右會被允許閱讀(我的著作)。'”他對自己著作的評價幾近狂妄:“在我看來,一個人能頒給自己的zui佳榮耀之一,就是手捧一本我的書。我甚至想象當人們這樣做時,他還得脫鞋——如果是靴子就更不用說了。”? 據我所知,在讀尼采的時候,沒有人會向作者致“脫鞋禮”。相信尼采專家周國平亦如是。但是,尼采的自負,有雄厚的資本——跟馬克思一樣,他的思想影響了整個西方。幾代西哲的思想都籠罩在他的身影之下。但與馬克思不同,尼采并不汲汲乎建立什么理論體系。他是詩人,他留給世界的,是飛翔著激情、跳躍著想象、閃耀著思想的光。 能夠取精用宏,把思想的閃光集到一起,疏理出本體論、認識論、語言學、透視主義,為尼采建立一套理論體系,用平實的語言,解釋尼采的學說,這不是一般學人能干的事。天降大任于周國平,是他恢復了尼采的本來面貌,是他di一次用尼采觀察中國,是他讓國人對尼采的思想學說有了系統的認識。 外來的思想學說,能否被本土接受、吸收,端看它與本土的契合程度。馬克思主義能夠從西方橫向移植而來,并扎根生長,是因為它與當時的中國現實達成了多層面的契合。尼采在中國重生,同樣是因為他的思想契合了當時的“土壤”和“氣候”。十年前,周國平此書的再版序言里說:“尼采畢竟不是一個自我封閉于抽象概念王國的學院哲學家,他是痛感時代的虛無主義疾患,為了探究其根源和療救之途徑,才對傳統形而上學進行全面批判的。……他覺察到的虛無主義征兆,包括對信仰的無所謂態度,左右逢源而毫無罪惡感;生活方式的匆忙,不復有寧靜的內心生活,勤勞——也就是拼命掙錢和花錢——成了wei一的“美德”;文化的平庸,內涵貧乏而外表花哨,商業成為文化的靈魂,記者取代天才,報刊支配社會。讀到這些,我們會覺得尼采仿佛是生活在今天的時代似的。我想說的是,對于一般讀者,本書也可能有值得一讀的地方,有助于我們反思時代的弊病。” 十年過去了,時代的弊病是好些了?不管怎樣,尼采的“虛無主義”仍是批判的武器,周國平這本書仍有現實意義。只不過,能夠從拼命掙錢和花錢的“美德”中掙脫出來、愿意反思的人注定要與寂寞為伴罷了。
尼采與形而上學 內容簡介
尼采將形而上學的危機闡釋為歐洲虛無主義,繼而用邏輯和語言批判對其進行心理分析;并以透視主義作為反形而上學的認識論,又基于強力意志和永恒輪回理論對之進行重建與揚棄。本書是周國平的博士論文,是他對尼采哲學進行了系統研究之后的成果。對于一般讀者,也值得一讀,有助于人們反思時代的弊病。
尼采與形而上學 目錄
概論
**章 歐洲虛無主義形而上學的危機
一 什么是虛無主義
尼采之前的虛無主義
不速之客的到來
上帝死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
科學與虛無主義
現代的雙重陰影
二 從形而上學到虛無主義
神話的毀滅和形而上學的興起
形而上學的虛無主義實質
柏拉圖主義形而上學的原型和虛無主義的發端
德國哲學形而上學走向瓦解和虛無主義走向成熟
三 徹底的虛無主義
真誠意識和徹底的虛無主義
積極虛無主義和消極虛無主義
“一切皆虛妄!一切皆允許!”
一切價值的重估
第二章 邏輯和語言批判形而上學的心理分析
一 內心世界的現象論
駁“意識事實”
“不存在所謂意志”
析“我思”
“主體”派生出“實體”
二 知性發生學
知性不能自我批判
邏輯的非邏輯起源
同一律的來歷
因果律的來歷
邏輯與形而上學兒
三 語言形而上學批判
語言的發生:隱喻論
語法與邏輯
語言與形而上學
破除語言的遮蔽
四 尼采與哲學中的“語言轉向”
“語言轉向”與反形而上學主流
追問語言的存在論基礎
走向語言本體論
回到語言的日常用法
恢復語言的無限能產性
第三章 透視主義反形而上學的認識論
一 作為認識的強力意志
認識的生物學含義
強力意志和對世界的圖解
二 透視主義
認識的人類中心論含義
情緒沖動的透視學
認識即解釋
透視的多元性和關系世界
透視的產物:外觀
關于“自在之物”
關于認識的界限
三 真理問題
真理的諸定義
真理的悖論
第四章 強力意志和永恒輪回形而上學的重建或揚棄
一 重建形而上學的途徑
價值的翻轉
從自我到世界
二 強力意志
從生命意志到強力意志
強力意志與價值
世界是強力意志
尼采的世界觀念
三 永恒輪回
瞬時體驗和“新的世界觀”
世界沒有常新的能力
給生成打上存在性質的印記
永恒輪回、虛無主義和命運之愛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尼采原著
本人關于尼采的研究著作
本人關于尼采的著譯目錄
論著
譯著
后記
尼采與形而上學 節選
《尼采與形而上學》: 尼采一生哲學思考的主題始終是生命的意義問題,為此他才起而批判傳統形而上學和基督教,竭力反駁它們對生存價值的否定,尋求一條肯定生存價值的途徑。他早年在《悲劇的誕生》中提出,后來又不斷豐富的“酒神精神”,就是他思考的結晶。究其實質,強力意志和永恒輪回都是酒神精神脫胎而來的。酒神精神的要義,**是確認宇宙間生命意志的豐盈和過剩,由之發展出強力意志說;第二是確認生命意志的不可窮竭,由之發展出永恒輪回說。不妨說,強力意志的永恒輪回:這就是酒神精神。尼采自己也點明了其間的內在一致。他在論及酒神秘儀時寫道:“希臘人用這種秘儀擔保什么?永恒的生命,生命的永恒回歸;被允諾和貢獻在過去之中的未來;超越于死亡和變化之上的勝利的生命之肯定;真正的生命即通過生殖、通過性的神秘而延續的總體生命。”。 ……
尼采與形而上學 相關資料
*本書寫于“萬物復蘇,百廢待興”的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作者已屆不惑之年。“上天終于給了我們這一代學人一個遲到的青春。我們也仿佛從冬眠中醒來,一個個都覺得自己還年輕。當時我真的年輕,單身住在一間地下室里,吃*簡單的食物,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內心充滿孤獨感和激情,不到兩個月,一氣寫出了這部十幾萬字的稿子。”當時的作者只是“尼粉”,那十幾萬字,多是借尼采之哲思,抒作者之情志。沒成想,彼時之國人,正需要借“尼粉”之酒杯,澆胸中之壘塊。此書甫一問世,就引起大轟動:“讀者來信如雪片般飛來,一再被列在大學生*喜愛的書籍之榜首,在新潮青年藝術家群體中也獲得了眾多的知音。” 于是,這個居陋室、簞食瓢飲的北大哲學系的畢業生成了新時期哲學界的*只報春燕,從此名滿天下。
這第二本書成于1988年,此時的作者已經從“尼粉”變成了研究尼采的專家,此前撰寫的《人性的哲學探討》雖然沒有出版,但也為其深入西方哲學堂奧做了學術準備。作為博士論文,這本書“真正深入到了尼采的問題思路之中,對他在本體論和認識論方面的思想給出了相當清晰的分析,證明了他不只是一位關心人生問題的詩性哲人,更是一位對西方哲學核心問題有著透徹思考并且開辟了新路徑的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然而,兩年后,當湖南的出版人滿懷期待地將中國*部尼采研究付之梨棗之時,等待他們的卻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沒有了評論,沒有了來信,沒有了知音,當年那眾多的“新潮青年藝術家群體”,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首印兩千冊成了絕響,由極熱到極冷,僅僅五年。這期間,中國發生了什么?世界發生了什么?
90年代初國人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十年浩劫帶來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機,而是如何看待“顏色革命”,如何理解舊體系之塌、新思維之立。進言之,如何確立中國的改革方向,如何確立這個新秩序中的位置。換句話說,對于青年知識群體來說,哲學已經成了明日黃花。他們迫切需要的是新的思想、新的學說——自由主義、新權威、新儒學、長時段、大歷史觀、全能主義、未來學、重寫歷史、重寫文學史……。哈耶克、鄒讜、麥克考法爾、余英時、布熱津斯基、黃仁宇、亨廷頓、托夫勒……成了熱門。在《新思維》《大失敗》《萬歷十五年》《哈維爾文集》《通往奴隸之路》及李澤厚的思想史面前,尼采失去了吸引力。
讀者的流失,與這本書的性質也不無關系。盡管在序言中,周國平安慰讀者:“雖然本書是一本學術著作,但并不難讀。在不損害內容的前提下,盡可能把學術著作寫得明白通暢,我認為是一種好的趣味。”但是,無論作者有多大的才情,多豐富的想象,多美妙的文筆,也不能把博士論文寫成哲理散文,把學術著作搞成暢銷書。沒有專門的理論素養和特殊的興趣,沒人會讀這種書。
話說回來,如果這本博論,像周國平的頭一本書一樣,弄得雪片飛來;像當年的“九評”一樣,鬧得滿城風雨。那一定是國家又出了大毛病。記得李澤厚說過,學術著作天生就屬于小眾。
其實,尼采對自己、對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書很有一番不俗的期許:“1888年秋天,他有點不好意思地承認:‘我極度恐怕有朝一日會被視為圣人。’他將這個日子設定在第三個千禧年之初:‘讓我們假設人們在公元兩千年左右會被允許閱讀(我的著作)。’”他對自己著作的評價幾近狂妄:“在我看來,一個人能頒給自己的*榮耀之一,就是手捧一本我的書。我甚至想象當人們這樣做時,他還得脫鞋——如果是靴子就更不用說了。”
據我所知,在讀尼采的時候,沒有人會向作者致“脫鞋禮”。相信尼采專家周國平亦如是。但是,尼采的自負,有雄厚的資本——跟馬克思一樣,他的思想影響了整個西方。幾代西哲的思想都籠罩在他的身影之下。但與馬克思不同,尼采并不汲汲乎建立什么理論體系。他是詩人,他留給世界的,是飛翔著激情、跳躍著想象、閃耀著思想的光。
能夠取精用宏,把思想的閃光集到一起,疏理出本體論、認識論、語言學、透視主義,為尼采建立一套理論體系,用平實的語言,解釋尼采的學說,這不是一般學人能干的事。天降大任于周國平,是他恢復了尼采的本來面貌,是他*次用尼采觀察中國,是他讓國人對尼采的思想學說有了系統的認識。
外來的思想學說,能否被本土接受、吸收,端看它與本土的契合程度。馬克思主義能夠從西方橫向移植而來,并扎根生長,是因為它與當時的中國現實達成了多層面的契合。尼采在中國重生,同樣是因為他的思想契合了當時的“土壤”和“氣候”。十年前,周國平此書的再版序言里說:“尼采畢竟不是一個自我封閉于抽象概念王國的學院哲學家,他是痛感時代的虛無主義疾患,為了探究其根源和療救之途徑,才對傳統形而上學進行全面批判的。……他覺察到的虛無主義征兆,包括對信仰的無所謂態度,左右逢源而毫無罪惡感;生活方式的匆忙,不復有寧靜的內心生活,勤勞——也就是拼命掙錢和花錢——成了*的“美德”;文化的平庸,內涵貧乏而外表花哨,商業成為文化的靈魂,記者取代天才,報刊支配社會。讀到這些,我們會覺得尼采仿佛是生活在今天的時代似的。我想說的是,對于一般讀者,本書也可能有值得一讀的地方,有助于我們反思時代的弊病。”
十年過去了,時代的弊病是好些了?不管怎樣,尼采的“虛無主義”仍是批判的武器,周國平這本書仍有現實意義。只不過,能夠從拼命掙錢和花錢的“美德”中掙脫出來、愿意反思的人注定要與寂寞為伴罷了。
2016年11月
本文作者:啟之,北京大學文學碩士,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尼采與形而上學 作者簡介
周國平,一九四五年生于上海,一九六七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當代著名學者、作家。主要代表作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自傳《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等,主要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