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74618
- 條形碼:9787562074618 ; 978-7-5620-746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本書特色
型塑指主體對具有可塑性的抽象之物的樣式進行能動的加工、塑造、改造,以使該物之樣式符合實際需要。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是指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制定,要充分關注到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中國傳統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色,制定一部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民法。由哈斯巴根著的《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北方民族大學文庫》基于此開展研究,為民法典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協調提供解決方案,為回采中華法系的傳統智慧提供理論引導;而且有助于推動民法典的編纂,保證民法典的順利實施。本書針對民法典民族性的表現、型塑原因、影響因素等問題做出了一些嘗試性的研究。
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內容簡介
型塑指主體對具有可塑性的抽象之物的樣式進行能動的加工、塑造、改造,以使該物之樣式符合實際需要。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是指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制定,要充分關注到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中國傳統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色,制定一部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民法。由哈斯巴根著的《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北方民族大學文庫》基于此開展研究,為民法典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協調提供解決方案,為回采中華法系的傳統智慧提供理論引導;而且有助于推動民法典的編纂,保證民法典的順利實施。本書針對民法典民族性的表現、型塑原因、影響因素等問題做出了一些嘗試性的研究。
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概念的界定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四、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章 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基本理論
**節 民法典民族性的理論依據
一、法律人類學:“地理學說”與“法是地方性知識”
二、歷史法學派:“法是民族精神的體現”
第二節 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理論基礎
一、法史學視角:民族性型塑的缺乏將引發新的法律變革
二、法社會學視角:提升民事法律實效與降低民事越軌行為
三、法經濟學視角:降低民事法律成本與提高民事法律收益
第三節 中國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特殊意義
一、特殊的構建背景使中國近現代民事法律制度處于亞健康狀態
二、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與巨大的凝聚力
三、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特殊的智慧與魅力
第二章 國外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實踐及啟示
**節 大陸法系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實踐
一、《法國民法典》的實踐
二、《德國民法典》的實踐
三、《日本民法典》的實踐
四、《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實踐
五、小結
第二節 英美法系民法民族性型塑的實踐
一、英國民法的實踐
二、美國民法的實踐
三、小結
第三節 伊斯蘭法系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實踐
一、1935年《伊朗民法典》的實踐
二、《埃及民法典》的實踐
三、小結
第四節 國外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啟示
一、民法(典)既要講民族性又要講世界性
二、民法(典)既要有傳承性又要有創新性
三、民法(典)既要重現實性又要重前瞻性
四、民族精神與民法(典)交互影響
五、政治因素是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重要動力源
六、法學家是推動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堅實力量
七、法學研究為民法(典)民族性型塑提供理論支持
第三章 中國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實踐及啟示
**節 中國近代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實踐
一、《大清民律草案》的實踐
二、《民國民律草案》的實踐
三、《中華民國民法》的實踐
四、小結
第二節 中國現代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實踐
一、大陸地區的實踐:1956年《民法草案》
二、大陸地區的實踐:1964年《民法草案(試擬稿)》
三、大陸地區的實踐:1982年《民法草案(第四稿)》
四、大陸地區的實踐: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
五、我國港澳臺地區的實踐
六、小結
第三節 中國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經驗及啟示
一、積極吸收實踐經驗
二、確立民事習慣法律淵源地位
三、高度重視民法學研究隊伍
四、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第四章 中國現行民法民族性型塑的檢視
**節 總則部分民族性型塑的檢視
一、民族性型塑的主要體現
二、民族性型塑的程度
第二節 物權部分民族性型塑的檢視
一、民族性型塑的主要體現
二、民族性型塑的程度
第三節 債權部分民族性型塑的檢視
一、民族性型塑的主要體現
二、民族性型塑的程度
第四節 婚姻家庭繼承部分民族性型塑的檢視
一、民族性型塑的主要體現
二、民族性型塑的程度
第五節 侵權責任部分民族性型塑的檢視
一、民族性型塑的主要體現
二、民族性型塑的程度
第五章 未來中國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考量因素及途徑選擇
**節 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考量因素
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二、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
三、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
四、中華民族的生產方式
第二節 民法典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平衡
一、法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
二、民法典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地位平衡
三、民法典民族性與世界性在法典各主要部分中的協調
第三節 民法典民族性型塑的具體途徑
一、民法總則部分
二、物權部分
三、債權部分
四、婚姻家庭繼承部分
五、侵權責任部分
結論
一、主要觀點總結
二、創新之處
三、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作者簡介
哈斯巴根,男,蒙古族,1981年9月出生,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北方民族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兼任寧夏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