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互聯網+”與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0070
- 條形碼:9787511630070 ; 978-7-5116-3007-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聯網+”與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 本書特色
共分為十章。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內容:①基于“互聯網 ”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的理論研究,包括*章、二章內容,旨在提出本書研究的關鍵概念、核心范疇與理論框架。重點在相關基礎理論及研究進展基礎上,從理論層面揭示了“互聯網 ”促進京津冀農業協同創新發展的作用機理及運行機制。②基于“互聯網 ”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的實證研究,包括第三章到第九章的內容,旨在通過實證研究解決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中存在的關鍵科學問題,是本書研究的核心與重點。研究重點在于基于現狀及需求的實地調查,通過構建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找出三地現代農業發協同創新的關鍵需求,分析“互聯網 ”在解決農業協同創新中的邏輯,進一步地構建基于“互聯網 ”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體系,并提出了基于“互聯網 ”生產、“互聯網 ”流通、“互聯網 ”數據、“互聯網 ”服務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的實施路徑。③基于“互聯網 ”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對策研究,為第十章內容,旨在結合理論與實證研究的結論,結合“十三五”時期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戰略需求,從“互聯網 ”層面提出“十三五”時期京津冀“互聯網 ”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的發展思路、重點及相關對策措施。與國內外已出版的同類書籍相比,本書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①目前我國在區域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方面主要側重產學研方面的協同創新,對于區域之間的協同創新的產業領域研究較少,同時對于基于“互聯網 ”的協同創新的主要模式的凝練仍不足。針對該問題,本研究以“互聯網+”區域農業協同創新為主題,立足京津冀協同創新戰略背景,從“互聯網+”在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的內涵、需求、機理、路徑及對策等方面深化區域農業協同創新領域研究,在理論和研究思路上有所創新,所提出的基于“互聯網 ”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機理與體系,為本領域相關學者提供理論借鑒。②針對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存在的問題,不少學者、政府、機構等均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并出臺了系列文件、規劃,但總體看仍缺少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政策的針對性仍不夠。鑒于此,基于京津冀區域現代農業發展實踐,搭建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體系框架,分別從“互聯網+生產”、“互聯網+數據”、“互聯網+服務”、“互聯網+流通”四方面提出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具體實施路徑,提出的工程方案具體詳實、可操作性強,為對接落地提供了科學依據與規劃支撐,可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理論支撐和參考,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較大創新。
“互聯網+”與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十章, 內容包括: 導論 ; 區域協同創新理論機理研究 ; 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需求分析 ; 京津冀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協同度測算與評價 ; 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體系構建等。
“互聯網+”與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 目錄
**章導論()
**節研究背景()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三節研究綜述()
第四節主要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五節創新點()
第六節本章小結()
第二章區域協同創新理論機理研究()
**節概念及內涵()
第二節相關理論基礎()
第三節“互聯網+”與京津冀農業協同創新發展間的作用機理()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三章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需求分析()
**節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第二節京津冀現代農業產業結構()
第三節京津冀農業主導產業發展()
第四節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問題分析()
第五節協同創新需求分析()
第六節本章小結()
第四章京津冀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協同度測算與評價()
**節協同度評價體系構建()
第二節協同度評價方法與區間劃分()
第三節京津冀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協同度測算結果()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五章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體系構建()
**節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邏輯()
第二節“互聯網+”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第三節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模式()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六章基于“互聯網+生產”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路徑()
**節“互聯網 生產”的含義及特點()
第二節基于“互聯網 生產”的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第三節基于“互聯網 生產”的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需求()
第四節基于“互聯網 生產”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七章基于“互聯網+服務”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路徑()
**節“互聯網+服務”的內涵及特點()
第二節基于“互聯網+服務”的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第三節基于“互聯網+服務”的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需求()
第四節基于“互聯網+服務”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八章基于“互聯網+數據”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路徑()
**節“互聯網+數據”的內涵及特點()
第二節京津冀農業大數據發展現狀()
第三節基于“互聯網+數據”的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需求()
第四節基于“互聯網+數據”的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九章基于“互聯網+流通”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路徑()
**節內涵與特點()
第二節基于“互聯網+流通”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現狀()
第三節基于“互聯網+流通”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與需求()
第四節基于“互聯網+流通”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路徑選擇()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十章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節發展思路()
第二節“十三五”發展重點()
第三節基于“互聯網+”的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發展的對策()
第四節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表目錄表目錄
表1-1近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政策梳理(3)
表1-22004年以來京津冀農業合作情況(14)
表2-1互聯網巨頭公司對“互聯網+”概念的描述(31)
表3-12009—2014年京津冀三地耕地面積(44)
表3-22014年京津冀一產從業人員及三產從業人員結構(48)
表3-3京津冀三地農業勞動力資源對比(49)
表3-4京津冀地區財政支農資金及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50)
表3-52005—2014年京津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
表3-62005年和2010—2014年京津冀主要農產品產量(51)
表3-72005年和2010—2014年京津冀人均主要農產品產量(52)
表3-8京津冀農林牧漁業產業結構(53)
表3-92005—2013年京津冀地區農業受災面積(58)
表3-102006—2015年京津冀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59)
表3-112003—2012年京津冀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1)
表3-12京津冀地區農業園區(65)
表3-132005年和2010—2014年京津冀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和互聯網普及率(66)
表3-142010—2014年京津冀農業機械擁有量(67)
表3-152014年京津冀農作物種植面積優勢指數(70)
表3-162005—2014年京津冀人均糧食產量(70)
表3-172014年京津冀畜產品產量優勢指數(71)
表3-182014年京津冀水產品產量優勢指數(72)
表4-1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95)
表4-2協同度等級劃分及標準(102)
表4-32010—2014年京津冀三地現代農業創新子系統發展水平測算結果(103)
表4-42010—2014年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水平(109)
表7-1京津冀主要農業信息服務平臺(164)
圖目錄圖目錄
圖1-1技術路線圖(28)
圖2-1“互聯網+”推進京津冀農業協同創新生態圈(40)
圖3-12005—2014年京津冀三地人均水資源變化情況(45)
圖3-22005—2014年京津冀三地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占比變化情況(46)
圖3-32005—2014年京津冀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變化圖(47)
圖3-4京津冀地區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投入量變化圖(48)
圖3-52005—2015年京津冀三次產業結構變動圖(54)
圖3-6京津冀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55)
圖3-72006—2014年京津冀地區農業勞動生產率變化情況(56)
圖3-82005—2014年京津冀地區土地產出率變化情況(57)
圖3-92005—2014年累計自來水受益人口占農村人口比重(58)
圖3-102005—2014年京津冀衛生廁所普及率的年際變化(59)
圖3-112006—2015年京津冀城鄉收入絕對差距(60)
圖3-122006—2015年京津冀地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60)
圖3-132006—2015年京津冀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61)
圖3-142003年和2012年京津冀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62)
圖3-152010—2014年京津冀耕種收機械化水平(68)
圖3-162010—2015年京津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84)
圖4-12010—2014年京津冀三地城鄉協同創新與系統發展水平(104)
圖4-22010—2014年京津冀三地產業協同創新與系統發展水平(105)
圖4-32010—2014年京津冀三地科技協同創新與系統發展水平(106)
圖4-42010—2014年京津冀三地生態協同創新與系統有序度(106)
圖4-52010—2014年京津冀城鄉協同發展水平(107)
圖4-62010—2014年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水平(107)
圖4-72010—2014年京津冀科技協同發展水平(108)
圖4-82010—2014年京津冀生態協同發展水平(109)
圖4-92010—2014年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110)
圖4-102010—2014年京津冀三地區域現代農業協同度(110)
圖5-1“互聯網+”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體系總體框架(119)
圖5-2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主體架構(120)
圖8-1北京市農業局京承農產品產銷信息平臺(185)
圖9-1愛孚瑞冷鏈配送模式(207)
“互聯網+”與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 作者簡介
李瑾,女,1978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襄陽市,博士,研究員。2002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獲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獲農業經濟管理博士學位。現在北京農林科學院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工作,任戰略研究部主任,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業與農村信息化、農產品市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及部委委托課題30余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參編著作4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