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 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90844
- 條形碼:9787030390844 ; 978-7-03-03908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 上下冊 本書特色
《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乙種第23號上下)(精)》由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移民局編,以“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來命名本報告,是我們在資料整理過程中不斷深化認識得到的結果,是試圖涵蓋更廣闊的地理范圍、從更宏大的研究視角來介紹以鎮江場鎮為中心的幾處墓群的初步嘗試。隨著今后更多考古發掘、資料整理工作的展開,鎮江墓群的內涵必將得到進一步補充,現有的資料和認識也會得到修正和完善。結合豐都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特征,將墓葬與聚落、墓葬與地形、地貌及河流等地理要素統合分析,開展多方面、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是今后豐都乃至三峽地區漢至六朝墓葬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 上下冊 內容簡介
《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乙種第23號 套裝共2冊)》是重慶市豐都縣鎮江墓群(冉家路口墓群)的發掘報告,全書以墓葬為單位,系統、全面地介紹了該墓群兩漢至六朝時期127座墓葬的發掘成果,為研究重慶乃至長江三峽地區兩漢至六朝時期墓葬發展序列和喪葬制度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此外,本書還收錄了鎮江墓群(冉家路口墓群)發掘任務中發掘的一部分冶煉遺址的簡報。 《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乙種第23號 套裝共2冊)》可供從事考古學、歷史學、冶金史學、文物研究的專家、學者、教師和學生參考閱讀。
豐都鎮江漢至六朝墓群 上下冊 目錄
**節 工作背景
一、三峽文物保護工作
二、豐都精細化工園文物保護工作
三、鎮江墓群的由來
第二節 地理環境
一、豐都縣地理環境
二、鎮江墓群地理環境
第三節 歷史沿革
第四節 考古工作
一、豐都縣考古工作概況
二、鎮江墓群歷次工作
三、本次勘探發掘工作
第五節 報告編撰
一、資料整理
二、報告編寫
三、報告說明
第二章 西南部墓地
**節 包肚地墓地
第二節 土地梁子墓地
第三節 河梁子墓地
第四節 沙包、沙灣墓地
一、沙包墓地
二、沙灣墓地
第五節 河家口、冉家院子、車車地墓地
一、河家口墓地
二、冉家院子墓地
三、車車地墓地
第三章 中部墓地
**節 黃泥巴梁子墓地
第二節 隆世全梁子墓地
第三節 窯灣、鎮江碼頭墓地
一、窯灣墓地
二、鎮江碼頭墓地
第四節 河灣墓地
第五節 梁家包、甘田堡墓地
一、梁家包墓地
二、甘田堡墓地
第四章 東北部墓地
**節 屋背后包包墓地
第二節 楊中珍包包墓地
第三節 氣象包、磚洞包、毛兒包墓地
一、氣象包墓地
二、磚洞包墓地
三、毛兒包墓地
第四節 太陽包、包山丘、大堡墓地
一、太陽包墓地
二、包山丘墓地
三、大堡墓地
第五章 初步研究
**節 墓葬形制
一、土坑墓
二、磚(石)室墓
三、墓葬構筑方式
第二節 典型器物與分期研究
一、典型陶器形制分析
二、典型瓷器形制分析
三、典型銅器形制分析
四、錢幣形制分析
五、器物組合
六、分期與年代
第三節 墓地制度研究
一、鎮江墓群墓地與環境的關系、墓地形成與結構
二、鎮江墓群的家族墓和合葬墓
第四節 鎮江墓群的區域特點
一、與周邊地區的比較
二、鎮江墓群的區域特點
三、鎮江墓群的文化因素和社會背景
第五節 結語
附表
附表一 墓葬登記表
附表二 典型墓葬分期表
附錄
附錄一 豐都鎮江墓群河梁子遺址發掘簡報
附錄二 豐都鎮江墓群大地遺址發掘簡報
附錄三 豐都鎮江墓群氣象包外遺址發掘簡報
附錄四 鎮江墓群出土鎏金銅耳杯扣的檢測分析
附錄五 鎮江墓群出土陶、瓷器的檢測分析
附錄六 豐都杜家包漢墓群發掘簡報
附錄七 豐都杜家壩一號墓2000年度發掘報告
后記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