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印度佛教城市與建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167011
- 條形碼:9787564167011 ; 978-7-5641-670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印度佛教城市與建筑 本書特色
由汪永平、徐燕、王錫惠編*的《印度佛教城市與建筑/喜馬拉雅城市與建筑文化遺產叢書》是針對印度的佛教建筑從整體到局部包括印度佛教建筑的建筑群體、建筑單體和建筑裝飾進行的研究和分析,由南京工業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汪永平及其團隊* 寫。本書主要包括五章,**章印度佛教的興衰、第二章印度佛教城市的產生與發展、第三章印度佛教建筑的類型與特色、第四章古代印度佛教六大圣地建筑遺址、第五章《大唐西域記》對印度佛教建筑研究的貢獻。本書研究可以為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學相關專業師生以及建筑遺產保護研究者閱讀參考。
印度佛教城市與建筑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通過對印度佛教的起源與發展、佛教建筑類型的起源與發展演變、七大佛教圣地遺址以及《大唐西域記》對印度佛教建筑的歷史貢獻這幾方面的詳細介紹和分析,給大家提供更多有關印度佛教及其建筑的詳細資料。
印度佛教城市與建筑 目錄
**章 印度佛教的興衰**節 佛教創立時的歷史背景1.時代背景2.理論基礎第二節 印度佛教的創立第三節 印度佛教的發展1.印度佛教發展初期2.印度佛教發展繁榮期第四節 印度佛教的衰敗小結
第二章 印度佛教城市的產生與發展**節 恒河流域國家與城市的興起1.歷史政治背景2.社會經濟背景3.佛教城市的發展第二節 恒河流域的佛教圣城1.華氏城2.瓦拉納西3.舍衛城4.王舍城5.吠舍離6.考夏姆比7.馬圖拉第三節 恒河流域以外的佛教城市1.塔克西拉2.白沙瓦和恰薩達小結
第三章 印度佛教建筑的類型與特色**節 精舍與毗訶羅第二節 搴堵坡1.印度窣堵坡的產生2.印度窣堵坡的發展演變3.宰堵坡的代表——桑契大塔4.陀蘭那藝術5.婆羅浮屠第三節 寺廟1.印度佛教寺廟的產生2.印度佛教寺廟的發展演變3.印度佛教寺廟的空間形式4.精舍的平面布局形式5.那爛陀寺(寺廟實例)6.藏密伽藍第四節 石窟1.古印度石窟的產生2.古印度石窟的發展演變3.石窟藝術第五節 阿育王石柱1.阿育王石柱的由來與基本形式2.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小結
第四章 古代印度佛教六大圣地建筑遺址**節 藍毗尼1.歷史背景2.藍毗尼遺址概況3.藍毗尼遺址園整體空間布局4.藍毗尼的阿育王石柱5.其他兩根阿育王石柱6.摩耶夫人廟第二節 迦吡羅1.歷史背景2.迦毗羅遺址概況3.毗普拉瓦4.迦瓦瑞拉5.尼泊爾的迦毗羅第三節 菩提伽耶1.歷史背景2.菩提伽耶遺址概況3.摩訶菩提大塔園的空間布局4.摩訶菩提大塔5.大菩提樹第四節 鹿野苑1.歷史背景2.鹿野苑遺址概況3.鹿野苑遺址的空間布局4.達美克塔5.法王塔6.喬堪衹塔7.佛塔林8.雕刻藝術第五節 祗園精舍1.歷史背景2.衹園精舍園遺址布局3.北片區建筑遺跡4.南片區建筑遺跡第六節 拘尸那迦1.歷史背景2.拘尸那迦遺址概況3.涅槃寺及涅槃塔空間布局4.涅槃塔和涅槃寺5.火葬佛塔小結
第五章 《大唐西域記》對印度佛教建筑研究的貢獻**節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1.玄奘簡介2.《大唐西域記》內容概述第二節 《大唐西域記》對印度佛教建筑的記述1.對伽藍寺院的記述2.對宰堵坡的記述3.對石窟寺的記述第三節 《大唐西域記》對印度民居的記述1.民居建筑等級2.民居建筑材料3.民居結構及內部裝飾第四節 《大唐西域記》對印度城市的記述
小結
結語
中英文對照
圖片索引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釋迦牟尼足跡圖(八大佛教圣地分布圖)
附錄二 印度八大佛教圣地與《大唐西域記》對照表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