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活是很好玩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15075
- 條形碼:9787569915075 ; 978-7-5699-1507-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活是很好玩的 本書特色
人生少憂慮,生活才好玩。 蘇北:喜歡汪曾祺是一件快樂而高雅的事梁文道:汪曾祺的文字大味至淡,是文學美學的巔峰。 百度搜索5400000,微博搜索220206,熱度逐年上升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梁文道、中國新聞周刊、看歷史、十點讀書、新浪讀書、鸚鵡史航、張佳瑋、下廚房、黃小廚nood、亭林鎮工作室、經濟觀察報……紛紛點贊在偉大和有趣之間,我更愿意自己是一個有趣的作家,寫點有趣的東西。——汪曾祺☆“世紀文學60家”6個100分作家,即魯迅、張愛玲、沈從文、曹禺,第6個滿分是汪先生,師從沈從文,他是把生活寫的*好的作家,是文壇公認的生活家。如果你喜歡平實生動靈巧的文字,如果你想體味從容平淡又精彩分呈的生活,汪曾祺不可錯過。 ☆ 知道的人都愛他,愛他的文字,愛他的生活態度,閑來無事就澆澆花種種草,再養養蟲魚鳥獸,他是善于淡化生活、尋找凡世之樂的人,看他的散文,總會使我們品出出凡而不俗、淡而不淺的味道。汪曾祺說,我寫得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 近年來百度、微博搜索量逐年增加,作品開卷數據持續攀升,汪曾祺作品兼具暢銷和常銷價值,在這個追求美好生活的時代,汪曾祺作品所體現出來的“生活之美”,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 顧城、梁文道、史航等贊譽*多的大家;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中國新聞周刊、十點讀書、新浪讀書等各大媒體極為推崇的大家,在其逝世二十周年來臨之際,各大媒體更是給予高度關注。 ☆ 四色+單色印刷,獨家附贈 汪曾祺 文人畫 雅致拉頁。 豆腐是人類美食藝術的巔峰,那叫大味至淡,同樣,在文學里,也有一種類似豆腐的美學,那就是汪曾祺的文字。 ——梁文道他是洞察秋毫便裝了糊涂,風云激蕩過后回復了平靜,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王安憶汪曾祺先生的淳樸、自在、溫潤、通透快樂,*后都是從文字的“不著急”這一點上出來的。 ——張佳偉喜歡汪曾祺是一件快樂而高雅的事。 ——蘇北我一直對朋友鼓吹三樣事:汪曾祺的文章、陸志癢的畫、鳳凰的風景。 ——黃永玉他(汪曾祺)只顧勤懇地疏松著已經板結的心田,默默地播下富含營養的種子,堅信再多的災難,也不能永遠奪走人類豐富的季節。 ——顧城他寫過多少草木啊,拿他這些文字,可以編一本詞典,薄薄的,并不整齊劃一的。這種詞典不解決什么疑難,就是沒事翻翻,讓你覺得隨身帶了一個花園,或者一個不錯的菜園。 ——史航
生活是很好玩的 內容簡介
好玩,是一種生活的體驗,是一種發現和欣喜,它源于對生活無比的愛。 汪曾祺說,人活著,就得有點興致。寫字、畫畫、做飯,明明是*普通的日常,他卻深得其樂。 他經歷了人世的復雜,卻天真得像個孩子,貪吃、貪唱、貪看、貪玩兒,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么環境下,永遠不消沉,無心機,少俗慮。鸚鵡史航說,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 凡人瑣事、市井人生、花鳥蟲魚、旅行見聞,在汪曾祺的筆下散發著溫暖的快樂和不凡的趣味。他的文字告訴我們:慢點走,欣賞你自己;慢點走,品品茶、喝喝酒、聽聽曲、寫寫字。人生少憂慮,生活才好玩。
生活是很好玩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前言
序
汪曾祺寫給自己的詩——
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
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
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
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
唯求俗可耐,寧計故為新。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君若亦喜歡,攜歸盡一樽。
生活是很好玩的 目錄
鬧市閑民
口味·耳音·興趣
胡同文化
踢毽子
歲朝清供
北京人的遛鳥
錄音壓鳥
煙賦
讀詩抬杠
羅漢
本命年和歲交春
風景
老年的愛憎
第二部分曾在人間識草木
夏天
冬天
花園
北京的秋花
草木春秋
臘梅花
人間草木
葡萄月令
果園的收獲
果園雜記
草木蟲魚鳥獸
第三部分四處走走,你會熱愛這個世界
玉淵潭的傳說
泰山片石
泰山拾零
湘行二記
四川雜憶
天山行色
初訪福建
翠湖心影
草巷口
沽源
美國短簡
生活是很好玩的 節選
鬧市閑民 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車回甘家口。直對101站牌有一戶人家。一間屋,一個老人。天天見面,很熟了。有時車老不來,老人就搬出一個馬扎兒來:“車還得會子,坐會兒。” 屋里陳設非常簡單(除了大冬天,他的門總是開著),一張小方桌,一個方杌凳,三個馬扎兒,一張床,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歲了,看起來不像,頂多七十歲。氣色很好。他經常戴一副老式的圓鏡片的淺茶晶的養目鏡——這幅眼鏡大概是他身上唯獨值錢的東西。眼睛很大,一點沒有混濁,眼角有深深的魚尾紋。跟人說話時總帶著一點笑意,眼神如一個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長,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軟的下唇。——相書上說人中長者多長壽,信然。他的頭發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齊。他常年穿一套很寬大的藍制服,天涼時套一件黑色粗毛線的很長的背心。圓口布鞋、草綠色線襪。 從攀談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來在一個中學當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兒子在石景山鋼鐵廠當車間主任。孫子已經上初中了。老伴跟兒子。他不愿跟他們一起過,說是:“亂!”他愿意一個人。他的女兒出嫁了。外孫也大了。兒子有時進城辦事,來看看他,給他帶兩包點心,說會子話。兒媳婦、女兒隔幾個月給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親屬很少來往。 他的生活非常簡單。早起掃掃地,掃他那間小屋,掃門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頓飯。早點是干饅頭就咸菜喝白開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糧店買切面,自己做。抻條,或是撥魚兒。他的撥魚兒真是一絕。小鍋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細了的筷子把稀面順著碗口“趕”進鍋里。他撥的魚兒不斷,一碗撥魚兒是一根,而且粗細如一。我為看他撥魚兒,寧可誤一趟車。我跟他說:“你這撥魚兒真是個手藝!”他說:“沒什么,早一點把面和上,多攪攪。”我學著他的法子回家撥魚兒,結果成了一鍋面糊糊疙瘩湯。他吃的面總是一個味兒!澆炸醬。黃醬,很少一點肉末。黃瓜絲、小蘿卜,一概不要。白菜下來時,切幾絲白菜,這就是“菜碼兒”。他飯量不小,一頓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湯(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門前的馬扎兒上,抱著膝蓋看街。 我有時帶點新鮮菜蔬,青蛤、海蠣子、鱔魚、冬筍、木耳菜,他總要過來看看:“這是什么?”我告訴他是什么,他搖搖頭:“沒吃過。南方人會吃。”他是不會想到吃這樣的東西的。 他不種花,不養鳥,也很少遛彎兒。他的活動范圍很小,除了上糧店買面,上副食店買醬,很少出門。 他一生經歷了很多大事。遠的不說。敵偽時期,吃混合面。傅作義。解放軍進城,扭秧歌,嗆嗆七嗆七。開國大典,放禮花。沒完沒了的各種運動。三年自然災害,大家挨餓。“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四人幫”垮臺。華國鋒。華國鋒下臺…… 然而這些都與他無關,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跡。他每天還是吃炸醬面,——只要糧店還有白面賣,而且北京的糧價長期穩定——坐在門口馬扎兒上看街。 他平平靜靜,沒有大喜大憂,沒有煩惱,無欲望亦無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條面、撥魚兒,抱膝閑看,帶著笑意,用孩子一樣天真的眼睛。 這是一個活莊子。
生活是很好玩的 相關資料
豆腐是人類美食藝術的巔峰,那叫大味至淡,同樣,在文學里,也有一種類似豆腐的美學,那就是汪曾祺的文字。
——梁文道
他是洞察秋毫便裝了糊涂,風云激蕩過后回復了平靜,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王安憶
汪曾祺先生的淳樸、自在、溫潤、通透快樂,最后都是從文字的“不著急”這一點上出來的。
——張佳偉
喜歡汪曾祺是一件快樂而高雅的事。
——蘇北
一日聽@咆哮女郎柏邦妮 提及:汪曾祺的字好。遂留心。專家們曾選20世紀華文作家“世紀文學60家”,有6位作家作品評價100分:魯迅、張愛玲、沈從文、曹禺,第6個滿分是汪先生。今日得空買了書細讀,驚艷,果然好,不愧是沈從文入室弟子。如果你喜歡平實樸素而生動靈巧的文字,不要錯過汪曾祺。
——《ELLE》主編 曉雪
今天,想起汪曾祺先生在《老味道》里的一句話 “愿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 。
——鳳凰衛視 沈星
看車前子寫的國子監和汪曾祺的國子監。這兩位作家都好。車前子的國子監,是一種茶,靈的,離地三尺的,說是喝著一口水其實是含著一口氣。滋味拉著人也離了地;汪曾祺的國子監,是剛熬好的小米粥下才才炒香了的榨菜絲,有踏實的日常感,看似樸素,實則極其養人。
——桑格格
生活是很好玩的 作者簡介
作家——散文、小說、戲劇無一不精,京派作家的代表人,代表作《受戒》《大淖記事》《人間草木》等;
生活家——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筆下美食、草木蟲魚鳥獸,無不動人;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世紀文學60家”6個100分的作家之一。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