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50001
- 條形碼:9787537850001 ; 978-7-5378-500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 本書特色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是作者何亦聰近幾年來部分論文和評論文章的結集。集內文章共分三輯:**輯“學術轉型與文章變革”,所收文章以研究近現代學術轉型與文脈流衍之間的關系為主;第二輯“作家個案:以周作人為中心”,所收文章涉及到周作人的思想特質、文化心態與文體選擇等方面;第三輯“作品評論”,所收文章主要針對具體的作品做出評論。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 內容簡介
山西文學有著深厚的傳統,山西的文藝理論與評論在中國文藝批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進入當代,山西的文學理論與評論仍然保持了比較活躍的態勢。特別是新時期以來,可謂陣容強大。新一批評論家涌現出來,他們知識結構新穎,對新現象、新趨勢特別敏感,個性色彩極強,表現出活色生香的發展態勢。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新銳批評家叢書》就是山西文學評論家何亦聰所寫的一本文學研究和評論合集,共分三輯,包括學術轉型與文章變革、作家個案:以周作人為中心、作品評論。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 目錄
“披沙揀金”與“持守樞要”——論中國近世學術史中的兩種述學理念
批判性視野中的策論文章——從王夫之、章學誠到周作人
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與嬗變——從李贄到周作人
論“桐城謬種”之說的謬誤與謬傳
第二輯 作家個案:以周作人為中心
周作人與晚明士人
從“現實感”到“明凈的觀照”——周作人1930年代的思想轉折
周作人“文抄體”散文的藝術性研究
“愛智”與“別擇”——周作人的書話散文及其當代傳承
從“通儒”到“雜家”——論周作人“抄書體”散文的創作心態
知性與人情——論周作人的飲食散文
周作人與中國現代散文的“突圍”
“刺猬”還是“狐貍”——從一個角度探討周作人的精神特質
第三輯 作品評論
動蕩時世中的樂天主義者——讀張中行的《劉佛諦》
略論林鵬的散文藝術風格
《受傷的文明》:筆墨從胸襟中來
與周作人“結緣”——評劉緒源的《解讀周作人》
義界之寬與體例之嚴——讀《中國散文通史》
蕭然物外,自得天機——李來兵小說綜論
濃郁的現實感——讀《新世紀小說概觀》
從士人心態史到文化詩學建構——評《<毛詩大序>接受史研究》
比較視野中的金性堯《文抄》
后記毛詩大序>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 節選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新銳批評家叢書》: 廢名曾寫過一篇談周作人的文章,名叫《關于派別》,其中說:“陶淵明以詩傳于后代,然而陶淵明的詩實在不能同魏晉六朝排在一起,他本來是孤立的。知堂先生的散文行于今世,其‘派別’也只好說是孤立,與陶詩是一個相似的情形。”廢名不愧是周作人的弟子,這短短幾句話可謂知言。也就是說,周作人是無法歸類的,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中,他也是一個異數。以書話散文創作而論,愛智,故能成其大;有別擇,故能常為新。因為大,所以無所依傍,東坡、山谷的題跋也好,李慈銘的讀書記也好,公安、競陵的小品也好,俞樾的筆記雜著也好,均是合我者取,不合者棄,所取者愈多,所成者則愈大,因此也就無法簡單地用文學史上某個傳統來涵蓋。因為常為新,所以看似落伍,實則超前;看似貌合,實則神離;看似不斷變化,實則一以貫之,在新與舊、表與里、變與不變之間拉伸出巨大的張力,其復雜的程度,惟魯迅可以比擬,因此也就難以將他的書話創作歸人當時任何一個散文派別。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說,周作人又不是孤立的,他的創作,尤其是書話創作,雖然經歷了幾十年的沉默,但在近二十年來,卻隱隱得到了許多回聲,這些回聲雖不宏大,卻極有韌性,默默地沿著周作人所開辟的文學傳統傳播下去,并從中各各取得適于自己的成分,呈現出多樣的色彩。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黃裳、止庵、陳平原等人的書話創作,其特色,一方面有別于泛濫一時的抒情散文,表現出“理勝于情”的“愛智”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有別于文化大散文和哲理散文之類以文化代言人和人生思考者身份進行的嚴肅創作,執著地以自我為中心,自覺地棲身于邊緣地帶,從而具有了一種屬于他們的“別擇”。 黃裳是較早接受周作人影響的書話作家,早在49年以前,他的文章里就明顯帶有周作人的調子,比如這一段:“這種東洋人的悲哀,也只是自由主義者可以痛切地感到。如果是上了法的,如義和拳與紅燈罩,那也沒有什么,正是有福了。*難的是清醒的,赤鮮的皮膚上涂了火酒,那滋味正是不好受,于此可知刮骨療毒的關壯繆為不可及也。”語氣、聲調、使用譬喻的方法,與周作人幾無二致,若非熟讀其文章且刻意學習,是很難達到這種程度的。但這還僅僅是形式上的相近,如果通讀黃裳的書話,不難發現其中亦自有一種“愛智”的態度,如在《說歡喜佛》一文的開頭他就寫道:“我一向對于古今中外野蠻風俗的知識,非常喜歡,很想知道。”“很想知道”是周作人的慣用語,放在這里可謂招牌,因為“非常喜歡”而“很想知道”,不雜任何功利,正是為知識而求知識的“愛智”態度。又如《榆下說書》的后記中,他說:“我只能寫點這樣的文字,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素養。……一點零碎的常識,也大抵是多年隨便買書、胡亂翻書中得來的。好像擺著一個寒傖的地攤,只有幾件破破爛爛的貨色。心中有數,絕不敢叫賣百貨商店里的高檔商品。”語調、譬喻仍然是周作人式的,但關鍵是這種“知道自己無知”的態度,還是與“愛智”有關。 《來燕榭書跋》是黃裳晚年的一部書話結集,全部以題跋形式寫成,連后記在內計224則,語言是淺近的文言,內容多涉及版本源流,格調沉郁清冷,近于周作人晚年的書話集《書房一角》。如《》中寫道:“乙未寒露前二日,海上秋風大起,寒意滿襟。”又如《后記》中寫:“去夏小燕臥病,侍疾之余,以寫此書跋自遣。每于病榻前回憶往事,重溫昔夢,相與唏噓。今小燕長逝,念更無人同讀故書,只此書跋在爾。回首前塵,愴痛何已。”筆調和內容固與周作人不同,但心境則頗有相似之處。采用這種形式寫作,可看作黃裳晚年書話創作的一種“別擇”,也可看作是一種有意的文體試驗,其成果如何,評價不一,尚難定論。有趣的是,周作人與黃裳在他們書話創作的后期都選擇了這樣一種簡約而隨意的寫作方式,這是很耐人尋味的。 ……
古典文脈的現代流衍 作者簡介
何亦聰,1985年生,河南濮陽人。現為山西大學文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山西省作家協會首屆簽約文學評論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并以周作人散文研究為重心,已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