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兒童文學批評現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49975
- 條形碼:9787537849975 ; 978-7-5378-499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文學批評現場 本書特色
崔昕平著的這本《兒童文學批評現場》緊密圍繞當代兒童文學理論與創作的現實狀況、發展趨向展開研究。上編“坐而論道”以對兒童文學理論問題展開探索與思辨,下編“書林尋芳”對當下兒童文學創作展開追蹤與引導。全書兼顧兒童文學發展歷程中的整體趨勢與微觀個案,兼顧兒童文學熱點事件與山西省地域兒童文學面貌,以期助益中國兒童文學的當代發展。
兒童文學批評現場 內容簡介
山西文學有著深厚的傳統,山西的文藝理論與評論在中國文藝批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進入當代,山西的文學理論與評論仍然保持了比較活躍的態勢。特別是新時期以來,可謂陣容強大。新一批評論家涌現出來,他們知識結構新穎,對新現象、新趨勢特別敏感,個性色彩極強,表現出活色生香的發展態勢。 《兒童文學批評現場/新銳批評家叢書》就是山西文學評論家崔昕平所寫的一本文學研究和評論合集,共分上下兩編,包括“坐而論道”和“書林尋芳”。
兒童文學批評現場 目錄
**輯 文學史論
當代山西兒童文學的創作現狀與發展之思
百年兒歌童謠創作綜述
中國兒童詩美學面貌的拓展之路——談《聽夢》的突破性意義
網游文學:兒童文學新景象
中國兒童幻想小說的暢銷書面貌與本土化思索
第二輯 外生態論
中國兒童文學當代傳播之數字化征程
青少年圖書出版傳播現狀與引導策略研究
媒介角力與新世紀兒童文學圖書出版格局之變
青少年文學圖書傳播熱點與正負效應分析
大眾文化催生的跨界之作
第三輯 學家書論
“中國話語”與“問題意識”統帥的宏觀縱論——評王泉根《中國兒童文學概論》
“忍不住”的關懷:王泉根的兒童文學理論路
踐行者的沉潛之作——評孫建國《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科幻類型學》的跋涉與俯瞰——評楊鵬科幻理論新著
跨界的視野原點的追尋——評張心科《清末民國兒童文學教育發展史論》
《風云際會》,一群童書人的文心之旅
第四輯 觀點試論
市場化時代兒童文學評論的責任
書寫中國式童年的思索
當代兒童文學批評的精英情結與兒童本位缺席
從童書出版生態審視“兒童本位”價值觀
勿為“將來”犧牲“現在”
下編 書林尋芳
**輯 現實之思
龍城兒童文學女作家們筆下的精美慢生活
逃離母題與成長寄寓的溫暖邂逅——讀秦文君的《逃逃》
張國龍:青蔥韶華的心靈歌者
看力與美綻出悲憫情懷——讀《翌平新陽剛主義文學系列》
童心主義的寫意之作——保冬妮愛意縈繞的《小孩兒,來啦》
真實、真誠、真童心的愜意抒寫——評孫衛衛“熊小雄成長記系列”
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叼狼》:神秘荒野的風語者
“當下”感與“介入”意識下的校園新抒寫——徐玲“糖果校園”印象
夢兒長篇小說《小城故事》:致喧囂都市的一封私信
第二輯 幻想之維
童心世界“真美麗”——評湯素蘭《小巫婆真美麗》
金曾豪《鳳凰的山谷》:向萬物有靈的生態秩序致敬
一個扁扁的、迪士尼般的狂歡世界——讀劉海棲《扁鎮的故事》
諧趣暢想“書”世界——評蕭袤《白雪公主和七個小書蟲》
童話風氤氳下的少年科幻——評楊鵬的《校園三劍客》
談與“周處”的邂逅——讀楊鵬新作有感
淺語藝術的審美韻致與感動——評蘇梅童話集《紅紅的柿子樹》
陳柳環的魔法:構筑“蘿鈴”多重異次史詩空間
《影子鎮》,陳柳環的番外洞天
穿梭于兩個世界的生命體驗——讀凱瑟琳·拉斯基《貓頭鷹王國》
海洋題材童話的有益拓展——評周志勇海洋系列童話《白鯨傳奇》
兩色風景筆下的兩色格調——評《神秘快遞家族》
用“愛”與“恕”浸潤當代童心——評周博文《用愛擁抱世界的小男孩》
第三輯 詩情歌意
幽默見新哲理見意——序《王清秀幽默兒歌1616》
童謠格調中的朗朗故事——賴松廷《365睡前故事》序
后記
兒童文學批評現場 節選
《兒童文學批評現場/新銳批評家叢書》: 2012年2月,王泉根撰文《喜看兒童文學作家進軍網絡游戲》,對優秀兒童文學作家參與兒童網絡文學圖書創作表示激賞,并呼吁兒童文學評論界介入兒童網絡文學批評。他指出:“我們聽慣了太多對動漫、卡通、網游的批評聲音,諸如‘低俗’‘類型化’‘淺閱讀’‘市場炒作’……一味地批評、不屑一顧,自然容易做到,難得的是正視它們,關注它們,研究它們并改變它們,用兒童文學的高品質、真善美、精氣神改變動漫、卡通、網游。”更多的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已以實際的行動投入到兒童網游文學的創作中。這樣的寫作對于傳統兒童文學作家來說,充滿了挑戰。執筆“功夫派”創作的周銳坦言:“功夫派這套書對我來說是新嘗試。派派、喬伊等是已出現在游戲網站上的形象,我必須根據規定的情節框架寫故事。這似乎挺不自由,所謂‘戴著鐐銬跳舞吧’。”他同時強調:“這套和游戲有關的新書,帶給我游戲的快感,鍛煉和考驗著我的想象力。”執筆“小花仙”創作的蘇梅同樣指出,進行這樣的創作,需要“運用游戲里的人物,尊重他們的個性,發揮想象,構思新的奇妙故事”。執筆“賽爾號Ⅱ”創作的李志偉更是直言自己“是個作家”,又是個“骨灰級的網絡游戲玩家”,在這種嘗試性的創作中獲得了許多樂趣,也得到小玩家兼小讀者的喜愛,“有些人跑到我的博客和微博上留言,更多的人則直接在QQ上與我交流”。 除了創作本身的挑戰性與新鮮感之外,傳統兒童文學作家們參與這種網游兒童文學創作還出于一種責任。執筆《植物僵尸學校》的翟英琴坦言:“寫兒童文學是因為我的孩子,寫網游小說,也是因為我的孩子。”看到孩子對網游的癡迷,她表示:“網游是新時代孩子們的童年玩伴,如果兒童文學作家能夠介入,將優秀的文學作品與網游形象結合起來,將孩子由游戲世界帶入文學殿堂,文學的社會功能就會產生作用。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化比空洞的說教更有力度和效果。”蘇梅在“小花仙”的創作中,同樣顯示了努力將培養孩子勤勞、耐心、愛心、責任感等品質的正向價值傳遞到作品之中的意圖。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在邀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加盟創作“植物大戰僵尸”的過程中,更是在寫作方向與定位等問題上與老作家們進行了反復溝通與交流,力求消解游戲本身可能帶來的顧慮,并加入團結、友愛、自信、自立等健康向上的品質熏陶,希望利用此新型的載體,凸顯兒童文學一貫的本質屬性。業界評論說:這套圖書是“讓孩子從游戲回到經典閱讀”。 讓孩子從游戲“回到經典閱讀”的評價雖然略顯急切,但是至少這樣的努力使孩子在游戲中“兼顧”了“閱讀”,使網游衍生文本的品質得到了提升。這一參與行為的長效價值更在于,它打通了孩子們網絡游戲與文本閱讀的邊界,使兒童文本閱讀煥發了新的生機。 以兒童網絡游戲為基礎,大力開發兒童網游文學圖書,是基于兒童網游設計模式的現實可能。我國兒童網絡游戲普遍采取了以幻想場景、幻想人物為主體,以故事情境為串聯的設計模式,使得游戲本身的推進具有了恒定的角色和動態的劇情,被游戲商譽為“可以玩的動畫片”。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存在,恰恰為兒童網游文學圖書的衍生敘事提供了豐富的可能。身兼資深童書出版人與兒童文學作家雙重身份的白冰指出:新媒體時代,多媒體互動作用下,為一種內容提供多種呈現方式是一種趨勢。兒童網絡游戲本身為兒童圖書出版提供了很多機會。這樣的多媒互動運作將會越來越多。同時,網絡游戲本身的特質會對網游文學創作的“游戲性”與“趣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一形式也將逐步影響到純文學的創作。他認為,“本土化”與“兒童化”將是今后兒童網游文學*主要的著力點。基于兒童網游文學的發展前景,兒童科幻作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鵬也認為,網游不會消失,網游文學也不會消失。網游文學將成為獨立的兒童文學文體樣式。出版社目前的網游文學開發尚處于“初級階段”,今后將不斷推進,出版人會越來越關注兒童文學作家的兒童文學素養和網游素養。讀者也會不斷成長,也將不再滿足于只是讀一個故事,并將參與到創作之中。他同時強調了這種新的創作形式的“依附性”和“游戲性”特點,即兒童網游文學創作行為依附于游戲的情節與結構設置,并表現為游戲與文學共存亡;兒童網游文學的游戲性與傳統兒童文學創作的游戲性不同,更多強調了人機互動與游戲的可操作性。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