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麟角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33100
- 條形碼:9787565033100 ; 978-7-5650-331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麟角集 本書特色
這本白兆麟著的《麟角集》的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有關國學經典以及由“國學”生發出的深度思考;其二是有關漢語學以及漢字方面的有趣解析;其三是有關閱讀本身的感受與幾部論著的書評。*后一篇是應《新安晚報》“我與名著有約”欄目征稿而寫作的,未曾預料,到了晚年還得了個什么優秀獎。此篇作為這本《麟角集》的“后記”亦未嘗不可。
麟角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作品主要包括: 《周易》之“道”與“象”、老子的政治哲學、莊子的養生觀、孔夫子的情感世界、孟子學說再解讀、柏拉圖與孔子、墨子、國學與其載體漢字、湯武革命與“造反有理”等。
麟角集 目錄
《周易》之“道”與“象”
老子的政治哲學
莊子的養生觀
孔夫子的情感世界
孟子學說再解讀
柏拉圖與孔子、墨子
國學與其載體漢字
湯武革命與“造反有理”
由“國學”引發的深度思考
百家爭鳴與文藝復興
與時偕行,海納百川
閱讀是神圣的事業
讀史有感
閱讀中西神話的啟示
由《詩經》之情愛詩說開去
佛教教義給人的啟悟
是學術,也是一種修行
《老子》“敦、混”之文化演繹
語言符號與漢語特性
關于漢語學的思考
傳統語文學的有益經驗
再說教學語法與專家語法
歧異多變的漢字形體
對傳統“反訓”說的再度思考
“預敘”手法與甲骨文
辯證法思想推動著歷史前進
《孫子兵法》的集大成研究
——評許威漢教授《孫子學讀本》
一部獨創性與綜合性相糅合的巨著
——評姚振武《上古漢語語法史》
思路銳密,眼光犀利
多方探索,接軌現代
——袁玉立《中庸義理》析評
《續經籍纂詁》出版的價值
治學的“秘訣”
關于學位論文的寫作
——以博士論文《西周金文動詞研究》為例
由《約翰·克利斯朵夫》所想起的
弘揚國學,光大中華
——《國學經典選萃解讀·序》
感謝經典,孕育成果
麟角集 節選
《麟角集》: 《周易》的哲學旨趣與老子的學說雖有一致之處,但無可否認,也有不一致之處。總的說來,前者推崇陽剛,側重變動,而后者推崇陰柔,力主清靜。這從《系辭傳》列舉幾條即可明白。 其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周易》改殷易《歸藏》之首“坤”次“乾”顛倒為首“乾”次“坤”的排序,表明以男尊女卑、君尊臣卑的思想為主導。這與老子學說中注重“母”“陰”統系的理念明顯不同。 其二:“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周易》由乾坤之德性引入并歸結為人事,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著眼于德操和事業。這與老子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引導人進入自然的狀態顯然旨趣不一。 其三:“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論語》記載,孔子說過“五十而知天命”,“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與上引“樂天知命”的言論相溝通;而“安土仁愛”卻與老子所說的“絕仁棄義”和“天地不仁”相背離。 其四:“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易傳》強調,“言行”是“君子之樞機”,“君子”憑以驚動“天地”,自然要謹言慎行。這又與孔夫子的理念相一致,而與老子所謂“不言之教”、所謂“非言”之道互不相及。 我們不妨再以《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的“困”卦為例來具體說明。“困”卦之符號由八卦之“坎”在下、“兌”在上組合而成。“坎”卦代表水,“兌”卦代表澤。按照常理,水在澤下,自然是澤中干涸無水之象,正是困乏的表現。其卦辭卻日:“困,亨。 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困”是困乏、困頓,而“亨”是亨通,卦辭以亨釋困,這是為何呢?其下用來說解卦辭的“彖傳”日:“困,剛拚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從卦畫的角度來看,所謂“剛掩”指兌卦為陰而在上,坎卦為陽卻在下,陽剛為陰柔所掩蔽。這隱含的是“天地”之道。所謂“險以說(脫),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正是針對卦辭“困,亨。貞大人吉”所言,其意是就卦之德性而言,坎卦之德“險”,而兌卦之德“說(脫)”,由于處險境卻能致脫,豈不是開始困頓而后亨通嗎?不過其條件是“其唯君子乎”,即只有君子處困境而能亨通。由此聯想到孔子所說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明顯是由“天道”引入“人道”了。所謂“剛中”,意謂剛正之君子身處困境之時猶能善守正道,*終“無咎”而得吉。這與下面的《象日》所說的“君子以致命遂志”正相吻合。看來《易傳》對“困”卦之解說,融合了老子的“物極必反”之天道觀與孔孟的“舍生取義”之人生觀這兩種不同的哲理。 由此可見,《周易》所謂“觀象制器”,即以形而上的“道”統領形而下的“器”,其“道”顯然是“天道”“地道”“人道”三者的統j體。《說卦》即云:“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顯而易見,《易傳》作為《易經》的延伸與發揮,實際上綜合了道、儒兩家的精妙論說與核心精神,這才是《周易》這部經典的實質。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