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實用理性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34790
- 條形碼:9787564534790 ; 978-7-5645-347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用理性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化精神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這一理論前提出發, 將中國人的民族文化精神界定為實用理性, 并對實用理性的內涵進行比較分析, 凸顯了中國文化注重實用的理性特征。
實用理性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 目錄
1.1 何謂“文化精神”
1.2 馬克斯·韋伯的啟示
1.3 實踐唯物主義的意蘊
1.4 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性思想
第2章 實用理性:中國人的民族文化精神
2.1 “實用理性”概念溯源
2.2 “實用理性”概念內涵
2.3 “實用理性”概念辨析
2.4 “實用理性”的歷史作用
第3章 實用理性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3.1 實用理性的當代表現
3.2 實用理性的當代作用
第4章 實用理性的負面效應
4.1 發展失衡問題
4.2 貧富差距問題
4.3 社會失范問題
4.4 生態環境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實用理性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 節選
1.3.1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 之所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是因為實踐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拱心石。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武器批判舊哲學,抓住了舊哲學心物二元和形而上學的弊病;以實踐的觀點來理解人,把人的本質界定為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把人的本質界定為在實踐中形成的社會關系的總和;以實踐的觀點來看待世界,看到了世界的“屬人”性,即“人化自然”;以實踐的觀點理解人與世界關系,抓住了二者之間主客互動的關系;以實踐的觀點看待人類社會的歷史,指出了“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創造自己的全部社會生活和自己的歷史;以實踐的觀點來把握哲學的功能,確立了“改變世界”的實踐論哲學觀。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舊哲學的銳利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其創始人批判舊哲學的戰斗中誕生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以實踐為武器,完成了對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哲學的批判,確立了實踐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近代哲學,不管是舊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由于不懂得實踐,割裂了心和物,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把二者對立起來,或者陷入物質決定意識的機械唯物論,或者陷入意識決定物質的唯心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則以實踐把心和物,即思維和存在統一起來,指明二者之間是處于實踐中的辯證關系,從而克服了舊唯物主義見物不見人的直觀性、片面性,賦予唯物主義以能動性。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邏輯起點。正如恩格斯所說,唯物史觀是馬克思對人類的重大貢獻。馬克思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背后看到了物質生產,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在蘇聯和中國的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一直把唯物史觀歸結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并且把《(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話作為唯物史觀的經典表述。這種理解是一種教條式的理解,并沒有把握到唯物史觀乃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和精髓。因為生產力并不是歷史的*終決定因素,生產力本身是由人的實踐決定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唯物’之處,存在于勞動這種實踐活動之中”。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物質實踐為邏輯起點,構建了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這種歷史觀就在于: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闡述現實的生產過程,把同這種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這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形成,由此還可得出下述結論……”以人的勞動實踐為唯物史觀的邏輯起點,這樣既明確了歷史的發源地,即人類創造歷史的途徑和過程,同時也保證了人的知識及生產力的客觀性,從而使得用生產力的性質及其發展解釋社會歷史的理論具有了唯物主義的性質,即具有了科學理性的依據。 實踐唯物主義實現了哲學觀的根本變革。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后一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這就從哲學觀上顛覆了近代哲學認識論,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改變世界”的實踐論哲學觀。馬克思以前的哲學家只是把世界看作認識和信仰的對象,把哲學作為解釋世界的工具:或者解釋自然,或者解釋上帝,或者解釋理性和人性。與此相應,哲學表現為本體論和認識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則強調人通過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強調哲學的功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即哲學在功能上不僅是認識論,更應該是實踐論。也就是說,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人是世界的中心和目的,人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愿來改變世界,舊哲學則更多地把世界作為人所趨向和接近的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觀上的根本變革,很大程度上緣于馬恩關懷人類現實命運的強烈人道主義情懷。當然,作為理論思維形式的哲學,其改變現存世界的實踐功能并不是直接發揮的,而是間接發揮的,即通過給人們提供理論武器,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觀念,指導人們改變世界的實踐活動。“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
實用理性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 作者簡介
郭現軍(1969-),河南汝州人,2008年于中國人民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許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及文化精神問題。主持完成省級科研項目3項,在《哲學評論》《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