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讀城記 內容簡介
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有個性的。有的粗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溫情。
比如北京“大氣醇和”,上海“開闊雅致”,廣州“生猛鮮活”,廈門“美麗溫馨”,成都“悠閑灑脫”,武漢“好爽硬朗”。
因此,就像喜歡品評人物一樣,人們也喜歡議論城市。
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一個誰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話題,就像看完一部電視連續劇后誰都可以發表一番議論一樣。
中國的城市極其可讀,中國可讀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
如果你有條件,不防通讀天下城市。
當然,你還可以讀書。
比方說,讀易中天這本《品讀中國書系:讀城記(修訂本)》。
讀城記 目錄
一 中國的城市
二 城市的魅力
三 男性的和女性的
四 我們到底要讀什么
北京城
一 北京的門
二 城與市
三 有容乃大
四 霸氣與和氣
五 平民與市民
六 兩種世故
七 北京人與上海人
八 官氣與痞氣
九 我愛北京
上海灘
一 外地人與上海人
二 上海人與上海灘
三 上海灘與北京城
四 “城市部落人”
五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六 上海的男人和女人
七 新上海人
廣州市
一 怪異的城市
二 天高皇帝遠
三 廣州是個大市場
四 “市態”種種
五 多說幾句
廈門島
一 解讀廈門
二 *溫馨的城市
三 島與人
四 走出廈門看廈門
成都府
一 成都的茶館
二 龍門陣
三 小吃與花會
四 樸野與儒雅
五 成都,雄起
武漢三鎮
一 差一點成為首都
二 武漢人的性格
三 生命的勁歌
四 可愛的武漢人
五 優勢與難題
深圳特區
一 春天的故事
二 人的解放
三 沒有方言的城市
四 我的生活與你無關
五 十六歲的花能開幾季
六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版后記
讀城記 節選
《品讀中國書系:讀城記(修訂本)》:
所謂“濱城”,顧名思義,也就是“水邊的城市”。濱城又有兩種。一種是濱江之城,如萬縣、宜昌、岳陽、黃石、九江、安慶、蕪湖、南通,當然也包括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另一種是濱海之城,如大連、煙臺、青島、連云港、寧波、溫州、廈門、汕頭、湛江、北海、三亞。這些城市,不是港灣、口岸,就是門戶、要塞,或二者都是。這就使得這些城市差不多都兼有吞吐攻守之功能。戰時是前線,平時是前沿,總是“得風氣之先”。所以,一旦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首先活躍起來的,也往往是它們。它們是中國城市中得天獨厚的寵兒。
水邊的城市也多半美麗。俗云:“嬌不嬌,看吊橋;美不美,看秀水。”近水之人,往往更有愛美之心;濱水之城,也往往更加風姿綽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是一種氣象;“鷺江唱歌唱亮了漁火,南海唱歌唱落了繁星”,是另一種風韻。美麗總是令人向往的,這些城市也就因此而名揚天下。尤其是那幾座*為美麗的濱海城市——大連、煙臺、青島、廈門、三亞,從來就是中國城市選美競賽中難決高低的*佳選手。事實上它們也都是旅游勝地,是度假和休閑的好去處。在這里,我們能得到*開闊的視野,呼吸*潔凈的空氣,享受*美好的時刻,體驗*放松的心情。因為這里沒有什么遮攔,也沒有什么污染,而只有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只有永遠蔚藍的大海和永遠蔚藍的天空。
這當然要感謝江海。海,有容乃大;江,奔流不息。所以濱城往往也是商埠。商埠也有兩種。一種是老牌的,如廣州、寧波、揚州,早在唐代就是對外開埠的三大口岸;泉州則是曾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的世界貿易大港。此外,如“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的蘇州,曾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并稱為“四大名鎮”的佛山,也都是。這些城市,往往是南北樞紐所在,水陸輻輳之地,自然車馬紛至,舟楫絡繹,販夫奔走,商賈云集。另一種則是近代以來開埠的都市,如上海、香港。它們純粹是出于一種商業的需要而建設發展起來的。所以剛一“上市”,就迅速地壓倒和蓋過了那些“老字號”(也許只有廣州還勉強可以與之抗衡),成為中國城市中的佼佼者。
如果說,古都更是“城”,那么,商埠就更是“市”。沒有哪個城市比廣州、上海和香港更像一個大市場了。這些城市,差不多都主要是由金融機構、商務中心、星級飯店、摩天大樓,由寫字樓、事務所、交易廳、拍賣行,由時裝店、精品屋、咖啡館、海鮮城,由霓虹燈、立交橋、名品街、連鎖店,由一家家銀行、公司、商場、超市,由數不清的契約、合同、債務、談判,由做不完的生意和講不完的價錢來構成的。不難想象,如果有一天,突然沒有了夜市、股票、廣告、招牌,沒有了開張關門和討價還價,這些城市還會剩下什么?
因此,走進這些城市,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商業氣息。事實上,人們走進這些城市,也多半不是來旅游,而是來購物。這些城市好玩的地方不多,卻有著永遠逛不完的街和買不完的東西。只要你有錢,在這里幾乎什么都能買到,包括*新潮的商品和*周到的服務。如果錢不多,也不要緊。因為它們也提供廉價的商品和服務。作為標準的商埠.這里的商品和服務從來就是多層次和全方位的。每個人都能在這里心甘情愿地掏空自己的腰包,然后滿載而歸。
這差不多也是特區的特點。作為經濟特區,深圳等城市相當自覺地把市場經濟當作了自己的經濟模式。這也是我們把特區和商埠看作兩類城市的原因:傳統的商埠是歷史的遺產,而新興的特區則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尤其是,當上海一度變成計劃經濟的排頭兵,在改革開放后又“慢了半拍”時,這種分野就更為明顯。總之,特區(我這里主要是指深圳)是一種迥異于古都名邑、也不同于重鎮商埠的全新的城市。這些全新的城市還包括某些無特區之名而有特區之實的“明星城市”,如順德、中山、江門、東莞、惠州,以及同時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佛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經濟發展水平高,城市公共設施好,展示著中國城市現代化的美好前景。
看來,人文薈萃的古都名邑和生機勃勃的商埠特區,可能是中國城市中風格迥異但又同時*具魅力的一族。在這兩極之間,其他類型的城市都表現出不同的風姿而異彩紛呈。
……
讀城記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長沙,曾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資治通鑒》則是可供統治者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總序、1-12卷)。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