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遠去的回聲:晚茶三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57817
- 條形碼:9787542657817 ; 978-7-5426-578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遠去的回聲:晚茶三杯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的一本雜文自選集,書中收錄了它用心觀察時勢,潛心思考問題而作的文章,是一本新集,是精神和心靈的托付。
遠去的回聲:晚茶三杯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篇序言 彌足珍貴、何以解憂 唯有雜文 ; 雜文者說 魂兮歸來。主要內容包括: 《難得人生三杯茶》 ; 《晚茶心語》 ; 《遲來的“嫁衣”》 ; “免費的午餐”自述 ; 脫了“官袍”學說話等。
遠去的回聲:晚茶三杯 目錄
前言三篇序言 彌足珍貴 《難得人生三杯茶》 《晚茶心語》 《遲來的“嫁衣”》何以解憂 唯有雜文 “免費的午餐”自述 脫了“官袍”學說話 趙太后的“聽德” “推銷”官話與傳播真話 年齡的表現 可愛的“提醒” 對諾貝爾獎的“胃口” 放棄是一種智慧 唐駿“學歷門”連鎖什么 中外“狀元”比較觀 “相級”高官為何落馬 “喜”“怒”之間的老話 何必難為逯軍 請安當今“賣炭翁” 這只“菜鳥”為何不起飛 看“渾身是刺”的喬布斯所想 也說“普京的眼淚” 縣長“拿來”的校車 無官一身“重” 成功“背書”平庸 一次宴請引出的話題 也說“慢下心來” “馬謖”不死 與吳波有緣 現代版“焚琴煮鶴” 新版《魯迅全集》未購之前 再談人壽與房壽 謝晉如果不去上虞 拒絕傳媒 法律的“網”和人才的“魚” 漫說“職務銀行” “趙大叔”的真言 “護士學校”哪里去了?
“首席”是過度“包裝病” 牧惠逝世一年祭 訃聞憶往 寫一部《文殤》如何?
“周瑜打黃蓋”——雙向效應 麻雀充金鷹 “淡淡的”招呼 當了一回阿Q?
“光”里斗法 評兩種“上當” 不妨編一本《怕鬼的故事》 “放”與“派” 敢摸煙“屁股”嗎?
從“黛奶奶”說到“黛妹妹” 《從“黛奶奶”說到“黛妹妹”》續篇 買個“不像”的尷尬 當代“馮媛”的感慨 “瓜皮帽”為何而來?
何必“抱”在自己身邊 一則泄洪新聞引起的議論 “胎記”種種 論“勞動路小學”改名 新鳳霞如果不去常州 燒來燒去“三把火” 給“明星派頭”擊一槌 尋找“自己” 漫話“適從” 不容荊棘不成蘭 副部長演戲的題外話 蘇“市長”登臺有感 呼喚“大家” 畫家的“錯位” 花錢能買到名氣嗎?
桂冠豈能賤賣 賣畫的價格與畫家的“再生產” 桂冠和豪光 啊,現在的年輕人 談雙休日的“轉嫁”現象 金發碧眼和燒香老太 以平常心看批評 有感于“上海佬”……
聞麻將有了博物館 病去如抽絲 識春 點火煮雞蛋 得歡常有余 評吳波薦賢 “爬格子”有感 腦袋與真理 接班人與“貴公子” 后天下之樂而樂 成方圓的“規矩” 忽然想到“山在哪里?” “前度劉郎今又來” 影評要有不同聲音 “馬前炮”與媒體競爭 書店自有潛在效益 飯要吃得自由一點 給新茶降點溫 門外談“車” 開掘時間的“金礦” 永遠的高鶚雜文者說 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 “雜文達人”朱大路 梁曉聲誡弟不寫雜文 宣傳部長寫雜文何以成為新聞 艱難的奮進 無人喝彩三篇后記 袒露心跡 *后的晚茶 晚茶二杯 晚茶一杯
展開全部
遠去的回聲:晚茶三杯 作者簡介
姚振發,新聞工作者,高級編輯。1935年出生于浙江余杭古鎮塘棲。上世紀60年代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浙江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系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常用筆名成放。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