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0598
- 條形碼:9787513240598 ; 978-7-5132-405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 本書特色
揭示中醫經典名方的功效與現代藥理作用的內在聯系 探尋中醫經典名方新的藥理作用和功效 集現代中藥方劑學研究之大成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 內容簡介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介紹了中藥方劑學的新發展。全書共收集中醫古今名方311方,匯集國內外近三十年專業期刊公開發表研究方劑的論文3800余篇。每首方劑下列【組成】【方解】【功效】【主治】【用法】【注意事項】【藥學研究】等項。藥學研究部分包括方藥傳統功效研究、方藥藥理作用研究、方藥成分研究、方藥配伍研究、方藥不同提取部位研究、方藥提取工藝研究、方藥外敷不同賦形劑研究、方藥毒理(性)研究、方藥安全性研究等內容。其中傳統功效研究主要匯集方藥實驗研究的科學數據,對方劑配伍、有效部位提取、傳統功效進行論證;而藥學研究部分主要匯集從基因、分子、蛋白質、細胞等領域對方藥進行實驗研究的科學數據,探尋方劑新的藥理作用。書中所編撰內容較多涉及學科前沿的研究,所記載藥學研究思路與方法具有科學的前瞻性和內在的邏輯性,研究所選用觀察指標也具有相當的普適性和應用性,例如從基因領域探討補腎方藥的作用機理,除濕方藥與水通道蛋白(AOP)的相關性等。《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立足臨床,與時俱進,既繼承古人臨床應用的寶貴經驗,又歸納總結現代實驗研究成果。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 目錄
**節 辛溫解表
麻黃湯
麻黃加術湯
三拗湯
華蓋散
射干麻黃湯
大青龍湯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九味羌活湯
香蘇散
小青龍湯
止嗽散
正柴胡飲
第二節 辛涼解表
銀翹散
桑菊飲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越婢湯
柴葛解肌湯
新加香薷飲
第三節 扶正解表
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參蘇飲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第二章 瀉下劑
**節 寒下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增液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大黃牡丹湯
大陷胸湯
第二節 溫下
大黃附子湯
溫脾湯
半硫丸
三物備急丸
……
第三章 和解劑
第四章 清熱劑
第五章 祛暑劑
第六章 溫里劑
第七章 補益劑
第八章 固澀劑
第九章 安神劑
第十章 開竅劑
第十一章 理氣劑
第十二章 理血劑
第十三章 治風劑
第十四章 治燥劑
第十五章 祛濕劑
第十六章 祛痰劑
第十七章 消食劑
第十八章 驅蟲劑
第十九章 涌吐劑
方劑索引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 節選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 **節 溫中祛寒理中丸(《傷寒論》) 【組成】人參千姜甘草(炙)白術各90g 【方解】方中千姜溫脾陽,祛寒邪,扶陽抑陰為君藥。臣以人參補氣健脾。君臣相配,溫中健脾。用甘溫苦燥之白術為佐,健脾燥濕。甘草與諸藥等量,寓意有三:一為合參、術以助益氣健脾;二為緩急止痛;三為調和藥性,是佐藥而兼使藥之用。縱觀全方,溫補并用,以溫為主,溫中陽,益脾氣,助運化,故日“理中”。 【功效】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虛寒證。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嘔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潤,脈沉細或沉遲無力。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質清稀。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兒慢驚等。 【用法】現代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重9g,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注意事項】濕熱內蘊中焦或脾胃陰虛者禁用。 【藥學研究】 1.溫中健脾作用 采用幽門結扎法同時施加“寒、熱”因素創建大鼠胃潰瘍“胃寒證”模型與“胃熱證”模型,幽門結扎術后18小時處死各組大鼠,檢測各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結果顯示,胃潰瘍熱證模型大鼠血清NO、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總一氧化氮合酶(1"NOS)含量顯著升高,顯示該模型病理狀態下NO在該模型上主要表現為細胞毒性作用,體現了其炎癥介質及強氧化劑的生物學效應,即iNOS產生過多的NO介導了胃黏膜的過氧化損傷及炎癥反應,而沒有表現出NO舒張血管及細胞保護作用。胃潰瘍寒證模型大鼠血清NO、iNOS含量顯著降低,iNOS含量無顯著變化。NO在寒證模型大鼠主要表現為細胞保護作用的降低,顯示寒證病理狀態下NO的合成及釋放降低,NO舒張血管的效應亦降低,使血管收縮,血流減少,胃黏膜血流障礙,而胃黏膜受損進一步加重了幽門結扎潰瘍的形成。大黃黃連瀉心湯能抑制熱證模型大鼠NO及NOS的合成,顯著降低大鼠血清。NO、YNOS含量,而理中丸可升高寒證模型大鼠NO、TNOS含量。結論,NO在幽門結扎型胃潰瘍熱證模型上主要表現為細胞毒性作用。表現在NO炎癥介質及強氧化劑的生物學效應,而在幽門結扎型胃潰瘍寒證模型大鼠血清NO主要表現為細胞保護作用的降低,即NO舒血管效應降低。大黃黃連瀉心湯與理中丸在胃潰瘍寒、熱證模型上顯現出不同的證治效應,說明中醫清熱與溫里不同方劑在臨床同病異治的證治規律,并佐證了建立幽門結扎型胃潰瘍寒、熱證動物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為理中丸溫中祛寒。補氣健脾奠定了研究的基礎。2.抗疲勞作用理中丸明顯增加利血平脾虛模型大鼠自主活動度,改善肢體倦怠、神疲乏力的癥狀,具有抗疲勞作用。 ……
中醫經典方劑藥學研究 作者簡介
祁友松,主任醫師1955年生,漢族。 畢業留校在江漢大學醫學院從事教學、臨床與科研工作40余年。主要承擔講授中醫內科學、中醫老年病學及男科學等課程。1990年參與首屆名老中醫經驗繼承工作。臨床擅長治療中醫心系、脾胃及腎系等病。主持和參與省、市級科研10余項,其中主持的“清咽霧化劑藥理研究”經專家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并獲國家中藥發明專利一項。主編《中醫名方藥理作用》及參編《實用中醫內科學》等10部書籍,先后公開發表醫學論文50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