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戰爭與和平(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04835
- 條形碼:9787519004835 ; 978-7-5190-0483-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爭與和平(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內容簡介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并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戰爭與和平(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目錄
**卷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卷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下
第三卷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卷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聲
**部
第二部
戰爭與和平(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節選
“多么迷人的美女啊!”凡是見過她的人都這樣說。當她在子爵面前坐下并報以那不變的微笑時,,子爵仿佛被一種不平常的東西驚呆了,他聳了聳肩,垂下了眼簾。 “女士,我真擔心我在這樣的聽眾面前不會講話。”他微笑著說道,并低下頭來。 公爵小姐將一只裸露的、豐滿的手臂支靠在茶幾上,她認為沒有必要說什么,面帶微笑地等待著。在整個談話期間,她筆挺地坐著,時而瞧瞧輕松地擱在茶幾上的豐滿而美麗的手臂,時而瞧瞧更加美麗的胸脯,擺弄掛在胸前的鉆石項鏈,幾次弄平連衣裙的皺褶,當故事講到引人人勝之處時,她回過頭來看看安娜·帕甫洛夫娜,立刻表現出和宮廷女官同樣的面部表情,隨后便安靜下來,臉上浮現出愉快的微笑。嬌小的公爵夫人也緊隨艾倫身后從茶幾邊走了過來。 “等等,我拿我的針線盒,”她說,“您怎么啦?您在想什么?”她把臉轉向伊波利特公爵,問道,“請把我的手提包拿來。” 公爵夫人微笑著,和大家交談。他突然換了個位子,坐下來,愉快地整理了一下衣服。 “現在我覺得挺好。”她一邊說,一邊開始做活,并請求繼續講下去。 伊波利特公爵把手提包交給她,跟在她身后走過來,又把靠椅移到靠近她的地方,并在她身旁坐下來。 這位可愛的伊波利特與他美麗的妹妹挺得驚人地相似,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兩人雖然相像,但他卻十分愚蠢。他的面部和他妹妹的一模一樣,但他妹妹那樂觀、自信、充滿青春活力、永不改變的微笑以及不同尋常的、古典式的優美體態,使她光彩照人;而哥哥卻相反,同樣是那張臉,卻是一副愚蠢的表情,而且總是表現出十分自負、怨天尤人的神態。他身體瘦弱,疲軟無力。眼睛、鼻子和嘴擠在一起,好像在做一種不確定的、無聊的鬼臉,而手腳擺放的姿勢總是那么不自然。 “這是不是關于幽靈的故事?”他說道,在公爵夫人身旁坐了下來,然后急忙舉起長柄眼鏡,好像缺少這一工具他就不能開始說話似的。 “根本不是。”感到驚訝的說話人聳聳肩膀說。 “問題在于我不能忍受關于幽靈的故事。”伊波利特公爵說,從他說話的語調可以看出,他是先說出這些話,然后才明白這些話的含義。 由于他說話時顯得十分自信,誰也弄不明白,他說的話究竟是明智呢,還是愚蠢。他上身穿一件深綠色的燕尾服,下身穿一條,正如他自己說的,受驚女神身體顏色的長褲,腳上穿一雙長統襪和矮腰皮鞋。 子爵十分動聽地講起了當時廣為流傳的一則趣聞。恩吉延斯基悄然抵達巴黎,去與女演員喬治幽會①,在那里遇見了同樣受到這位女演員垂青的波拿巴。拿破侖在和公爵見面之后,出人意料地昏倒了,他于是陷入公爵的掌握之下,公爵并沒有借此機會控制他,但后來波拿巴卻把公爵殺害,以此回報公爵的寬宏大度。 這故事十分動聽,饒有趣味,尤其是講到這兩個情敵忽然認出對方的時候,太太們心中似乎都覺得激動不安。 “太妙了。”安娜·帕甫洛夫娜說道,她回過頭來用疑問的目光望望嬌小的公爵夫人。 “太妙了。”嬌小的公爵夫人小聲地說道,把一根針插在針線活上,好像用以表示,這故事十分有趣,十分動聽,簡直妨礙她繼續做針線活。 子爵珍視這無聲的夸贊,臉上露出感激的微笑,然后又繼續講下去,但就在這時安娜·帕甫洛夫娜發覺,那個使她害怕的年輕人在和神父一起十分熱烈地高聲談話,于是她急忙跑去支援那個危險的地方。的確,皮埃爾到底還是成功地和神父談論起政治平衡的話題了,而神父,看來,也對這個年輕人純樸的熱情發生了興趣,于是在他面前闡述起自己喜歡的主張。二人興致勃勃地、真誠坦率地交談,聆聽對方的意見,而這正是安娜·帕甫洛夫娜所不喜歡的。 “手段是實現歐洲均勢與民權,”神父說道,“只要一個像俄羅斯這樣以野蠻聞名的大國能夠大公無私地站出來領導以實現歐洲均勢為目標的同盟,那么這個國家就能拯救世界!” “您究竟怎樣去找到這種均勢呢?”皮埃爾正要開始問,但這時安娜·帕甫洛夫娜向他跟前走來,嚴厲地看了皮埃爾一眼,問那個意大利人是怎樣經受住本地氣候的。意大利人的臉色忽然變了,顯出一種受了委屈似的、做作的溫柔表情,看得出這是他和女人談話時慣有的表情。 “我有幸被接納到這個團體中來,我被團體的,尤其是女士們的非凡智慧和教養所傾倒,因此我還顧不上考慮氣候如何。”他說。 安娜·帕甫洛夫娜為了便于觀察,也為了不放走神父和皮埃爾,便讓他們兩人加入到共同的小組。 這時候,又有一個來賓走進了客廳。這位新客就是年輕的安德烈·博爾孔斯基公爵——嬌小的公爵夫人的丈夫。博爾孔斯基公爵個頭不高,面目清秀而嚴峻,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年輕人。他身上的一切,從困倦而苦悶的目光到緩慢而從容的腳步,都和他那嬌小而活潑的妻子形成強烈鮮明的對照。顯然,他不僅認識客廳里所有的人,而且他們都使他覺得厭煩,以至于連看看他們,聽聽他們談話,他都感到索然無味。在所有這些使他厭惡的面孔中,他俊俏妻子的面孔似乎*使他生厭。他裝出一副有損于他的美貌的丑相,把臉轉過去不看她。他吻了一下安娜·帕甫洛夫娜的手,隨后瞇縫起眼睛,掃視所有在場的人。 ……
戰爭與和平(上下冊)(文聯平裝全譯本) 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 托爾斯泰出生于貴族家庭,1845年入喀山大學,1847 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吁人們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后》(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
- 主題:經典名著越讀越上頭,以后就在中圖網來買書了,不停搞活動不停下...
這本書裝幀不錯,沒想到這個價位買到兩本,有塑封,印刷很好是正版書,還沒看內容,從讀書博主那里照著買了很多經典名著。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