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說老子-玄之又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254026
- 條形碼:9787501254026 ; 978-7-5012-540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說老子-玄之又玄 本書特色
老子的道論開中國思辨哲學的先河,以理性思維去尋求天地萬物的本原,尋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正是老子發出了中國的思想史上百家爭鳴的先聲,從而使道家立于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頭。兩千多年以來,老子的思想從來都是中華文化內核的組成部分。讀懂老子也就讀懂了中華文化的魂。
*章 老子——和光同塵的智者
老子發出了中國思想史上百家爭鳴的先聲,使道家站在了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頭。老子是孤獨的思想者,他似乎也很享受這份孤獨。他不屑與世人追名逐利,守著一份寧靜,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老子還是修道的開山鼻祖,提出了一整套修道方法。
第二章 老子與道家——隱逸文化的代表老子的道論開中國思辨哲學的先河,以理性思維去尋求天地萬物的本原,尋求事物發展的規律。正是老子發出了中國的思想史上百家爭鳴的先聲,從而使道家立于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頭。兩千多年以來,老子的思想從來都是中華文化內核的組成部分。讀懂老子也就讀懂了中華文化的魂。
*章 老子——和光同塵的智者
老子發出了中國思想史上百家爭鳴的先聲,使道家站在了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頭。老子是孤獨的思想者,他似乎也很享受這份孤獨。他不屑與世人追名逐利,守著一份寧靜,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老子還是修道的開山鼻祖,提出了一整套修道方法。
第二章 老子與道家——隱逸文化的代表
隱逸是一種文化,與正統文化相輔相成,共同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隱士有入仕的才能,有入仕的條件,卻愿意遠離政權,離群索居,追求一種自我的圓滿。傳承老子思想的道家分兩大流派:一是楚之莊子學派,一是齊之稷下道家。入仕則從黃老,在野則學莊周。
第三章 老子與道教——被主神的人
走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凡有道教宮觀的地方就會看到供奉老子的神位。在道教中,老子是被主神的,他并沒有親創道教。但道教將老子奉為尊神,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必然。老子作為被神化的人物在民間的影響遠大于在宮廷的影響。
第四章 老子之道
老子用他的思想之手觸摸到了一種獨立的、先于天地而生的、無所不包的、永恒不息的、對萬事萬物起支配性作用的存在。他的驚天一語,可謂驚世駭俗,問出一條中華文化的根脈,問出一個影響中華文化兩千多年的道家學派。老子之道是有無之道,是創生萬物之道,也是人的因循之道。
第五章 老子之德
道內在于物,化而為德。“德”因“道”而存在,“道”通過“德”來顯現。德具有純真、簡單、直接,并富有強大生命力的特性。自然無為、柔弱不爭、寬容謙下、知足知止和見素抱樸是德的具體內涵。
第六章 老子的大生命觀
道歸根結底左右著天、地、人的興衰存亡。個體的生命是整體生命的一部分。個體生命的出生入死和整體生命的復命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在于自然。養生貴在養心,養心貴在養性,養性貴在淡泊,淡泊貴在平和,平和貴在寡欲。
第七章 老子的為政理念
天下是被天下人寄托給圣人的,圣人是被委托治理天下的人,受到被委托人的信任,應當全心全意為天下人理政,而不可將公權力私用。抽象概念“圣人”是完美人格的代表。圣人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他的所作所為要符合道的準則。
第八章 解讀《老子》的兩種路向
解讀《老子》有兩種路向:一種是將其作為深奧的思想;另一種則作為宗教的“經”。這兩種路向是道家與道教的分野。這兩者相互交叉,各取所需。歷朝歷代各種不同的版本對《老子》的解讀釋義,是傳播老子思想的載體。
說老子-玄之又玄 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被譽為“萬經之王”。對老子的研究是古今中外引人注目的一支顯學。在國際上,思想界非常推崇老子,《老子》在世界上的發行量位居第二,僅次于《圣經》。西方的思想界很大一部分學者,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地利籍的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著名的大哲學家海德格爾等,都是受到了老子的啟發而創造出了重大的理論。 本書將老子及其《道德經》五千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深刻獨到的見解對于世人為人處事、修身養性,管理者治理機構、國家,處理邦交關系等,都有深刻的啟迪作用。老子的思想不但是先人留傳給我們中國人的寶貴文化財富,也是是人類文明史上璀璨的文化成果,其影響至今綿綿不絕。本書觀點獨到、不落窠臼,盡可能回到老子的語境中去解讀老子,不僅說其然,也說其所以然,實為一部難得的佳作。
說老子-玄之又玄 目錄
**章老子——和光同塵的智者 /
老子發出了中國思想史上百家爭鳴的先聲,使道家站在了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頭。老子是孤獨的思想者,他似乎也很享受這份孤獨。他不屑與世人追名逐利,守著一份寧靜,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老子還是修道的開山鼻祖,提出了一整套修道方法。
一、百家爭鳴的先聲 /
百家爭鳴老子為先 /
二、老子——孤獨的思想者 /
老子的獨白 /
三、老子——修道的開山者 /
修道的前提 /
修道的過程 /
修道的方法 /
內修與得道 /
第二章老子與道家
——隱逸文化的代表 /
隱逸是一種文化,與正統文化相輔相成,共同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隱士有入仕的才能,有入仕的條件,卻愿意遠離政權,離群索居,追求一種自我的圓滿。傳承老子思想的道家分兩大流派:一是楚之莊子學派,一是齊之稷下道家。入仕則從黃老,在野則學莊周。
一、隱逸文化的緣起 /
二、道家的學脈傳承 /
老子與莊子 /
老子與稷下道家 /
第三章老子與道教——被主神的人 /
走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凡有道教宮觀的地方就會看到供奉老子的神位。在道教中,老子是被主神的,他并沒有親創道教。但道教將老子奉為尊神,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必然。老子作為被神化的人物在民間的影響遠大于在宮廷的影響。
一、老子神話與神化老子 /
二、道教的興起與老子 /
太平道 /
五斗米道 /
三、道教早期各流派 /
金丹道 /
天師道 /
樓觀道 /
第四章老子之道 /
老子用他的思想之手觸摸到了一種獨立的、先于天地而生的、無所不包的、永恒不息的、對萬事萬物起支配性作用的存在。他的驚天一語,可謂驚世駭俗,問出一條中華文化的根脈,問出一個影響中華文化兩千多年的道家學派。老子之道是有無之道,是創生萬物之道,也是人的因循之道。
一、道的緣起 /
智者的困惑 /
驚天一語 /
以“道”命名 /
二、哲人釋道 /
“無”“有”之道 /
“故有無相生” /
三、“執古之道” /
道生萬物 /
“道之為物” /
“道”存在的形態 /
道的運行方式 /
得道與失道 /
第五章老子之德 /
道內在于物,化而為德。“德”因“道”而存在,“道”通過“德”來顯現。德具有純真、簡單、直接,并富有強大生命力的特性。自然無為、柔弱不爭、寬容謙下、知足知止和見素抱樸是德的具體內涵。
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二、自然無為 /
老子的自然 /
“無為”之為 /
三、柔弱不爭 /
“柔弱勝剛強” /
柔弱居上 /
不爭之德 /
四、寬容謙下 /
五、知足知止 /
知足之足 /
知止不殆 /
六、見素抱樸 /
第六章老子的大生命觀 /
道歸根結底左右著天、地、人的興衰存亡。個體的生命是整體生命的一部分。個體生命的出生入死和整體生命的復命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在于自然。養生貴在養心,養心貴在養性,養性貴在淡泊,淡泊貴在平和,平和貴在寡欲。
一、天、地、人 /
二、“出生入死”與“復命” /
三、“長生久視”之道 /
生死在天亦在人 /
養生貴在養心 /
養心貴在寡欲 /
養生貴在淡泊 /
第七章老子的為政理念 /
天下是被天下人寄托給圣人的,圣人是被委托治理天下的人,受到被委托人的信任,應當全心全意為天下人理政,而不可將公權力私用。抽象概念“圣人”是完美人格的代表。圣人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他的所作所為要符合道的準則。
一、老子的天下觀 /
天下為何物? /
二、為政者的德行 /
“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
圣人“以百姓心為心” /
“圣人為腹不為目” /
圣人應當身體力行 /
圣人應有度量、有擔當 /
三、圣人之治 /
遵道而為 /
無為而治 /
“以正治國” /
“嗇”為國本 /
“不以兵強天下” /
“以奇用兵” /
邦交之道 /
四、“小國寡民”的理想國 /
第八章解讀《老子》的兩種路向 /
解讀《老子》有兩種路向:一種是將其作為深奧的思想;另一種則作為宗教的“經”。這兩種路向是道家與道教的分野。這兩者相互交叉,各取所需。歷朝歷代各種不同的版本對《老子》的解讀釋義,是傳播老子思想的載體。
一、傳世《老子》的流變 /
解讀老子思想的濫觴 /
兩漢時期對老子思想的解讀 /
王弼與老子思想的傳播 /
二、老子五千言與道教教義 /
河上公的《老子章句》 /
張道陵與《老子想爾注》 /
葛玄的《老子節解》 /
結語 /
附錄 /
各章出現的《老子》章節 /
主要參考資料 /
說老子-玄之又玄 作者簡介
羅養毅,1954年生,當過鐵路建設兵團戰士、工人、大學教師。獲吉林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外交學院法學博士學位。某出版社編審,長期做圖書編輯工作。已退休。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