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劫歸來 本書特色
該書講述的是 “二戰”期間一個家庭在日本集中營的三年半經歷。1942年,日本占領婆羅洲。作者與丈夫以及他們僅1歲半的兒子喬治,一起被關進集中營。身為俘虜,作者依然用作家特有的敏銳目光觀察自己、身邊的俘虜以及那些復雜的日本人——既暴虐成性又溫文爾雅。本書記錄痛苦,卻不渲染痛苦,觀察人性,卻不抨擊個體,作者的筆觸克制而動人。本書于1950年被好萊塢改編為同名電影(Three Came Home)。
本書附有“二戰”期間的珍貴歷史圖片,以及由作者手繪的插圖,簡潔傳神。
萬劫歸來 內容簡介
該書是作者艾格尼斯·凱斯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二部。*部《風下之鄉》記錄的是“二戰”之前作者在婆羅洲的生活,該書獲得1939 年《大西洋月刊》的“非虛構類作品獎”,被譽為當年“*有趣、*有特色的非虛構類作品”。這本書在美國和其他地區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它在日本讀者中所引起的巨大反響,在一定程度上救了作者一家三口的命。這就是艾格尼斯•凱斯在下一部作品《萬劫歸來》中講述的故事。接下來即將出版三部曲的*后一部《重回婆羅洲》,講述歷經戰爭傷痛的作者一家重新回到婆羅洲的故事。
作者用特有的幽默筆調寫成三部曲,無論是旖旎的熱帶風情、傳奇的土著故事,還是戰爭中人性的傾軋、肉體的痛苦,作者都不改其風格,并用傳神的插圖點綴文字,給閱讀帶來更多的快意。
萬劫歸來萬劫歸來 前言
在我們被囚禁在巴哈拉島后的一天,一位干凈整潔、十分具有軍人風范的小個子男人來到巴哈拉破敗的碼頭。我們被告知,這是須賀少校,婆羅洲所有戰俘和平民犯人的日軍總指揮官。
我們在正午集合,站在大太陽下等候了2個小時。其間,婦女中有暈倒的,也有發生歇斯底里狀況的,孩子們哭,男人們無精打采。隨后,須賀抵達營地并發表講演,他說:“要努力讓自己快樂和滿足,維持士氣,保持健康。我為你們感到遺憾。你們今后必須學會在紀律和約束之下生活。你們將很有可能被轉移到沙撈越的古晉,那是我的總部所在地。那里的犯人們非常快樂。記住,這將是一次持久的戰爭,因此,做好準備聽從安排吧。不要抱怨,好好表現,服從命令,保持士氣,保重自己。祝你們快樂。”
講演后,兩個營里派出代表與他單獨會談。代表們向他表達了對生活條件的不滿,須賀少校說:“就‘昃’樣啊?(原文:“Is zat so?”應為“Is that so?”調侃日本人講英語的口音,這是作者標志性的幽默筆風。——譯注 )看來,你們的待遇已經很好了。”日本人普遍認為我們對生活缺乏耐力。接著他繼續說:“就‘昃’樣啊?好吧,你們會學會的!”
他命令我去衛兵室單獨會談。深知自己犯下的眾多過錯,我恐怕自己將要面臨處罰,因此帶上喬治,以增添一絲母嬰氣氛,并且喬治也想要跟著來。我猜,即便不遭遇暴力,起碼也會十分嚴厲。然而須賀以禮相待,這在我經歷過的日軍軍官中是前所未有的。
他在說話,我則饒有興味地研究他。他身材精干,這是我們對日本人的普遍印象,可他的體型既無棱角,又不肥胖。長著圓圓的頭和蛋形的臉,與通常盎格魯-撒克遜人長方的頭形形成強烈的反差。前額很低,一絲皺紋也沒有,嘴唇線條明顯,略有些厚。頭發又黑又硬,蓄著典型的軍人胡須。當他談到一些抽象的事物時,棕色的眼睛顯得愉快而誠實,可一談及戰爭,眼睛又變得閃爍而冰冷。通過觀察他的眼睛,我懂得了,哪些話題應該避免。
他告訴我說,他讀過我的書,《風下之鄉》日文版,而且他很喜歡,想向我要一本西方出版的英文原版。我說,他的戰士從我家里都搶走了。他說:“‘昃’樣啊?那我去找我的士兵要吧。”
他又告訴我,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畢業生,并且問我,為什么美國人對日本人有偏見。我說,因為廉價日本勞動力搶走了我們的工作,這是經濟原因造成的偏見。可他認為,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說:“他們排斥我們,也許是因為勞動力;但他們歧視我們,卻僅僅因為我們是日本人。這你心里肯定清楚。”
我當然清楚。可我只能回答說,我個人沒有這樣的偏見,而且戰前我擁有真正的日本朋友,開戰后,是他們疏遠了我,而不是我排斥了他們。
我又說,我們每一個人在戰時都被國家宣傳機構訓練來恨敵人,否則我們不愿意殺敵,那就只能被殺。因此,他和我都在這樣的宣傳下,被教育得恨對方。也許戰爭結束以后,我們再相見時,可以像人類本來應該的那樣相處。
他問我:“你會將這里的生活也寫成一本書嗎?”
我說:“我怎么能呢?你們把我的紙和筆都收走了。”
“哦,是嗎?我還給你。你應該為我寫一本書,由我來審查。”
“營里的活很苦很重,我沒有多余的體力寫作,也沒有空余的時間。”
“可一個人忙的時候,往往是寫作的時機。很多事情發生,有好有壞,這樣你會產生很多想法,有好有壞。這不就是好的寫作時機嗎?對,我認為你應該考慮在這里寫一本書。你有一天會寫出一本,給我寫的。”
后來我們遷到古晉,在那里我頻繁地見到須賀,這時他已經是須賀上校了。每次見面,他都會把我為他寫作這個話題提起來,喋喋不休地讓我寫。
我一再告訴他,這不可能,我太累,也沒有紙和筆。于是他保證會讓它變成可能,因此他減輕了我的勞動量,給我提供用
于寫作的材料,以便我為他寫,他來審查。
他總是強調他要審查這個事實;他也一再質疑,我是否私下在為自己寫。
一天下午,他將我叫到辦公室,拿出一本書,那是前田先生從我山打根家里拿走又被他從前田手里拿來的。他翻開書的前言,那里有一段關于獅子和綿羊的故事,讓我解釋給他聽。隨后他要求我將那本書送給他,具體要求就是在那里寫上他的名字,并在扉頁上畫一幅畫。他從衣服口袋里掏出哈里的墨水筆,遞給我,讓我畫。
藝術工作完成之后,長官才拿出菠蘿、餅干,以及特別甜的咖啡來招待我們。這時他透露了后的消息。
“你要寫一本‘一個拘押犯人的思想和生活’,利用你的業余時間為我寫。這是我的愿望,不用爭論了。”他說。
我還是回答他,我沒有業余時間,沒有可以用來寫字的用具,也沒有任何想法。大概有幾分鐘,交流的口氣還維持在友好的氣氛之中,隨后他就變成了須賀上校,婆羅洲戰俘和平民拘押犯總指揮。
“這是我的命令,你必須服從,”他說,“我下令。我給你所有寫作需要的東西。另外,如果有必要,我會將你從營地勞動中解脫出來。不要再說了,這是命令。”
我說:“如果您命令我寫,我一定會寫。但您不能指揮我怎么寫。”
“行了,行了,好,好,好!”
然后他給了我筆、墨水、鉛筆,還有紙,同時下令辦公室將我的打字機還給我,這才叫我走。
那天晚上我很難入睡。不知道他會用我寫的東西去做什么。我害怕我的文字將對我不利,不是這一方就是另一方。而且我也知道,營里的活需要我,我們一向勞動力不夠,但我絕無可能一邊干活,一邊給須賀提供文字。后,經驗告訴我,這由不得我來做選擇。
第二天,命令下達到我們牢頭那里,遵照須賀的指示,將我從營地工作的勞力名單中去掉。日軍辦公室將向營地基金每月支付三塊錢作為我的工資,我也將繼續作為替補勞動力,在有人生病時頂替。
于是我開始為須賀上校寫作,我將它命名為《囚禁》a。我當然據實記錄,卻并沒有把所有的事實都寫上去。有太多太多,為了我和營里其他人的安全和利益,我不能寫;也有太多太多,我不敢寫下來讓須賀知道。他不時地顯露出強烈的東方式統治意識。
但是他也容忍了很多很多我本來以為他根本不能容忍的內容。我一遍又一遍地抱怨我們所遭受的冤屈和虐待,我持續地呼吁好一點的食品和輕一點的勞動。我說,我相信在我們兩個民族之間的麻煩,都是因為誤會而產生,因此我希望在接下來的歲月中兩個種族的人之間會有更多的容忍和關愛。我說,我相信須賀為婦女營盡了力,善待所有的婦女和兒童,那么,能再給我們一些吃的嗎?這些故事,我都斷斷續續地提交給了他。
但是囚禁期間,我還寫下了別的故事。
這些“別的故事”,我用可能的小字體手寫下來,在標簽背面,在包煙草的印著中文的紙上,在舊報紙邊緣……甚至,有可能時,也在須賀上校給我提供的紙上。我把這些紙塞進喬治的玩具,縫進喬治的褥子,藏進他的枕頭,還把它們放到罐子里,埋在營房的地下。
日本士兵頻繁地搜查我的日用品,把我的箱子翻得底朝天,不認識英文的士兵,會倒著讀我寫著字的紙片。因為這個原因,我失去了所有寫著字或印著字的東西:文件、護照、婚禮誓言、存折 — 一切,唯獨沒有失去我的日記。
基于那些日記,我組成了這個真實的囚禁故事。這不是我在須賀命令下寫的那個故事,它是我的故事。
艾格尼斯·凱斯
萬劫歸來 目錄
《時代周刊》的推薦序 03
自 序 07
01.天賜兒子 15
02.黑暗時刻 49
03.特別保育院 67
04.瘧疾 95
05.新年快樂 115
06.被囚禁的修女 127
07.活下去 153
08.打消傲慢 183
09.心照不宣 20
10.關押中的孩子 227
11.敵人 243
12.忍耐 265
13.*后的喘息 295
14.敵人墜落 319
15.老婦 337
16. 1945年9月11日 347
17.回家的路 361
18.三口之家 379
萬劫歸來 作者簡介
艾格尼斯·凱斯(Agnes Keith,
1901–1982):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橡樹園,出生后不久隨家人遷居加州好萊塢。青年時期年就讀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后一度任職當時很具影響力的《舊金山觀察家報》。1934年與大英帝國北婆羅洲林業長官亨利·凱斯(書中的哈里)結婚,隧隨夫遠行,旅居當時的北婆羅洲首府山打根,生活寫作。其主要作品為其自傳體三部曲:《風下之鄉》(Land Below The Wind),《萬劫歸來》(Three Came home)(好萊塢 1950 年改編拍攝了同名電影),以及《重回婆羅洲》(White Man Returns),敘述了她所經歷的“二戰”前、“二戰”期間以及其后在南洋的生活及感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