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46250
- 條形碼:9787509646250 ; 978-7-5096-462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第三版) 本書特色
《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第三版)》寫作的基本思想:
一,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的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其中的哲學揭示了人類社會、自然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國工業經濟史研究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當然,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必須結合實際,并且必須結合實踐加以發展;否則,不僅不可能成為實踐的指導思想,而且會成為遺害實踐的僵化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就要堅持*思想和由鄧小平開創的并在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八大以及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得到重大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因為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必須確定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研究任務的兩個方面:通過新中國工業經濟史事的研究和敘述,一方面,揭示工業生產關系變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另一方面,揭示工業生產力變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經濟學是有原則區別的。拋開西方經濟學的少數流派不說,總體看來。他們總是舍棄生產關系而孤立地研究生產發展。這是他們的痼疾。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則認為,必須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相互作用來研究生產發展! 缎轮袊I經濟史(第三版)》寫作的基本思想:
一,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的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其中的哲學揭示了人類社會、自然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國工業經濟史研究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當然,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必須結合實際,并且必須結合實踐加以發展;否則,不僅不可能成為實踐的指導思想,而且會成為遺害實踐的僵化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就要堅持*思想和由鄧小平開創的并在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八大以及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得到重大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因為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必須確定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研究任務的兩個方面:通過新中國工業經濟史事的研究和敘述,一方面,揭示工業生產關系變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另一方面,揭示工業生產力變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經濟學是有原則區別的。拋開西方經濟學的少數流派不說,總體看來。他們總是舍棄生產關系而孤立地研究生產發展。這是他們的痼疾。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則認為,必須從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相互作用來研究生產發展。
但這里說的生產關系既包括基本經濟制度,也包括作為其實現形式的經濟管理體制,這里所說的生產力既包括生產要素,也包括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生產增長速度、產業結構、經濟效益、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組織形成等方面。
相對經濟史來說,作為部門經濟的工業經濟史顯然需要同時揭示工業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這兩方面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但應側重于揭示工業生產力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但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中生產關系的變化是比較快的。就這點來說,又需要以較大篇幅敘述工業生產關系變化的歷史過程及其規律;否則,就難以說明工業生產力的變化發展。
從史學研究的視角考察,要揭示工業中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主要的基礎性工作是要如實地敘述歷史過程,也需要客觀的、畫龍點睛的經驗總結。這也是揭示歷史規律所必需的,并且是不能由敘述歷史過程所能代替的一個重要環節。
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遵循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以大量翔實的文獻資料,比較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分析了中國1949年10月至2015年工業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成就與問題、經驗的教訓以及以史為鑒的重要啟示等。內容豐富,論述論證充實有力,對相關的研究、教學和實際經濟工作具有很大的學術價值和參考作用。本書在以質的分析為主的同時,注重數量關系的研究,運用了大量的系數的基本的統計數據。在篇章節的安排及正文敘述中都堅持以歷史方法為主,并與邏輯方法緊密結合。綜觀全部豐碩成果,可視為當前國內外首次做出的新探索。
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第三版) 目錄
**章 建立處于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國有工業
**節 沒收官僚資本主義工業企業,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工業
第二節 統一財政經濟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雛形
第三節 實施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建立國有工業企業管理制度
第四節 社會主義國有工業的發展
第二章 保護并有限制地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
**節 扶植有益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
第二節 打擊投機資本和調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
第三節 開展“五反”運動和進一步調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
第四節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恢復、改組和國家資本主義工業的初步發展
第三章 保護和發展個體手工業
**節 個體手工業生產的恢復
第二節 手工業合作組織的初步發展
第四章 恢復和發展工業生產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章 恢復時期工業經濟變革和生產恢復發展的主要成就及問題
第二篇 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的工業經濟——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建立時期的工業經濟(1953~1957年)
第六章 實現資本主義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節 1953~1955年,國家資本主義初級形式的普遍發展
第二節 1954年以后,有計劃地擴展國家資本主義高級形式
第三節 1956年初,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第四節 資本主義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就和問題
第七章 實現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節 1953~1955年,手工業合作化的普遍發展
第二節 1956年上半年,實現手工業合作化的高潮
第三節 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成就和問題
第八章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及其改進方案的提出
**節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
第二節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進方案的提出
第九章 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節 “一五”時期工業生產建設發展的進程
第二節 “一五”時期發展工業生產建設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章 “一五"時期工業經濟變革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問題
第三篇 實行計經濟體制時期的工業經濟(-)——“大躍進”階段的工業經濟(1958~1960年)
第十一章 工業生產建設的“大躍進
**節 1958年,以全民大煉鋼鐵為中心的工業“大躍進
第二節 1959年上半年,對工業生產建設指標的調整
第三節 1959年夏,廬山會議后再次掀起工業生產建設的“大躍進
……
第四篇 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日寸期的工業經濟(二)——經濟調整階段的工業經濟(1961~1965年)
第五篇 實行計經濟體制時期的工業經濟(三)——“文化大革命”階段的工業經濟(1966~1976年9月)
第六篇 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工業經濟(四)——經濟恢復和“洋躍進”階段的工業經濟(1977~1978年)
第七篇 市場取向改革起步階段的工業經濟——以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為戰略目標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工業經濟(一)(1979~1984年)
第八篇 市場取向改革全面展開階段的工業經濟——以實現經濟總量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為戰略目標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工業經濟(二)(1985~1992年)
第九篇 市場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階段的工業經濟——以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為戰略目標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工業經濟(三)(1993~2000年)
第十篇 市場取向改革繼續推進階段的工業經濟——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戰略目標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工業經濟(2001~2011年)
第十一篇 以市場取向改革為重點的全面深化改革階段的工業經濟——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戰略目標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工業經濟(五)(2012~2015年)
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第三版) 作者簡介
汪海波,本書的主要作者。1953年于復旦大學經濟系畢業。1956年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1956~1975年,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的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組)執教(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間完全停止了教學活動)。1975~1981年,在人民出版社經濟編輯室做編輯工作。1981~199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員和研究員,并先后任該院研究生院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9幣。1987~1991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1985~2013年,先后任《中國經濟年鑒》副總編輯和總編輯。1995年至今,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兼職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工業經濟問題研究》、《新中國工業經濟史》、《中國積累和消費問題研究》、《中國經濟效益問題研究》、《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問題研究》、《對黨的經濟綱領的歷史考察》和《汪海波文集》(第1~11卷)。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6年被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