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那些人家-老伍.拾光寫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72377
- 條形碼:9787504672377 ; 978-7-5046-7237-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些人家-老伍.拾光寫生 本書特色
一城逝去誰追念,是光陰可撿拾。
那些人家-老伍.拾光寫生 內容簡介
《那些人家》以老北京風物寫生畫為主體,圖文結合展現北京之美。本書的調性定位于“懷舊”,充滿感情色彩,所繪場景有近一半已然變化甚至消逝,更引人思考。所以本書的文字內容以“寫生志”概念,為每一幅作品建一個索引,詳細寫明每一寫生場景的位置,過往歷史要點,變遷情況,匯集起來,猶如一本民間風物志,具紀錄意義。配手繪地圖標明位置。
那些人家-老伍.拾光寫生 目錄
Ⅰ 序一 既然是美的,總會被有心人發現
Ⅲ 序二 生命中真誠的歲月
001 柿子樹下 | 故園
003 西四北三條 | 柿子樹下的光陰
006 柿子樹下的光陰
015 校場頭條 | 雙棔書屋如今
020 達智橋胡同 | 松筠庵
025 校場三條 | 諫草亭
026 訪松筠庵
029 米市胡同 | 廣亮門前殘存的抱鼓石墩
032 珠市口西大街 | 閱微草堂
036 東不壓橋 | 二進垂花門
038 張自忠路 | 紅頂洋房
041 前海北沿 | 會賢堂
047 阜成門內宮門口二條 | 朝花夕拾
050 北京大學南苑 | 三松堂
055 清華大學新林院 | 故居書屋
056 清華園新林院 | 故居前憶事061 春夏 | 老街
063 白塔寺東夾道 | 白塔妙影
068 東棉花胡同 | 將軍府外金銀藤
070 錢市胡同 | 銀號牌匾
076 煙袋斜街 | 市井
080 胡同蹬車人
087 護國寺街 | 金剛殿
088 鼓樓前街 | 萬寧橋鎮水獸
093 西興隆街 | 改建工地
095 北小栓胡同 | 即將改造的街巷
097 戲樓胡同 | 柏林寺
100 王府井 | 教堂為鄰五十載
104 首都博物館 | 梁思成先生贊美的景德街牌樓 109 百花深處 | 人家
111 洪福胡同 | 百花叢中
120 姚媽媽和她的貓
125 南鑼鼓巷 | 福祥寺
126 南鑼鼓巷 | 羅漢堂
129 景陽胡同 | 影壁上的標語
130 雙柵欄胡同 | 香妃族人聚集地
132 校場口胡同 | 連體廣亮大門
136 我有一顆藍寶石
141 錢市胡同 | 門神畫下的老門聯
142 鑾慶胡同 | 伊宅老門樓
145 中毛家灣胡同 | 平房院一角
146 北蘆草園胡同 | 樂天知命
150 樂天知命
155 后記一 | 放下懷舊又如何
160 后記二 | 跟朋友們聊天
Ⅲ 序二 生命中真誠的歲月
001 柿子樹下 | 故園
003 西四北三條 | 柿子樹下的光陰
006 柿子樹下的光陰
015 校場頭條 | 雙棔書屋如今
020 達智橋胡同 | 松筠庵
025 校場三條 | 諫草亭
026 訪松筠庵
029 米市胡同 | 廣亮門前殘存的抱鼓石墩
032 珠市口西大街 | 閱微草堂
036 東不壓橋 | 二進垂花門
038 張自忠路 | 紅頂洋房
041 前海北沿 | 會賢堂
047 阜成門內宮門口二條 | 朝花夕拾
050 北京大學南苑 | 三松堂
055 清華大學新林院 | 故居書屋
056 清華園新林院 | 故居前憶事061 春夏 | 老街
063 白塔寺東夾道 | 白塔妙影
068 東棉花胡同 | 將軍府外金銀藤
070 錢市胡同 | 銀號牌匾
076 煙袋斜街 | 市井
080 胡同蹬車人
087 護國寺街 | 金剛殿
088 鼓樓前街 | 萬寧橋鎮水獸
093 西興隆街 | 改建工地
095 北小栓胡同 | 即將改造的街巷
097 戲樓胡同 | 柏林寺
100 王府井 | 教堂為鄰五十載
104 首都博物館 | 梁思成先生贊美的景德街牌樓 109 百花深處 | 人家
111 洪福胡同 | 百花叢中
120 姚媽媽和她的貓
125 南鑼鼓巷 | 福祥寺
126 南鑼鼓巷 | 羅漢堂
129 景陽胡同 | 影壁上的標語
130 雙柵欄胡同 | 香妃族人聚集地
132 校場口胡同 | 連體廣亮大門
136 我有一顆藍寶石
141 錢市胡同 | 門神畫下的老門聯
142 鑾慶胡同 | 伊宅老門樓
145 中毛家灣胡同 | 平房院一角
146 北蘆草園胡同 | 樂天知命
150 樂天知命
155 后記一 | 放下懷舊又如何
160 后記二 | 跟朋友們聊天
展開全部
那些人家-老伍.拾光寫生 作者簡介
老伍(伍佩銜),1942年生于北京皇城根,愛北京、畫北京的人。60歲退休前是:重型機床裝配鉗工、廣告專業攝影師、企業形象設計師。1954年接受畫家張平良、楊先讓兩位教授,做人作畫理念:“用真善美的心,繪真善美的畫”。自2005年起,重拾畫筆,歷經十余年,游走于京城街巷、皇家園林,用普通的簽字筆,堅持實地實景寫生作畫。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