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英語世界的胡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0876
- 條形碼:9787516190876 ; 978-7-5161-908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語世界的胡適 本書特色
鄭澈著張健、劉洪濤、石江山主編的《英語世界的胡適/21世紀北美中國文學研究著譯叢書》廣泛收集和整理了英語世界的胡適研究成果,在細讀各個時期代表性著作的基礎上,總結其研究特點、方法和得失。具體包括三部分:“英語世界中的胡適”“英語世界的胡適研究”以及“英語世界中胡適的知名度、形象及影響”。
英語世界的胡適 內容簡介
自1917年以來,與胡適相關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棟,但是以英語世界的胡適為主題的研究專著還付之闕如。 《21世紀北美中國文學研究著譯叢書:英語世界的胡適》廣泛收集了英語世界關于胡適的研究成果,在細讀代表性著作的基礎上,梳理了英語世界胡適研究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胡適在英語世界的生平活動、胡適英文著述的寫作和發表以及中文著作的翻譯和介紹;英語世界針對胡適的生平活動、文學創作、思想觀點以及學術成就等方面所進行的相關研究;英語世界胡適研究的學術思想、研究方法和理念及其學術流變,與國內的胡適研究相比較所呈現出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其差異性與異質性;胡適在英語世界中的知名度、影響及形象。
英語世界的胡適 目錄
引言
**部分 英語世界中的胡適
**章 生平活動、言論著述
**節 生平活動
第二節 胡適的英文著述
第二章 胡適中文著作英譯
**節 文學作品
第二節 其他著述
第二部分 英語世界對胡適的言說
第三章 英語世界胡適研究者
**節 誰在說
第二節 為何是胡適
第四章 英語世界胡適研究歷史流變
**節 萌芽期(1910-1919)
第二節 發軔期(1920-1950)
第三節 展開期(1951-1962)
第四節 繁榮期(1963-1989)
第五節 拓展和深化期(1990-2010)
第五章 英語世界胡適研究的方法、貢獻及問題
**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貢獻及問題
第六章 英語世界、國內胡適研究異同
**節 研究歷史發展及趨勢
第二節 研究側重:學術批評VS政治批判
第三節 研究立場:以對胡適批判的反應為例
第四節 文獻和檔案資料的整理與挖掘
第五節 傳記寫作
第三部分 英語世界中胡適的形象、知名度及影響
第七章 胡適在英語世界的形象
**節 優異中國留學生
第二節 “中國文藝復興之父”
第三節 自由斗士
第四節 偉大的思想家、*為出色的學者、杰出的教育家
和歷史學家
第五節 書生大使
第六節 文化翻譯者
第八章 胡適在英語世界的知名度及影響
**節 胡適在英語世界的知名度
第二節 胡適在英語世界的影響
結語 說不盡的胡適之
參考文獻
附錄 康奈爾大學胡適檔案
后記
英語世界的胡適 節選
《21世紀北美中國文學研究著譯叢書:英語世界的胡適》: 在“科學方法”中,作者引用了胡適的文章,認為胡適從赫胥黎那里學到了懷疑,從杜威那里學到了思考。作者認為胡適關于科學的觀點是實證性的,而不是理論或者邏輯性的。作者也認為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來自杜威。這與江勇振認為胡適所受到的康奈爾大學的老師,而不是杜威的影響,以及胡適思想的唯心主義來源有所不同。 作者指出,盡管胡適將邏輯看作科學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除了他對中國邏輯的研究和對實用主義的方法進行了介紹之外,他沒有作過其他研究。他沒有提及西方邏輯的現代發展,胡適也不懂新物理學。胡適對于科學方法的理解是很初級的。但是胡適不斷呼吁對實驗數據的分析,這不同于很少從因果關系分析事物關系的中國傳統。 在“科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中,胡適對于科學的熱情使他建立了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在胡適看來科學不僅是通往知識和真理的途徑,而且也可以解決所有生活問題。這一假定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簡單,這一點已經在與李大釗等關于問題和主義的論辯中顯露出來了。作者舉出胡適所列出的中國五大問題之一的“貧窮”為例,指出科學本身不能回答這些問題。胡適沒能回復對他的批評。 作者認為每當胡適被迫處理道德問題時,他或者將道德作為知識的一部分,或者不將它視為研究的對象,而只是一種需要養成的習慣。但是作者指出胡適并沒有回答出道德的源頭所在,有時他認為理性,或者更具體地說科學能夠給一切提供指示,有時,他對這一問題就不予回答。接著作者引用了胡適的《關于生活和宇宙的自然觀》一文,來說明胡適如何將科學延伸到人類和社會生活。我們可以看出胡適跨越了作為方法和實驗主義知識的科學。他從科學的某些結果跳躍到一種世界觀。只是因為生物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人類動物的一面,他就得出人是一種動物的結論。只是因為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現象可以用機械因果論來解釋,他就得出結論認為所有的心理學現象都是由同樣的因果關系決定的。 胡適相信科學本身可以給予人類確定的、可以被證明的涵蓋一切事實的知識。這樣一種觀點卻無法被科學本身所證明;那是一種科學所無法證明的信仰。 作者認為不論胡適是否意識到,在他的論斷當中隱藏著很多假設:科學是知識唯一的一種確定的形式,自然法則(不論它們是什么)是決定一切事物的唯一法則,沒有必要對這些法則的起源作出解釋,人類的長壽,要比人類短壽更好等。這些假設中的任何一項都無法由科學來證明。作者認為一個人有不憑科學證據就可以作出這些假設的權利,如果要是這樣的話,人必須承認科學并不是完全自給自足的。 在“科學的精神”中,作者追溯了胡適與那些認為東方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更高級的分歧和論爭。作者認為胡適在對技術的頌揚方面太過于天真地相信人類會把技術用在好的方面。他也想當然地認為人類知道如何有效利用空閑時間。作者認為姑且讓胡適堅持這樣的觀點,因為胡適的觀點在一個還沒有充分了解到機械化可以帶來什么好處的國家是相對可行的。胡適認為是人類給予了技術文明精神價值:首先運用自己的智力來生產機器,然后在將之用在人類福利的地方。胡適認為“物質文明”這個概念不應該帶有貶義。 在第六章“中國文化身份問題”中,作者認為五四運動之后,對于中國人來說,中國文化的身份是一個真實的問題。 在“胡適:重置民族傳統”中,作者認為胡適很重視將中國當作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來看待,但是把中國當作一種文明來看時,胡適通常很勉強地肯定地說它的身份是什么。他意識到中國文化中有一種惰性。作者認為正是因為這一點,胡適才主張中國全心全意的西化或者現代化。 作者認為和陳獨秀一樣,胡適*初也談“全盤西化”,后來胡適使用了“全心全意”現代化這一概念,強調決心而不是不加區分地對西方進行接受。他批評了十教授宣言,因為他們沒有理解文化惰性。 作者認為如果一個人承認傳統中國有值得進行嚴肅思考的價值,那么就不可能像胡適那樣在接受西方文明時那么全心全意。 胡適認為文化的基礎在于人民,在于“全民”。但是作者提出這一論斷是指哪方面而言?作者認為胡適卻很含混。胡適沒能解釋清楚“中國基礎”到底是什么? ……
英語世界的胡適 作者簡介
鄭澈,北京師范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專業博士,現任職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英美文學研究,在《學術月刊》上發表了《錢鍾書對嚴羽〈滄浪詩話〉的誤解與原因》,在《中文丈論與文化》上發表了《英語世界的胡適研究——以北美博士論文為例》等文章。參與編撰了《中國比較文學年答2008》。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