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話語.建構與認同:少數民族新聞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9733
- 條形碼:9787516189733 ; 978-7-5161-8973-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話語.建構與認同:少數民族新聞研究 內容簡介
《話語、建構與認同:少數民族新聞研究》主要探討了少數民族新聞話語變遷與國家認同建構,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少數民族新聞話語開始向“大眾化”話語轉型,1991年至2000年多類別多語種系統化的話語載體繁榮發展,“經濟話語”鮮明地成為新聞報道的顯著指向。2001至2009年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傳播理念日益貼近實際、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話語類型體現為超文本特征。大概在2010年之后進入“微傳播”時期,聚合話語理念包括主題建構、情感交際、參考評述、身份認同等各個層面,話語類型向多模態和更為親切融合的語態方向轉變。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功能和傳播價值不斷凸顯,面對自然災害和社會危機事件表現出全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國家話語,社會穩定時期表現少數民族謀求發展的自省式話語,作為傳播策略吸引受眾的娛樂消遣話語等。它與國家主導的民族主義,不同地域的民族主義,國際分裂民族主義等社會力量沖擊博弈,越來越多地顯現國家傳播以及不斷深入大眾生活的雙重話語特征。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傳播效果重在異質融合,以社會文化認同作為出發點,擴大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疊區域,是有效構建國家認同至高目標的重要途徑。
話語.建構與認同:少數民族新聞研究 目錄
**章 話語及新聞話語溯源
**節 話語的概念與研究路徑
第二節 話語分析的階段與流派
第三節 新聞話語分析的概觀
第二章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理論向度
**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微觀向度
第二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宏觀向度
第三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研究的視角
第三章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規范和多元化時期(1978-2000)
**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規范治理時期(1978-1990)
第二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多元化時期(1991-2000)
第四章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網絡化和“微傳播”時期(2001-2014)
**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網絡化時期(2001-2009)
第二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微傳播”時期(2010-2014)
第五章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文本分析
**節 《中國民族》雜志的新聞議題
第二節 《中國民族》雜志話語行為與分類
第三節 《中國民族》雜志話語的意義建構
第六章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與國家認同間距反思
**節 新聞文本間距的形成
第二節 語境與少數民族新聞文本間距
第三節 國家認同層面的間距反思
第七章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創建認同策略
**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共義”空間
第二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價值取向
第三節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媒介記憶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話語.建構與認同:少數民族新聞研究 節選
《話語、建構與認同:少數民族新聞研究》: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不僅是反映族群特定文化特征的符號系統,而且體現了具有一定規律性的新聞媒介活動,它所涵括的豐富內容包含一個國家內部的主體民族如何觀察少數民族,如何看待少數民族的過去、當今以及未來發展,怎樣建構不同民族對于國家認同的歸屬感。 少數民族新聞話語作為一種共享的符號體系,具有塑造公眾思維和社會秩序的巨大力量,傳播國家政治行為理念的同時也在規范公眾的行為。“國家認同是以個體的心理認知和判斷為基礎,通過個體自身的行為以及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實現對國家共同體的歸屬和忠誠過程。”①全球化時代公民的國家認同,不再體現為既定國民身份的歸屬感,而是需要一定公民意識的支撐,少數民族新聞話語的社會意義使人們的思想文化超越地域、族群的限制,是不同民族形成國家認同的重要中介機制,它通過一定規則的符號表達體系及其意義的建構作用,影響或者改變不同群體的身份邊界,有助于培養現代公民意識和拓展公共領域的形成,形成了少數民族關于國家認同的建構和變化機制。 換個角度來看,少數民族與其自身的認同存在更為緊密的關系,每一個民族作為共同體的形成、生存與發展,除了具有血緣、膚色等親緣特征,更重要的是共享語言、習俗、宗教在內的一系列信念,這是一種類似于黏合劑的價值聚攏機制,這就意味著在不同族群的深層次文化內涵中,對一些主流敘述達成一致共識存在諸多中介因素。因此,要理解少數民族新聞話語對于國家認同的真正影響,就需要準確地認識在人類社會結構中認同構建的序列組合過程。 劃分少數民族群體的認同結構,“**個序列是層級結構,體現為家庭、社區、地域、族群和國家認同的依次排列過程;第二個序列是文化結構,體現為語言、宗教、傳統、習俗、道德認同的依次排列,它們共同構成了少數民族的認同序列”。具體而言,少數民族的認同序列依次被排列為以下四種形式:**,包括家庭和家族范疇內的心理認同;第二,包括生活地理范疇的地域認同;第三,以族群認同表現出來的集體認同;第四,實現國家整合與穩定保障的國家認同。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實際上就是協調上述四種認同序列的有機協調,但是在實現少數民族認同序列的有機排列中,僅僅依靠自然而然的控制是難以起效的,必須借助外在的“硬性”和“軟性”剛柔相濟的力量,少數民族新聞話語主要從文化結構的層面保證少數民族作為一個共同體的存在和發展,反映現代國家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治理的重要進程,成為國家對于少數民族社會“柔性”控制的重要機制,是少數民族群體的傳統性、地域性與國家治理之間整合與優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球化時代公民的國家認同不再是與生俱來和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國家制度、公民教育、文化戰略等社會各方面不斷培養和穩固,建設一個公平民主和諧的社會,新聞傳媒是促進公民共同感和國家認同形成的重要平臺,在積極強化現代公民國家認同感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話語.建構與認同:少數民族新聞研究 作者簡介
李欣,新聞學博士、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講《傳播學概論》《傳播學經典理論導讀》《廣播編輯與節目制作》《播音與主持藝術》《媒介經營與管理》等專業課程。主持并參與完成國家民委和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為廣播影視、少數民族新聞學等領域。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