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在梁莊: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09778
- 條形碼:9787516809778 ; 978-7-5168-0977-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在梁莊: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 本書特色
作家梁鴻在其生命困頓匱乏之時,重返故鄉,探訪梁莊生活內部的駁雜與豐沛,敘述梁莊生命個體的遷徙與流轉。前后歷時五年,鑄就《中國在梁莊》與《出梁莊記》,關于每個人都在淪陷的故鄉,關于每個流落在外的異鄉人,關于早已隱沒在時間長河中的溫柔與哀痛。《中國在梁莊》,經過五個月的調查采訪,還原了梁莊近四十年來的變遷史,記錄了這片土地上人們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他們面對的現實困境:比如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家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記錄了中國的轉型之痛、鄉村之傷。
中國在梁莊: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 內容簡介
1. 人民文學獎首屆非虛構作品獎,《中國在梁莊》精裝新版重磅出擊——此次精裝新版對圖文進行了全面修訂,特邀陸智昌老師操刀設計,重磅出擊。作者梁鴻在離家二十多年之后,重回家鄉,經過五個月的調查采訪,還原了梁莊近四十年來的變遷史,記錄了這片土地上人們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他們面對的現實困境:比如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家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記錄了中國的轉型之痛、鄉村之傷。 2. 在梁莊,望故鄉;出梁莊,見中國。當代鄉村與中國*完整的文本《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首次集合出發——《中國在梁莊》敘述的是作家與她的故鄉,而《出梁莊記》則是中國的細節與觀察。在梁莊的本地人與出梁莊去外地的打工者原是不可割裂的統一體。此次關于“梁莊”*完整的文本,即《中國在梁莊》和《出梁莊記》兩本書首次集合出發。從“梁莊”出發,可以清晰地看到當代鄉村與中國*真實的形象。 3. 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情感的、個人的、文學的“梁莊”——“我思念我的故鄉,思念大地、河流、村莊,思念與土地相關的時間與生活。”本書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社會調查個案,它是作者以梁莊女兒的身份,以文學的方式重新回歸、書寫自己故鄉,找尋自己精神家園的嘗試。
中國在梁莊: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 目錄
中國在梁莊: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 相關資料
◎ 名人推薦
在優美的散文抒寫中讀到了令人驚詫、震驚的中國現實;在殘酷、崩裂的鄉村中感受來自都市和欲望的社會擠壓。這是一部具有別樣之美的田野調查,又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紀實文本,更是一扇認識當下中國獨具慧眼銳思的理論之窗。從這里,正可以觸摸今日中國與文學的心臟。
──閻連科
梁莊質疑、修正了關于農村的種種通行定見。不曾認識梁莊,我們或許就不曾認識農村,不曾認識農村,何以認識中國?
——李敬澤
梁鴻老師將那個“隱形的中國”帶入我們的視野。《出梁莊記》它推倒我們的傲慢,迫使我們去正視那個有血有肉卻早已為我們熟視無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殘酷,而是整個社會——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這些殘酷面前的無動于衷。
——劉 瑜
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個這樣的梁莊,有多少這樣的梁莊人,他們從一個個微如細點,在地圖上無法標志的小村莊涌入城市,改變著自己同時改變著中國甚至世界。可以找到一個詞來形容這人類史上都少見的大流動和大遷徙嗎?“漫游”顯然已不合適,它太過于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盲流”更不合適,它帶有奇怪的偏見和有產者的自高自大。也許只能這么說,他們遵循著讓人驚訝的強大的生命本能去完成自我和歷史,即使被冰冷的歷史攪拌機攪成一堆肉末,即使在我們的理論詞典里找不到一個詞來予以命名。
梁莊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范本。但正是在這個小小的范本中,我們得以窺見一個“看不見的階層”。
——楊慶祥
我特別喜歡這兩本書的書名:《中國在梁莊》以及《出梁莊記》,以“在”:在地和“出”:移動出走,梁教授簡短有力地道出了當代中國的生命之根其實仍在農村——以“梁莊”作為縮影,以及人們又如何為了謀生存,而不得不走出“梁莊”——從農村流浪到各地去打工,因此無數真實而且動人的故事,就在這樣的在地與移動出走之間悄悄誕生了。
——郝譽翔
當觸及真實,寫作者一定是走了*遠。《中國在梁莊》把方死方生的生身村莊帶到了我們眼前,讓人觸及到鄉土中國當下促迫的呼吸。追隨父老鄉親打工軌跡的《出梁莊記》,則讓人想見《舊約》中的古老遷徙,提示今天的農民工處境有似在埃及的猶太人,但他們遷徙的路徑上方并無上帝指引,只有一個不可靠的城鎮化路牌,而在前方的城市里,也沒有應許之地。
——袁 凌
如果說《中國在梁莊》更像是一部長詩的序曲,那么,《出梁莊記》則更像是史詩的轉折和展開。其轉折和展開的不只是梁莊之外更廣闊的地域——南陽、鄭州、內蒙古、西安、北京、青島、南方,而是更為復雜更為震撼更為廣闊的現實生活場景,展現的是轉型期中國應運而來的紛繁浩大的畫卷,正由于其紛繁浩大,這部長詩便獲得了史詩般的品質。
——聶震寧
◎ 媒體推薦
獲獎情況:
2012年國家圖書館第七屆文津圖書獎
2012年第二屆朱自清散文獎
2010年度人民文學獎
2010年度新浪十大好書
2010年度非常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圖書獎
2010年度廣州十大好書勢力榜
第九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散文獎提名
《新京報》2010年度文學類好書
《光明日報》2010年度好書榜單
《北京文學》2010年度好文榜單
《亞洲周刊》2010年度非虛構類十大好書
梁鴻文本中讓我常常陷于無法自拔境地的,是作者每每從具體事件幡然而及的叩問。作者似乎是在有意地鋪設場景,卻在讀者深陷其中后施之叩問。這時,我們的思索與結論已經無處逃遁。因為,這叩問,因作者對梁莊歷史的深刻體恤而深邃,因其身體走出梁莊,而精神始終沒有須臾離開而充滿切膚之感,因在梁莊中國之外
有北京中國的參照而富于時代氣息,更由于一個學者、文學工作者長時間思考的磨礪而一針見血。
——2012年國家圖書館第七屆“文津圖書獎”授獎辭
梁鴻的《梁莊》以鄉村人和離鄉者的雙重視角觀察著鄉村現實、回顧著鄉村歷史、瞻望著鄉村未來,娓娓的講述中流淌出不盡的憂傷,而葉落歸根的決意更加重著憂傷的分量。梁鴻既入
乎其內又出乎其外的講述,讓我們反思改造鄉村的理念與方式,讓我們思考那些古老的鄉村秩序和鄉村景觀是否還有恢復的可能。梁鴻文章的可貴之處,在于故事和情感的真實。梁鴻以真實的力量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也同樣地顧后和瞻前,憂慮和悲傷,困惑和迷茫。在心系母土的真實表述中,有著值得珍視的精神擔當。
——2012年第二屆“朱自清散文獎”授獎詞
作為一位年輕學者,梁鴻走出書齋、走向故鄉是為了使學術與言說回到堅實的土地與活的人生。現代背景中的故鄉書寫,是五四以來中國文學的焦點之一,但《梁莊》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仍顯出迫切的意義。梁鴻以復雜多端的角色和角度,呈現當下的、具體的村莊,在忠直而謹慎的描述中,梁莊成為了認識中國鄉土之現在與未來的醒目標本。
——2010年度人民文學獎授獎辭
從《中國在梁莊》到《出梁莊記》,梁鴻為我們展現了當下發生在中國鄉村的“數千年從未有過的大變局”。在這樣的變局下,正是那些打工者的觀念和經歷,在重新構建著新的鄉村生活和觀念。他們是現代化沖擊從城市向農村蔓延的中介,同時也是現代化在農村的詮釋者。但是,身份上的尷尬和困境,令他們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只能是現代化的被動接受者,卻無法主動參與其中。于是,無論是打工者本身,還是他們帶動變革的鄉村社會,都在滑向一種病態,這種病態被梁鴻類比為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筆下的“呼愁”——一種數百萬人共有的陰暗情緒。
——經濟觀察報
中國在梁莊:當代作家與她的故鄉 作者簡介
梁鴻,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致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系研究。著有文學代表作《出梁莊記》《中國在梁莊》《神圣家族》等;學術著作《黃花苔與皂角樹——中原五作家論》《新啟蒙話語建構:〈受活〉與1990年代以來的文學與社會》《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等。曾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首屆青年作家以及《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國嬌子青年領袖”等。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