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針藥大師高鳳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1749
- 條形碼:9787513231749 ; 978-7-5132-3174-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針藥大師高鳳桐 內容簡介
《北京針灸名家叢書:針藥大師高鳳桐》由北京針灸名家高鳳桐的學生編著。《北京針灸名家叢書:針藥大師高鳳桐》分四部分:①醫家小傳:介紹了高鳳桐的從醫經歷及主要學術思想:②談針論道:從辨證論治、針藥并用、用藥取穴及治病求本等幾方面介紹了高鳳桐的經驗體會:③臨證經驗:編者在對跟隨高鳳桐學習時所做的筆記、臨床心得、隨師筆錄、醫案等加工整理的基礎上,介紹了內、外、婦、兒科51個臨床常見病的診治方法,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高鳳桐的診療理論及針藥并用經驗;④薪火傳承:介紹了高鳳桐的從業老師和后傳弟子。
針藥大師高鳳桐 目錄
第二章 談針論道
一、辨證應清晰,理法要精通
二、施治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三、針藥應并用,配合要靈活
四、用藥要簡捷,加減應靈巧
五、強調理法方穴,注重針刺手法
六、治病務必求本,脾胃宜常調理
第三章 臨證經驗
一、內科
(一)四季外感
(二)溫毒
(三)中暑
(四)濕溫
(五)瘧疾
(六)痢疾
(七)中風
(八)類中風
(九)痹證
(十)痿證
附:小兒癱瘓
(十一)頭痛
(十二)眩暈
(十三)失眠
(十四)心悸(驚悸、怔忡)
(十五)癲、狂、癇
(十六)手臂顫抖
(十七)脅痛
(十八)腰痛
(十九)胃脘痛
(二十)霍亂
(二十一)嘔吐
(二十二)泄瀉
(二十三)噎膈
(二十四)反胃
(二十五)消渴
(二十六)黃疸
(二十七)鼓脹
(二十八)水腫
(二十九)血證
(三十)便秘
……
第四章 薪火傳承
針藥大師高鳳桐 節選
《北京針灸名家叢書:針藥大師高鳳桐》: 2.飲食不節一是指平素飲食過于肥甘厚味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損傷脾胃;二是指食用餿腐不潔的食物,疫邪病毒從口而人,積滯腐敗于腸間,發為痢疾。痢疾為病,發于夏秋之交,這個季節暑、濕、熱三氣交蒸互結而侵襲人體,加之飲食不節和不潔,邪從口人,滯于脾胃,積于腸腑。故痢疾的病理因素有濕、熱(或寒)、毒、食等,濕熱疫毒之邪為多,寒濕之邪較少。病位在腸腑,與脾胃有關,這是因邪從口而入,經胃脾而滯于腸之故。故《醫碥·痢》說:“不論何臟腑之濕熱,皆得入腸胃,以胃為中土,主容受而傳之腸也。”隨著疾病的演化,疫毒太盛也可累及心、肝;病情遷延,也可窮及于腎,《景岳全書·痢疾》說:“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大腸*下之處,而其病本則不在大腸而在脾腎。”痢疾的病機,主要是時邪疫毒積滯于腸間,壅滯氣血,妨礙傳導,腸道脂膜血絡受傷,腐敗化為膿血而成痢。腸司傳導之職,傳送糟粕,又主津液的進一步吸收,濕、熱、疫毒等病邪積滯于大腸,以致腸腑氣機阻滯,津液再吸收障礙,腸道不能正常傳導糟粕,因而產生腹痛、大便失常之癥。邪滯于腸間,濕蒸熱郁,氣血凝滯腐敗,腸間脂膜血絡受損,化為膿血下痢,所謂“蓋傷其臟腑之脂膏,動其腸胃之脈絡,故或寒或熱.皆有膿血”。腸腑傳導失司,由于氣機阻滯而不利,腸中有滯而不通,不通則痛,腹痛而欲大便則里急,大便次數增加,便又不爽則后重。這些都是由于大腸通降不利,傳導功能失調之故。 由于感邪有濕熱、寒濕之異,體質有陰陽盛衰之不同,治療有正確與否,故臨床表現各有差異。病邪以濕熱為主,或為陽盛之體受邪,邪從熱化則為濕熱痢;病邪因疫毒太盛,則為疫毒痢;病邪以寒濕為主,或陽虛之體受邪,邪從寒化則為寒濕痢。熱傷陰,寒傷陽,下痢膿血必耗傷正氣。寒濕痢日久傷陽,或過用寒涼藥物,或陽虛之體再感寒濕之邪,則病虛寒痢;濕熱痢日久傷陰,或素體陰虛再感濕熱之邪,則病陰虛痢;或體質素虛,或治療不徹底,或收澀過早,致正虛邪戀,虛實互見,寒熱錯雜,使病情遷延難愈,為時發時止的休息痢;若影響胃失和降而不能進食,則為噤口痢。 【臨床表現】 痢疾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膿血為主要表現,但臨床癥狀輕重差異較大。輕者,腹痛不著,里急后重不明顯,大便每日次數在10次以下,或被誤診為泄瀉;重者,腹痛、里急后重均甚,下痢次數頻繁,甚至在未出現瀉痢之前即有高熱、神疲、面青、肢冷以至昏迷驚厥。多數發病較急,急性起病者,以發熱伴嘔吐開始,繼而陣發性腹痛、腹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凍或膿血;也有緩慢發病者,緩慢發病則發熱不甚或無發熱,只有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凍或膿血的主癥,下痢的次數與量均少于急性發病者。急性發病者,病程較短,一般在2周左右;緩慢發病者,病程較長,多數遷延難愈,甚至病程可達數月、數年之久。痢疾可散在發生,也可在同一地區形成流行。 ……
針藥大師高鳳桐 作者簡介
田叢豁,漢族,1930年8月23日生于河北省灤南縣,中醫學教授,主任醫師,為我國針灸界著名專家。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后合作導師。 林海,漢族。1973年4月19日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醫內科學博士,師從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孫塑倫教授。2005年博士畢業后進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工作至今。2007年師從田從豁教授進入國家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博士后工作站,2010年博士后出站。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