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話劇行動與話語實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片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69347
- 條形碼:9787010169347 ; 978-7-01-016934-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話劇行動與話語實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片論 本書特色
劉子凌*魏建主編的《話劇行動與話語實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片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主流學術新探書系》從原始史料出發,對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上的重要作品、人物、現象、思潮予以新的闡釋,全書分為四章,對上海藝術劇社、劇聯的成立與活動,以及國民黨時期的話劇演出進行了介紹和研究,詳細論述了蘇聯話劇*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的歷史脈絡,重點探討了袁牧之、 馬彥祥、 曹禺和李健吾的話劇理論與創作實踐。附錄中收錄了作者的3篇相關的話劇論文,對書稿內容進行了一個補充。 在學術上,本書采取史論方式,不求面面俱到,著力于話劇史研究中較為薄弱的部分,在歷史語境中認識三十年代的中國話劇地形圖;不僅關注劇本,而且關注時人的話劇觀念和演出形態,側重于話劇作為一種社會性存在的價值和歷史意義。
話劇行動與話語實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片論 內容簡介
本書從原始史料出發,對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上的重要作品、人物、現象、思潮予以新的闡釋,全書分為四章,對上海藝術劇社、劇聯的成立與活動,以及國民黨時期的話劇演出進行了介紹和研究,詳細論述了蘇聯話劇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的歷史脈絡,重點探討了袁牧之、 馬彥祥、 曹禺和李健吾的話劇理論與創作實踐。附錄中收錄了作者的3篇相關的話劇論文,對本書內容進行了一個補充。 在學術上,本書采取史論方式,不求面面俱到,著力于話劇史研究中較為薄弱的部分,在歷史語境中認識三十年代的中國話劇地形圖;不僅關注劇本,而且關注時人的話劇觀念和演出形態,側重于話劇作為一種社會性存在的價值和歷史意義。
話劇行動與話語實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片論 目錄
話劇行動與話語實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話劇史片論 作者簡介
劉子凌 (1983-),男,201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