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改變世界的一周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12268
- 條形碼:9787201112268 ; 978-7-201-1122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改變世界的一周 本書特色
震驚世界的中美破冰之旅全方位解密!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成功踏上中國領土,為1979年中美建交鋪下坦途。出發前,他引述美國太空人在月球留下的碑文:“我們是為全體人類的和平而來。”然而,這趟不可思議的外交訪問,其實是兩國耗費三年精心布局、意在打破冷戰格局的世紀會面。 走過動蕩的60年代,70年代初的中、美分別身陷“文革”與越戰,這困境讓兩國*領導人警覺到,原來冷戰的意志對抗正是導致內政焦頭爛額、外交劍拔弩張的首惡。有鑒于此,急欲創造歷史的尼克松找來與他理念相符的外交干才基辛格,囑命他透過幾個秘密渠道,在世人、乃至美國國務院均以為中美關系尚處冰封的時候,暗地里與中方協商史無前例的美國元首訪中行程。 借關系正常化解決眼前窘境,實為中、美此舉的迫切動機,然而雙方各有不能妥協的底線,尤其在臺灣地位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共識。直到正式訪問前,少數幾位知情者曾以為這次訪問隨時可能告吹。殊不知三年來,兩國投注太多利益于其間,早已成為無法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作者以大量檔案(包括尼克松中國行解密檔案)、訪問與口述資料剪輯這段歷史,不但深入毛澤 東、尼克松、周恩來、基辛格等關鍵角色的性格,提供中美雙方討價還價的過程,還以慢鏡頭重播促成當年國際情勢的事件,呈現出立體的中美破冰始末。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改變世界的一周 內容簡介
該書以歷史視角、豐富史料、真實情感再現了中美關系兩個大國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摒棄恩怨、擱置分歧、達成和解以及震驚世界、改變世界的動人一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故事情節迂回穿插,語言文字質樸優美,既有化敵為友、握手言歡的熱烈氛圍,又有討價還價、針鋒相對的激烈場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很強的可讀性。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改變世界的一周 目錄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改變世界的一周 相關資料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尼爾•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0日登上月球時說。 尼克松則稱其為“創世紀以來偉大的一周”。 此時,尼克松還在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準備另一個同樣激動人心的外交計劃,那就是1972年2月21日的北京之行。 那天,尼克松乘專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和中國總理周恩來握手,聽中國人民解放軍演奏《星條旗永不落》。 幾個小時之后,美國總統尼克松就和舉世聞名的革命家*開起了玩笑。 而幾個月之前,這種對話看起來比登月還難。尼克松稱這次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 瑪格雷特•麥克米蘭的這本書,是*本關于中美建交的史料翔實的著作,此前兩國已經敵對了四分之一世紀。 ——《紐約時報》自從基辛格在1971年試圖恢復冷戰中兩個對手的關系,就有大量的圖書出現,撰寫他和尼克松如何讓意識形態截然相反的兩個國家,開展建設性的對話,并讓中美兩國關系持續至今。 但很少有書可以讓我們覺得,“在現場”見證了這場歷史對話,它們不是過于嚴肅,就是過于夸張,但瑪格雷特•麥克米蘭對這個標志性歷史進行了令人驚嘆的研究,她的這本書《當尼克松遇上*》做到了。 ——《華盛頓郵報》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改變世界的一周 作者簡介
【加】瑪格雷特·麥克米蘭(Margaret MacMillan):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的曾孫女,畢業于牛津大學,知名歷史學家,暢銷書作家,研究專長為現當代國際關系。 《當尼克松遇上毛澤 東:改變世界的一周》為麥克米蘭的代表作,在歷史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紐約時報》評為“第 一本關于中美建交的史料翔實的著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