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子午鴛鴦鉞-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白羽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483813
- 條形碼:9787503483813 ; 978-7-5034-8381-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子午鴛鴦鉞-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白羽卷 內容簡介
宮白羽是相當全面的一位武俠小說家。他于武俠中寫社會、寫情、寫“武”的套路、寫“俠”的思想境界,都有不同的成就。他在武術技擊的創新描寫上也有貢獻。他用傳統術語、詩詞典故、山水自然、動物象形、神話傳說,來給各種掌法、兵器命名,增加了武俠世界的文學色彩,與還珠樓主、王度廬、鄭證因一起,為后來的新武俠小說命名武技大大開拓了思路。 《子午鴛鴦鉞/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是他寫關于子午鴛鴦鉞這個武器的故事。子午鉞,也稱子午鴛鴦鉞,是八卦掌門派的獨特兵器,是由清代董海川所創,又叫“日月乾坤劍”。鉞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練時開合交織,不即不離,酷似鴛鴦,故名“子午鴛鴦鉞”。此兵器練法與眾不同,它步走八方,運動中求變化,并隨心所欲,變化萬端,易攻難防。
子午鴛鴦鉞-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白羽卷 目錄
自序
**章 京城習武塞外作幕
第二章 夜襲荒山捉東方一霸
第三章 北霸天倚強占女伶
第四章 鬧賭坊計擒王洛五
第五章 押解要犯山行斗馬賊
第六章 探地下皇宮捕混元皇帝
附錄:末路英雄詠嘆調
整理后記
子午鴛鴦鉞-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白羽卷 節選
《子午鴛鴦鉞/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 **章 京城習武塞外作幕河朔豪氣*濃,舊京兆三河縣,古洵陽地方,自昔尤多拳勇之士。就到現在,當地少壯鄉民,也往往于春秋暇日,躦交相撲,習練技擊,以此頗出了一些名捕劇賊,豪士拳師。清人小說上所描寫的白馬李七侯、李八侯、左青龍、皇糧莊頭惡霸某某(小說化名花得雷,實在并不姓花,今其子孫猶有服官于外者),據故老相傳,不但實有其人,亦且實有其事;只是時代錯誤,并非遠在康乾,實在道光以后。就是拘留縣官的話,也屬實有。卻決不像小說劇本那樣,要“殺死賊官,免除后患”,乃是他們這些賭徒窩主們倉促認破了前來微服私訪的官,冒冒失失把他軟禁起來,殺既不敢,放又不能,莽漢做事,管前不顧后,弄得群雄聚議,一籌莫展了。末后還是紳士出頭,謝罪賠錢,仍指出一兩個禍首來,算是畏罪潛逃,又雇一兩個替身,獻臀挨打。官自然也懷了投鼠忌器的心,情愿胡亂了結,免得掀成巨案。作奸犯科的,也從此稍稍斂跡,此之謂面子事,吏不舉官不究,相安無事者多日。 又有一些人物,如飛行絕跡的佝佝張六,殺人不眨眼的屠戶某某,名捕快雙失目能騎劣馬的宛瞎子,在三河至今猶膾炙人口,可惜還未見有人記載。這些草野人物當日殺人越貨,快意恩仇,未曾不令談者咋舌,然而他們的武器已經漸漸不是匕首飛鏢,而是十三太保,小六轉,換上近代的火器了。那個名捕快宛瞎子,就是在他用密計手擒一個親本家,縛往天津梟首正法之后,因此與賊黨結了深怨。有一天,他往鄰村會友歸來,在他到了家,臨上炕睡覺時,遂猝被霹靂一聲,火光穿窗一閃,擊中了要害,飲彈而死。據說他已然中了致命傷,血流滿床,猶能狂吼下地,撲到水缸前,狂飲了數瓢水,仍要掙扎出去捕盜復仇。 但到底沒有邁出門坎,而倒地絕氣了。 今欲敘勝國朔方游俠兒,誠不欲開倒車,勸人練雙拳,奏三尺龍泉,去斗一噸重的炸彈,百噸重的戰車。姑特舉子午鴛鴦鉞名手,現獨健在的七十四歲老拳師張玉峰為開篇。猶之乎史遷敘七十列傳,實是為六國百家儒墨名法道兵農陰陽縱橫,九流諸子立言之士垂不朽;若四君養客三千,正是九流的居停主人,其余秦漢將相是立功的人,也可以作兵家法家看。而史遷先替伯夷叔齊的逸詩作傳,次為管晏二漢家、伍孫二兵家作傳,正是視夷齊管晏伍子胥孫子寫百家之一子,他們全有遺書佚文留于后世,這正是史遷著書寄慨之處。今我首敘張老拳師,張老拳師正是現代的活人,那么由于他,便可以告訴讀者,練武技的人,可以健身、延年,也可以防身,獨不能做萬人敵。張老拳師給我們做了例證,開倒車之譏,作者或可稍從末減。 七十四歲的老拳師張玉峰,看外表敦厚和易,威而不猛,骨子里卻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他要想拿到這個,他就努力去做這個,以至于鋼鐵磨繡針,不拿到不休。這種精神或者就是武術真精神吧。已往的技擊小說,慣好寫衰叟斗強漢,婦孺敗壯男,恐怕是文人狡獪,或者是道家想“以柔制強”的喻言。道家思想在九流為*后出,太史公談說他集六家之大成,其實只是六國時三晉兵家陰符,燕齊陰陽家生克訓的調和。常人打過“齒落舌猶在”的比喻,乃是兵法“先人者后人”之一招,若拿來作為處世之方,陰柔小人越發得到哲理的辯解了,那是非常有害。而武術的正統精神,仍當以“鍥而不舍”為貴,才不會誤人走入歧途。 老拳師張玉峰現在津校教拳,他是三河縣人,名樞印,玉峰是字,世居馬房鎮務農。幼年的時候,在故鄉村塾讀書,智力豪壯,鋒芒微露,已為塾師所刮目。清光緒十二年,他的長兄張繼武,投到北京城九門提督衙門服官,乃奉雙親,攜幼弟,遷居京城。張玉峰恰以十二歲的小孩子,來到首善之區了。三河縣民風本來好武,這時京城王府貴家也正盛行躦交斗拳,王邸中多養著拳師力士,非為護宅實為好奇。草野各宗各派的武師,也趁了這種時候,紛紛入都,求名求利,一逞身手。便是自視較高的武林名手,為了發揚本門技藝,也不惜進京開宗開派,設場授徒。張玉峰趕上這種風氣,又加以往之所近,驀地動了棄文習武之志,遂由其長兄挽人獻贄,投拜在深州徐巷口名武師徐德義(茂齡)的門下。徐德義武師那時正在京城鋪場授拳。徐武師擅各種拳技,尤精彈弓,有神彈之譽,張玉峰投贄登門,徐武師首先考驗學生的體格資性,以為他骨氣健強,悟性通慧,是可造之材。弟子擇師,師亦擇弟子,徐武師既喜孺子可教,遂將生平技業,傾囊授予;技擊如長拳、金鋼八節,器械如羅成槍、六合刀、纏絲刀、青鋼劍,遠攻之器如金鏢,一一循序傳予這個十二歲的新收弟子,前后凡四年。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