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研究-基于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74748
- 條形碼:9787514174748 ; 978-7-5141-747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研究-基于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視角 本書特色
李曉燕*的《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研究( 基于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視角)》首先在系統研究現有文獻、政策、項目報告的基礎上,從現實尺度上反思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制度根源,認為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功能定位不準是補償機制低效的重要原因;并從理論上深度剖析了農業生態環境的雙重功能和補償的雙重“失靈”,從發展維度上提出,根據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下統籌農業發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民增收的要求,新形勢下必須加強政府與市場有效結合、區域差異化補償、重視發展權補償;據此提出以多中心治理下機制協調為主的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的新思路。其次,立足對若干農業生態環境補償項目的長期觀察和系統性研究,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市場補償角度,構建了以階梯式生態溢價為工具的農業生態環境內生價格補償機制,探討了品牌誘導、復合激勵、風險分擔等內生價格補償的實現機制。同時,從政府補償角度,提出優化政府主導型農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的三個重點方向,即建立完善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的研發推廣機制、建立完善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機制、建立完善接續替代產業的區域差異化培育機制。*后,該書基于若干實地調研,提出支持農業生態環境多方治理和市場化補償取向的政策創新方向,即針對補償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問題,創新財政補償資金績效評價體系;針對“ 項目工程”補償缺乏政策長期性和穩定性問題,創新 “項目捆綁”補償方式。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和學術價值。
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研究-基于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視角 內容簡介
本書在系統研究現有文獻、政策、項目報告的基礎上,從現實尺度上反思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制度根源,認為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功能定位不準是補償機制低效的重要原因;并從理論深度上剖析農業生態環境的雙重功能和補償的雙重“失靈”,從發展維度上提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下統籌農業發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民增收的要求,新形勢下政府與市場有效結合、區域差異化補償、重視發展權補償的發展要求;據此提出以多中心治理下機制協調為主的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的新思路。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09XJY006)的*終研究成果。
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研究-基于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視角 目錄
健全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研究-基于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視角 作者簡介
李曉燕,女,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第十一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979年出生于四川廣元,籍貫四川成都。四川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博士畢業,現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院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發展、區域規劃、資源與環境、農業經濟發展研究。 2010年出版專著《低碳農業發展研究:以四川為例》,為國內較早研究低碳農業的學術專著。在《政治學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經濟》等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并被人民網等媒體全文轉載。主持和主研國家及省部級研究項目20余項,主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其成果入選2014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參與30余項區域經濟發展與規劃研究項目。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領導人重要批示,部分成果被省、市、區(縣)各級政府或有關部門采納。研究成果被四川省哲學社科成果要報刊載,并獲得四川省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