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攝影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84944
- 條形碼:9787550284944 ; 978-7-5502-8494-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攝影師 本書特色
1986年7月,迪迪埃告別巴黎,開始了他人生中首次重要的拍攝任務:跟隨無國界醫生的一支團隊,深入正處于蘇聯侵略軍與當地民族抵抗勢力交戰戰火中的阿富汗。在為期五個月的艱險旅程中,他用鏡頭記錄下了一些男人和女人的長征:他們努力修復著被別人所摧毀的…… 20年后,法國漫畫家埃曼努埃爾用畫筆重構了這場驚心動魄的經歷,以漫畫和照片交叉敘事的方式,創作出這本紀實題材的圖像小說回憶錄。在這部笑與淚交融的歷史文本里,你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于你想象的阿富汗,以及那些在個人命運與地緣政治交匯的特殊歷史背景下不為人熟知的文化沖突、種族信仰、情感糾葛、人性掙扎……
攝影師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紀實題材的圖像小說回憶錄,真實再現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蘇聯-阿富汗戰爭時期不為人所熟知的歷史和民族文化,還有在慘烈的現代戰爭中為了生存而絕望掙扎的人們。 故事講述了攝影師迪迪埃跟隨無國界醫生的一支隊伍,從巴基斯坦徒步翻越15座高山進入阿富汗戰區,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救援。在這場驚心動魄、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旅程中,他用鏡頭留下了100卷膠卷、近5000張照片的回憶與軼事。 本書涉及的主題非常廣泛:信仰、戰爭、藝術、愛情……不管是對記者、醫生,還是對想了解國際關系和歷史文化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美國知名綜合類博客Boing Boing是這樣評論的:《攝影師》不僅是一本偉大的攝影書和漫畫書,更是一部偉大的小說,一部偉大的喜劇,一部偉大的回憶錄和一部偉大的歷史文本。 《攝影師》現已有法國、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16國語言版本,全球銷售近32萬冊。榮登《世界報》《費加羅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周刊》等各大榜單。榮獲安古蘭漫畫節“重要作品獎”、美國漫畫*獎“艾斯納獎”、全球*漫畫“水晶獎”、法國“漫畫戛納獎”、法國漫畫書店推薦大獎、法國廣播電臺新聞報道類漫畫大獎。 從形式上來看,《攝影師》開創了漫畫世界新領域。歐洲現實主義漫畫家埃曼努埃爾運用了電影中跳躍剪輯的手法,將繪畫與攝影無縫連接,創造出緊張、懸疑的戲劇情節。畫筆彌補了鏡頭所未能捕捉的瞬間,照片拓寬了敘事的疆界,兩者完美聯姻。 為了讓讀者更深切地感受這段歷史,我們買下了《攝影師》的紀錄片——《蒼穹之下》的版權并翻譯制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各大視頻網站搜索“漫畫《攝影師》紀錄片——蒼穹之下”觀看,或者關注后浪漫微信公眾號,發送信息“攝影師”獲取視頻。
攝影師 相關資料
媒體推薦
▲《攝影師》是一曲由三位作者共同譜寫的復調音樂,充滿激情,耐人尋味。照片與漫畫史無前例的藝術結合,為這場用圖像描繪的旅程增添了獨有的力量和人性光輝。——《世界報》( Le
Monde)
▲這一極為真實但卻充滿英雄色彩的戰時人道救援任務行紀,是一首獻給經常被遺忘的報告藝術的贊歌。 ——《新觀察》(Le nouvelobservateur)
▲吉貝爾忠實于多形態的設想,為我們帶來了這本“雜交漫畫書”,借用現實的照片和更為微妙、傳奇的畫面,展開對故事的講述,首創戰地報道新漫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費加羅報》( Le
Figaro)
▲在這本書里,你看不到搏斗,看不到被高舉的偉大戰士,你只能看到一群戰爭邊緣的人在幫助另一群受難的人。若當你讀完這本書,開始對帶有武器的圖片反感時,說明你已經看清了戰爭的真相。——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閱讀《攝影師》是一場非同尋常的體驗,你會從中學會體察人心。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
▲漫畫——這些從現實中提純的瞬間——與黑白照片互相輝映,用一種罕見但卻和諧的視覺力量,使照片的含義得以延伸。MSF成員所面臨的*狀況、他們與阿富汗民眾之間復雜而震撼人心的關系、以及當地宏偉的壯景,都在其中得以體現。作者從微觀的角度,為這場決定性的戰事,添加了史詩般的色彩。 ——《電視周刊》(TELERAMA)
▲《攝影師》是一本偉大的書,遠遠超出了圖像小說的范疇。——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令人恐懼、驚駭,又讓人感到由衷地快樂······我們應該多些關注和討論《攝影師》里涉及的議題。
——美國《青年之聲》雜志(VOYA)
▲一張小小的照片可以擁有無窮的力量。只看一眼,便能揪起你的整顆心。這一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我們的歷史。
——《人類報》(L’Humanite)
▲《攝影師》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想掏空口袋把錢都捐給英勇無畏的無國界醫生。
——哈特福德新聞報(Hartford
Courant)
▲迪迪埃·勒費伍爾精湛的攝影照片與埃曼努埃爾·吉貝爾幽默的文字、圖畫相互融合,成就了一部真實而有吸引力的回憶錄。它是圖像小說中最好的例證!
——圖像小說記者網站(The Graphic
Novel
▲令人無比驚嘆的作品。不管在圖畫上、敘事上,還是在人道主義的表現上都非常成功。
——美國漫畫情報網站(Newsarama)
▲它讓你不安,讓你痛苦,又時時縈繞在你心頭,讓你無法忘懷。
——出版人周刊漫畫版評論(Publisher’s
Weekly Comics Week)
▲讓人嘆服的、獨一無二的閱讀體驗。
——行業分析雜志《貨架意識》(Shelf
Awareness)
▲扣人心弦的戰地回憶。看戰爭時期中好的與壞的人性。——快報
名人推薦
▲在我合上書的那一刻,我終于明白:戰爭中的難民失去一切意味著什么,翻山越嶺只為幫助你從未謀面的人意味著什么,當孩子的一線生命就掌握在你手里時意味著什么。突然間,那片遙遠的熱土、陌生的異國文化、勇敢而堅韌的民族離我越來越近了······一部充滿人性的作品。
——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Angelina
Jolie
▲驚人的創意、驚人的力量!這是一部真正鼓舞人心的作品,它給了我們一扇窗口,去了解遭受著戰爭之苦而不屈不饒的阿富汗人民。
——《完美風暴》作者塞巴斯蒂安·榮格爾(Sebastian Junger)
▲這是在我讀過的出版物中最驚人的一部。
——微軟全國有線廣播電視公司(MSNBC)總裁
▲作為漫畫中的“雜交新品種”,這本書確實冒著變成“四不像”的危險,可我盡一切所能,使它成為一個易于閱讀的好作品。如果說今天它得到了眾多讀者的肯定,原因很簡單,就是它讀起來非常有意思。
——埃曼努埃爾·吉貝爾(本書作者)
▲我講述的,是MSF成員深入阿富汗,救助平民百姓的故事。跟他們在一起,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在這個故事中,我扮演了最單純的一個角色,而這也是一名攝影記者能承擔的最好的角色。
——迪迪埃·勒費伍爾(本書作者)
攝影師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埃曼努埃爾·吉貝爾(Emmanuel Guibert)編繪 1964年生于法國巴黎,高中主修文學,畢業后在藝術預科學校Hourdé學習了一年,然后考入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校,但入校僅僅6個月就退學了。他非常向往職業世界,花了七年的時間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本漫畫《棕發女孩》。他在20世紀90年代“法國新漫畫”運動中崛起,成為少有的既受廣大讀者歡迎,又得到專家、評委青睞的漫畫家。曾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心動獎”“勒內·戈西尼獎”“年度漫畫獎”、漫畫評論人與新聞人協會評論大獎、布盧瓦漫畫節大獎、美國艾斯納*國際漫畫獎等諸多獎項。 迪迪埃·勒費伍爾 (Didier Lefèvre)攝/口述 1957年12月生于法國,生物學、藥學專業畢業。他喜歡攝影和四處旅行,結識不同的人與文化,足跡遍布阿富汗、斯里蘭卡、智利、馬拉維、柬埔寨等國,作品多發表于法國各大報刊雜志。他一共去了八次阿富汗,代表作有《阿富汗之旅》(Voyages en Afghanistan)以及與好朋友埃曼努埃爾·吉貝爾合作完成的《攝影師》(Le Photographe)。2007年1月,他因心臟衰竭病逝,享年49歲。 弗雷德里克·勒梅西埃(Frédéric Lemercier)繪 1962年生于法國魯昂,從小熱愛繪畫和造型藝術,曾在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校學習,現為法國著名平面設計師。他在1988年至1991年任職于巴黎奧賽博物館圖形設計部門,之后,他成為了獨立設計師,轉向公共事業,主要為國家博物館聯合會等各大文化機構設計海報和圖冊。他與埃曼努埃爾•吉貝爾有過多次作品上的合作,也為迪迪埃·勒費伍爾的《阿富汗之旅》一書做過設計。 譯者簡介 余軼,1983年生于湖南長沙,國家二級法語翻譯。200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后留學法國,攻讀碩士學位。先后供職于法國波爾多市政府、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熱愛翻譯與出版事業,譯有《一個中國人的一生》系列、《卡蜜兒》系列、《英雄比約》系列、《大象的主人》《老鼠的饒舌歌》《無字書》等30余部作品。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