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02991
- 條形碼:9787519702991 ; 978-7-5197-029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本書特色
本書根據司法改革和*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對教材內容進行局部修改;對原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表述等不夠準確之處進行修改;對各章后參考文獻進行必要的更新;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編入相關章的案例題部分,并對原有案例進行調整或更新;對各章后思考題進行必要的調整或者更新。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內容簡介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刑事訴訟法學》配套教材◎依據相關立法解釋、司法解釋修訂◎教材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相關的指導性案例、閱讀案例、練習題等,已經上傳至西南政法大學課程中心《刑事訴訟法學》網站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目錄
**章刑事訴訟法概述
**節刑事訴訟
一、訴訟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訴訟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刑事訴訟法
一、刑事訴訟法的概念和屬性
二、刑事訴訟法的淵源
三、刑事訴訟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據
四、刑事訴訟法的任務
五、刑事訴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關系
第三節刑事訴訟法學
一、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二、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
**節外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
一、外國古代刑事訴訟法
二、外國近現代刑事訴訟法
第二節中國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
一、中國古代刑事訴訟法
二、清末的刑事訴訟法
三、民國時期的刑事訴訟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事訴訟法
第三章刑事訴訟的基本范疇
**節刑事訴訟的目的
一、刑事訴訟目的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的懲罰犯罪目的
三、刑事訴訟的保障人權目的
四、刑事訴訟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刑事訴訟價值
一、刑事訴訟價值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的公正價值
三、刑事訴訟的效率價值
四、刑事訴訟中公正與效率的關系
第三節刑事訴訟結構
一、刑事訴訟結構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結構的基本類型
三、中國的刑事訴訟結構理論
四、中國刑事訴訟的結構
第四節刑事訴訟職能
一、刑事訴訟職能的含義和分類
二、三種基本訴訟職能的相互關系
第五節刑事訴訟行為
一、刑事訴訟行為的含義
二、刑事訴訟行為的分類
三、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要件
第六節刑事訴訟條件
一、刑事訴訟條件的含義和意義
二、刑事訴訟條件的分類
三、刑事訴訟條件的判斷
四、欠缺刑事訴訟條件的法律效果
第七節刑事訴訟客體
一、刑事訴訟客體的含義
二、刑事案件的單一性
三、刑事案件的同一性
第四章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
**節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
一、人民法院
二、人民檢察院
三、公安機關
四、其他專門機關
第二節刑事訴訟參與人
一、刑事訴訟參與人的概念和分類
二、當事人
三、其他訴訟參與人
第五章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節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
一、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功能
二、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體系
第二節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一、程序法定原則
二、無罪推定原則
三、司法獨立原則
四、控審分離原則
五、控辯平等原則
六、辯護原則
七、迅速及時原則
八、禁止重復追究原則
第三節中國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一、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
二、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則
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原則
四、依靠群眾原則
五、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六、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則
七、專門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八、人民檢察院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九、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十一、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十二、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原則
第六章管轄與回避
**節管轄制度
一、管轄概述
二、立案管轄
三、審判管轄
第二節回避制度
一、回避制度的概念和意義
二、回避的種類
三、回避的適用人員與理由
四、回避的程序
第七章辯護與代理
**節刑事辯護
一、刑事辯護的概念和意義
二、辯護人的概念和范圍
三、辯護的種類
四、辯護人的訴訟地位和職責
五、辯護人的訴訟權利與訴訟義務
六、拒絕辯護
第二節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代理的分類
第八章強制措施
**節強制措施概述
一、強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
二、強制措施與其他相關法律措施的區別
三、強制措施的適用原則
第二節拘傳
一、拘傳的概念和特征
二、拘傳的適用程序
第三節取保候審
一、取保候審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取保候審的方式
三、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
四、取保候審的程序
五、取保候審的期限
第四節監視居住
一、監視居住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
三、監視居住的程序
四、監視居住的期限
五、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監督
第五節刑事拘留
一、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拘留的適用條件
三、刑事拘留的程序
四、刑事拘留的期限
第六節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逮捕的權限
三、逮捕的批準、決定和執行程序
四、羈押必要性的持續審查
五、逮捕的撤銷和變更
第七節公民扭送
第九章附帶民事訴訟
**節附帶民事訴訟概述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概念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意義
第二節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一、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二、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
第三節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和審判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一審程序
三、附帶民事訴訟的救濟程序
第十章期間與送達
**節期間
一、期間的概念和意義
二、期間的計算
三、期間的耽誤與恢復
第二節送達
一、送達的概念和意義
二、送達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一章刑事訴訟證據
**節刑事訴訟證據的概念和屬性
一、刑事訴訟證據的概念和意義
二、證據能力與證明力
第二節刑事訴訟證據的法定種類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第三節刑事訴訟證據的理論分類
一、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
二、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
三、控訴證據與辯護證據
四、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第四節刑事訴訟證據規則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二、傳聞證據規則
三、意見證據規則
四、品格證據規則
五、補強證據規則
第十二章刑事訴訟證明
**節刑事訴訟證明概述
一、刑事訴訟證明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訴訟證明的分類
第二節證明對象
一、證明對象的概念和意義
二、證明對象的范圍
第三節證明責任
一、證明責任的概念
二、證明責任的承擔
第四節證明標準
一、證明標準的概念
二、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證明標準
第五節證明程序
一、證據的收集
二、舉證、質證和認證
第十三章立案程序
**節立案的概念和意義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意義
第二節立案的材料來源和條件
一、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立案的條件
第三節立案程序和立案監督
一、立案程序
二、立案監督
第十四章偵查程序
**節偵查程序概述
一、偵查的概念與任務
二、偵查的原則
三、偵查的構造
第二節偵查行為
一、訊問犯罪嫌疑人
二、詢問證人、被害人
三、勘驗、檢查
四、搜查
五、查封、扣押物證、書證
六、鑒定
七、通緝
八、辨認
九、技術偵查
十、隱匿身份偵查和控制下交付
第三節偵查終結
一、偵查終結的概念和意義
二、偵查終結的條件
三、偵查終結的程序
四、偵查羈押期限
第四節補充偵查
一、補充偵查的概念和意義
二、補充偵查的種類和形式
第五節偵查監督
一、偵查監督的概念和意義
二、偵查監督的范圍
三、偵查監督的途徑和措施
第十五章刑事起訴
**節刑事起訴概述
一、刑事起訴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起訴的原則
第二節審查起訴
一、審查起訴的概念和意義
二、對移送審查起訴案件的初步審查和受理
三、審查起訴的內容
四、審查起訴的程序
五、審查起訴的期限
六、審查起訴后的處理
第三節提起公訴
一、提起公訴的概念和條件
二、起訴書的制作
三、起訴書以及證據材料的移送
四、公訴變更
第四節不起訴
一、不起訴的概念
二、不起訴的種類和適用條件
三、不起訴的程序
第十六章刑事審判概述
**節刑事審判的概念和意義
一、刑事審判的概念
二、刑事審判的意義
第二節刑事審判原則
一、審判公開原則
二、直接、言詞原則
三、集中審理原則
第三節刑事審判組織
一、刑事審判組織的概念
二、刑事審判組織的種類
第四節人民陪審員制度
一、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概念和意義
二、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適用范圍
三、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條件
四、人民陪審員審理案件的程序
第五節審級制度
一、審級制度的概念和意義
二、我國的審級制度
第六節刑事裁判
一、刑事裁判的概念和種類
二、刑事裁判的成立
三、刑事裁判的生效和效力
第十七章**審程序
**節公訴案件**審程序
一、庭前審查
二、庭前準備
三、法庭審理程序
四、法庭秩序
五、審判障礙
六、庭審筆錄
七、審理期限
第二節自訴案件**審程序
一、提起自訴的條件和程序
二、自訴案件的受理、審查程序
三、自訴案件審理程序的特點
四、自訴案件的審理期限
第三節簡易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
三、簡易程序的特點
四、刑事速裁程序試點
第十八章第二審程序
**節第二審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一、第二審程序的概念
二、第二審程序的特點
三、第二審程序的功能和意義
第二節第二審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第二審程序的方式
二、提起第二審程序的主體
三、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對象
四、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理由
五、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期限
六、上訴、抗訴、請求抗訴的方式和程序
七、上訴、抗訴的撤回
第三節第二審案件的審判
一、對上訴、抗訴案件的審查
二、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程序
三、對上訴、抗訴案件的裁判
四、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期限
五、上訴不加刑原則
六、對查封、扣押、凍結在案財物的保管和處理
第十九章死刑復核程序
**節死刑復核程序概述
一、死刑復核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二、死刑復核程序的意義
第二節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一、死刑核準權及其沿革
二、報請核準
三、復核程序
第三節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一、報請核準
二、復核程序
第二十章審判監督程序
**節審判監督程序概述
一、審判監督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二、審判監督程序的意義
第二節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材料來源
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
三、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理由
第三節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的重新審判
一、重新審理的程序
二、重新審理后的案件處理
三、重新審判案件的期限
第二十一章刑事執行程序
**節刑事執行程序概述
一、刑事執行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執行的根據和機關
第二節死刑的執行程序
一、簽發死刑執行命令
二、死刑的交付執行
三、死刑的執行過程
四、死刑的停止執行和繼續執行
五、死刑執行的檢察監督
第三節死緩和監禁刑的執行程序
一、交付執行
二、收押及執行程序
三、刑滿釋放
四、死緩和監禁刑執行的檢察監督
第四節刑事執行的變更程序
一、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變更程序
二、暫予監外執行
三、減刑、假釋程序
四、特赦
第五節社區矯正
一、社區矯正的概念
二、社區矯正的交付執行及接收
三、社區矯正的結束和終止
四、緩刑、假釋的撤銷
五、社區矯正的檢察監督
第六節附加刑和刑事裁判涉及財產部分的執行
一、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
二、驅逐出境的執行
三、刑事裁判涉及財產部分的執行
第七節對新罪、漏罪和錯判、申訴的處理
一、對新罪和漏罪的處理
二、對錯判和申訴的處理
第二十二章特別程序
**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概念和沿革
二、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針和原則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辦案人員和辦案組織
四、未成年人訴訟權利保障
五、社會調查制度
六、逮捕的適用
七、審訊、詢問未成年訴訟參與人的專門規定
八、起訴程序
九、審判程序
十、前科封存制度
十一、執行程序
第二節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一、和解的條件和適用范圍
二、和解協議的形成和履行
三、對達成和解協議案件的處理
第三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一、沒收程序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沒收申請的提出
三、審判程序
第四節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
一、強制醫療的適用條件
二、強制醫療程序的啟動方式
三、采取臨時的保護性措施
四、強制醫療案件的一審程序
五、對強制醫療決定的救濟程序
六、強制醫療的執行和解除
七、人民檢察院對強制醫療的監督
第五節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和特殊假釋的核準程序
一、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核準程序
二、特殊假釋的核準程序
第二十三章刑事賠償
**節刑事賠償概述
一、刑事賠償的概念和意義
二、我國刑事賠償制度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刑事賠償的條件和范圍
一、刑事賠償的條件
二、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
三、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
第三節刑事賠償的方式和計算標準
一、刑事賠償的方式
二、刑事賠償的計算標準
第四節刑事賠償的程序
一、刑事賠償請求人
二、刑事賠償義務機關
三、刑事賠償的提起時間
四、刑事賠償的先行處理程序
五、刑事賠償復議程序
六、刑事賠償決定程序
七、刑事追償
第二十四章涉外刑事案件訴訟程序與刑事司法協助
**節涉外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一、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的概念
二、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特有的原則
三、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的專門規定
第二節刑事司法協助
一、刑事司法協助的概念和意義
二、刑事司法協助的主體
三、刑事司法協助的依據
四、刑事司法協助的內容
五、刑事司法協助的程序
展開全部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作者簡介
孫長永,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周長軍,山東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李昌林,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劉梅湘,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閔春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高一飛,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馬靜華,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胡銘,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王戩,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李昌盛,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高峰,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宋志軍,西北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