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田野:舞鶴創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9962
- 條形碼:9787516189962 ; 978-7-5161-899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說.田野:舞鶴創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本書特色
李娜*的《小說田野——舞鶴創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首先以臺灣重要作家舞鶴為線索,對舞鶴創作及其所展現的臺灣現代性問題做了深入考察。舞鶴創作體現了戰后“嬰兒潮”世代作家融匯“本土經驗”和“現代主義”所達致的美學高度和思想困境;其對臺灣現代性問題的不舍追問,包括了反體制思潮、本土文化政治、城市化、族群與多元文化等豐富的面相。第二部分論及旅臺馬華小說,陳映真、郭松棻,白先勇的昆曲改編,以及日據末期殖民地知識分子,將臺灣現代性問題延及身份政治、戰后左翼、文化*新及去殖民等*多層面。
小說.田野:舞鶴創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以臺灣重要作家舞鶴為線索,對舞鶴創作及其所展現的臺灣現代性問題做了深入考察。舞鶴創作體現了戰后“嬰兒潮”世代作家融匯“本土經驗”和“現代主義”所達致的美學高度和思想困境;其對臺灣現代性問題的不舍追問,包括了反體制思潮、本土文化政治、城市化、族群與多元文化等豐富的面相。本書第二部分論及旅臺馬華小說,陳映真、郭松棻,白先勇的昆曲改編,以及日據末期殖民地知識分子,將臺灣現代性問題延及身份政治、戰后左翼、文化更新及去殖民等更多層面。
小說.田野:舞鶴創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目錄
舞鶴創作與現代臺灣
引子:透過舞鶴眺望
**章 微細的一線香——文學青年舞鶴與臺灣一九七○年代
一微細的一線香:未完成的家族史
(一)啥人知我志氣:殖民地臺灣的父祖
(二)發現“斯土斯地”:“我”的一九七○年代
二身世辨析與精神探源
(一)混搭的“時代意識”:鄉土關懷·民族情感·殖民主義批判
(二)內化的精神資源:現代主義·古典語文·臺灣記憶
第二章 《逃兵二哥》:“戒嚴”體制與自由意識的生成
一逃兵故事
(一)秀才是一顆螺絲釘養豬兵
(二)逃兵二哥:像鷹隼一樣狠飛
(三)反叛的現實與夢想
二舞鶴式“自由”及其血統
(一)薛西弗斯與夸父
(二)自由而不主義
第三章 《調查:敘述》:傷痕、悲情及其解構
一“二二八”與“解嚴”后的傷痕書寫
二《調查:敘述》:傷痕、悲情及其解構
(一)“調查”與“敘述”
(二)父親、母親與安平長工
(三)個人的紀念碑:拆解悲情,銘刻傷痛
第四章 “二二八”文學的文化政治
一事件前后:動蕩時代的先聲與見證
(一)寒潮涌動的冬夜
(二)驚悸的春天:從臺灣到大陸
二一九五○——一九七○年代:寂靜中的“回想”與“回響”
三“解嚴”前后:傷痕意識的興起與各方的言說
(一)悲情:族群記憶的形塑
(二)悲情無省籍:對族群記憶的反撥
(三)戰火中的島與大陸——海外邊緣人的戰爭反思
(四)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
四一九九○年代以來:記憶的異質紛呈與敘述的多向反省
(一)差異的豐富與強化:誰的記憶、為誰記憶
(二)敘事倫理的多向開拓
余論:“二二八”文學與文化政治
第五章 《拾骨》:重返鄉土
一拾骨:狂歡與傷痛的現代化旅程
(一)寺廟與神漢
(二)誰來拾骨
(三)庶民與知識者
二拾骨者,異鄉人
三庶民信仰與鄉土文學精神的流轉
四從“線香”到“拾骨”——舞鶴鄉土意識與敘事的轉折點
(一)從家族祭到拾骨葬:儀式轉換的文化意涵
(二)在文本交織地帶中的祖父、娘和“我”:身世與思想之變遷
(三)從線香到枯骨:鄉愁與敘述的隱喻
第六章 《悲傷》:誰在守望誰能抵抗
一在淡水:“我心深處剖開馬路”
二從天而降、自海中生:“你”帶來蠻荒之性
三相遇療養院:禁閉與治療
四復合之夢:返鄉與漂流
五余生:“努力做個無用的人”
第七章 《舞鶴淡水》:浪蕩者手記
一戀戀淡水
二淡水“歷劫”史
三浪蕩與修行
(一)性與街邊的慰藉
(二)情欲的修行
第八章 《余生》:回歸祖靈烏托邦
一尊嚴的兩面
二“出草”的兩面
三關于“出草”的詮釋的政治
四“達雅革命”與族群傷痕
五原鄉的崩壞與重建
六姑娘溯溪,回歸祖靈
七余生悠悠
余論 舞鶴創作與現代臺灣
一孤獨并生愛神與邪魔
二異質的“本土”與另類的“另類”
細讀六家:族群、左翼、文化更新與殖民現代性的意涵
異鄉說書:旅臺馬華小說
一馬來西亞華人生存與書寫的雙重寓言:《開往中國的慢船》
二早期馬共史話:《黑鴉與太陽》
在臺灣的后街與陳映真相遇
一禁書之光,照進臺灣歷史的后街
二作為鏡子的美國,映照臺灣“從屬的心靈”
三獄中記憶,連接“后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世界遠處的信息:論郭松菜的《論寫作》
一理想旺盛的歲月:世界的遠處埋藏著意想不到的信息
二豐饒的尋找:誰懷有別樣的心思,誰就心甘情愿走進瘋人院
三愛的實現:媽,我的腦子病壞了現在我幸福了
青春版《牡丹亭》的劇本改編
一三條線索
二刪削了什么
三生與旦
四月落重生的哲學
還俗記——白先勇案頭與舞臺的另類大眾化
一尹雪艷與“文學性”
二金大班的煙火氣:從小說到電影
三在地與還俗
四戲園子里的小孩:俗的信仰
“克服黑暗”——論日據末期張文環與呂赫若對殖民地知識者道路的反省l
一張文環:總決算與烏托邦
(一)云中的覺悟
(二)決戰下的文壇與文學運動
(三)《土地的香味》:現代青年總決算
二呂赫若:以文學克服黑暗
(一)《風頭水尾》:是戰場,不是田園
(二)從東京到臺灣,寂寞與戰斗
(三)《清秋》:本島知識階層的方向與批判
三決戰到光復:克服黑暗的文學之路的斷裂
附錄1 舞鶴創作年表
附錄2 莫那的疑問與感言/Mona Pawan(張進昌)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展開全部
小說.田野:舞鶴創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 作者簡介
李娜(1975-)河南焦作人,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從事臺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