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宮洋畫家 本書特色
在清代,在皇宮與民間、油墨與水彩、東方與西方之間,行走著一群洋畫家,他們成為皇宮里的座上賓,身穿綾羅繡彩的中國官服,都有著一個中國名字:郎士寧、王致誠、艾啟蒙、潘廷璋、賀清泰等。他們的身份獨特,地位顯赫,其畫作融纖毫畢現和意境高遠于一體…… 《清宮洋畫家》共分14章,分專題講述入華耶穌會士郎士寧、王致誠、艾啟蒙、蔣友仁以及遣使會士德理格、奧古斯定會士安泰等畫家,特別是在康乾皇帝宮中充任御畫家者的作品,其重點是論述郎世寧與王致誠在宮中作畫、版畫《乾隆皇帝得勝圖》的制作、建筑藝術、噴泉、修建西洋樓、耶穌會士們的山水花鳥與人物畫。《清宮洋畫家》選錄了這些畫家們的一百多幅繪畫作為插圖。
清宮洋畫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四章, 主要內容包括: 朗士寧的青年時代, 加入耶穌會和入華旅行 ; “誕生于調色板與畫筆之間”的王致誠 ; 大收藏家乾隆皇帝的耶穌會士合作者 ; 康熙皇帝宮中的遣使會士德里格等。
清宮洋畫家 目錄
**章 郎士寧的青年時代,加入耶穌會和入華旅行
郎士寧的旅行
郎士寧在北京
郎士寧與雍正皇帝
第二章“誕生于調色板與畫筆之間”的王致誠
王致誠的意大利之行(1725年左右)
王致誠在阿維尼翁的初修(1735年7月31日—1737年7月31日)
王致誠的赴華旅行
王致誠從廣州到北京
王致誠進入乾隆宮廷
第三章大收藏家乾隆皇帝的耶穌會士合作者
第四章康熙皇帝宮中的遣使會士德理格
第五章大清皇帝巡視韃靼——熱河,木蘭秋狝,王致誠拒官序言 **章 郎士寧的青年時代,加入耶穌會和入華旅行 郎士寧的旅行 郎士寧在北京 郎士寧與雍正皇帝 第二章 “誕生于調色板與畫筆之間”的王致誠 王致誠的意大利之行(1725年左右) 王致誠在阿維尼翁的初修(1735年7月31日—1737年7月31日) 王致誠的赴華旅行 王致誠從廣州到北京 王致誠進入乾隆宮廷 第三章 大收藏家乾隆皇帝的耶穌會士合作者 第四章 康熙皇帝宮中的遣使會士德理格 第五章 大清皇帝巡視韃靼——熱河,木蘭秋狝,王致誠拒官 乾隆木蘭秋狝 王致誠被封官 第六章 郎士寧、王致誠、艾啟蒙和安泰,《乾隆皇帝得勝圖》版畫的繪制人 第七章 變成“大水法”專家的天文學家——蔣友仁 第八章 由耶穌會士主持建造的圓明園西洋樓 第九章 高類思和楊德望,路易十五派向中國朝廷的特使 第十章 肖像畫家、花草畫家、動物畫家耶穌會士以及中國人的評論 第十一章 郎士寧于1766年逝世,王致誠于1768年逝世,耶穌會被解散 王致誠逝世于1768年 耶穌會的解散 第十二章 清朝統治末年宮中的幾位前耶穌會士 第十三章 耶穌會士與瓷器,所謂的“耶穌會士們的瓷器” 朗士寧的瓷器 第十四章 耶穌會士畫家在清宮的歷史背景 一、耶穌會士進入中國的過程 二、法國北京傳教區的創始 三、法國入華耶穌會士對中國工藝和科技的調查 四、18世紀某些入華耶穌會士和宗教人物小傳 譯后記信息
清宮洋畫家 作者簡介
作者伯德萊,法國巴黎藝術博物館教授。 翻譯者耿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會長,從事有關中法關系史、法國漢學諸方面的翻譯與研究工作,側重于明清之際入華耶穌會士與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翻譯與研究。主要是譯介法國當代漢學家的名著與研究動態,代表作有:《絲綢之路》(譯著)、《西藏史詩和說唱藝人的研究》(譯著)、《法國學者敦煌學論文選萃》(譯著)、《中國社會史》(譯著)、《中國和基督教》(譯著)。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