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江蘇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張弦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14160
- 條形碼:9787020114160 ; 978-7-02-011416-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蘇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張弦 本書特色
張弦(1934.6-1997.3),原名張新華,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41年全家遷至南京,1951年考上北京華北工學院冶金專修科(1952年并入清華大學),1953年分配到鞍鋼設計院。1956年發表電影劇本《錦繡年華》,后發表小說《甲方代表》(拍成電影《上海姑娘》)、《青春銹》(發表時題名《苦惱的青春》)等。1957年被定為“右派分子”,1979年平反,1983年回南京成為江蘇作協專業作家。新時期以來張弦共寫有二十多篇小說、十八部電影、四部半共一百二十集電視劇等。短篇小說《記憶》和《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分獲1979和1980年度全國優秀小說獎,許多小說被譯成英、日、德、意、法、俄等多國文字。 劉志權編著的《張弦研究資料》所收錄的作家系指20世紀以來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江蘇,或在江蘇有較長時期的創作活動,且有較突出文學成就和影響的作家。 本書收錄的作家由江蘇當代作家研究中心遴選評定,按規劃分批立項。
江蘇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張弦 內容簡介
《張弦研究資料/江蘇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所收錄的作家系指20世紀以來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江蘇,或在江蘇有較長時期的創作活動,且有較突出文學成就和影響的作家。 《張弦研究資料/江蘇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收錄的作家由江蘇當代作家研究中心遴選評定,按規劃分批立項。
江蘇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張弦 目錄
張弦創作論
張弦研究資料選編
寫青年人的和青年人寫的
——兼評《錦繡年華》
談一種簡單化的文學觀念
——從《掙不斷的紅絲線》談起
向生活的深處開掘
——論張弦的小說創作
愛情為什么遺忘了這個角落?
執著地探索生活的底蘊
——略論影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文學價值
一部革命現實主義的力作
——評影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善良者的命運
——談張弦的小說創作
張弦的圓圈
——評《回黃轉綠》和《銀杏樹》
思考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評張弦近年來的幾個短篇小說
張弦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慘淡經營,獨樹一幟
——張弦小說對愛情題材的開拓
憑獨創的作品開始他的事業
——談張弦電影劇作的現實主義特色
獨創的藝術
——評張弦的小說
家庭:一種穩態的模式結構?
——讀電影文學劇本《銀杏樹》
影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
張弦短篇小說的戲劇性淺釋
——讀小說集《掙不斷的紅絲線》
論張弦愛情作品的悲劇價值
在變異的人生、心態中取值
——評張弦《焐雪天》
愛神的受難
——影片《失戀者》觀后
張弦的小說、電影世界
論張弦作品從小說到電影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為什么要鼓吹忘卻?
——重讀《記憶》兼及知識分子的歷史記憶問題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身體話語(節選)
張弦研究資料目錄
張弦創作談選編
小說以外的苦惱
——寫在《苦惱的青春》前面
慘淡經營
——談我的兩個短篇的創作
甘苦寸心知
——《角落》改編漫談
從兩篇小說談虛構
感受和探索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創作回顧
漫談電影文學中的戲劇性
談我的**篇小說
關于《青春萬歲》改編的一封信
我的路和我的小說
給一位青年評論者的信
要寫“我”的題材、“我”的人物
寫作中的苦和樂
關于《路》的通信
張弦關于創作心理致魯樞元信
寫在《秋天里的春天》上映之前
聯姻:小說與銀幕
——與張弦對話
改編——電影思維的再創造
我寫《唐明皇》
周良蕙向我姍姍走來
——從《未亡人》到電影的創作隨想
我們尋覓驕楊
關于《井》的改編
張弦文學創作年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