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基于就業的適度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69217
- 條形碼:9787010169217 ; 978-7-01-01692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就業的適度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經濟增長由量和質兩個不可分割部分組成。從量的方面看,經濟增速不是越高越好,*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保持一個適當的增長區間。從質的方面看,經濟增長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內涵及衡量標準,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經濟結構、分配結構、就業等主要維度或因素。王昊*的這本《基于就業的適度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問題研究》的*大特色就是以五年規劃為周期進行趨勢分析,把就業增長、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三者聯系在一起,深入研究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和原因,力圖揭示不同維度之間的內在關系和互動規律。本書還在理論分析、數據分析和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就業的結構調整的總體方向和戰略思路。
基于就業的適度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涉及到三個領域:就業、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本書主要研究就業、經濟增長、經濟結構之間的互動關系和基本規律,對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對于相關理論研究具有借鑒作用。 在理論的建構基礎上,作者認為改革之后的30余年,我國在速度不僅長期保持平均每年9.9%的高速增長,產業結構有了明顯的改善和進步。但仍然存在結構問題。結構問題表明,我國經濟必須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即經濟轉型。那么,究竟該向什么方向轉型,作者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方向和總體目標主要包括三個: 一要完成“三個轉變”。這是中央政府提出的目標。 二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為主的橄欖形社會。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追求。 三要從高碳經濟轉向低碳經濟。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要求。并且,針對如何實現基于就業和結構調整的經濟轉型,作者提出六大戰略:一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二是加快農業現代化.三是建立以國內消費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四是實現由“GDP崇拜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五是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六是促進“企業轉型”。
基于就業的適度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目錄
序
前言
**章 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適度經濟增長的概念
二、改革開放以來“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從“速度、比例和效益”到“兩個根本轉變”(1981—1995年)
(二)從“兩個根本轉變”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995—2007年)
序
前言
**章 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適度經濟增長的概念
二、改革開放以來“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從“速度、比例和效益”到“兩個根本轉變”(1981—1995年)目錄 序 前言 **章 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適度經濟增長的概念 二、改革開放以來“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從“速度、比例和效益”到“兩個根本轉變”(1981—1995年) (二)從“兩個根本轉變”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995—2007年) 序 前言 **章 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適度經濟增長的概念 二、改革開放以來“適度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一)從“速度、比例和效益”到“兩個根本轉變”(1981—1995年) (二)從“兩個根本轉變”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995—2007年)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豐富而深刻(2007年至今) 三、小結和啟示 (一)適度增長的本質在于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二)適度增長包含著結構升級和人民生活改善 (三)以人為本和結構升級是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根本之道 第二章 產業結構規律性演進的決定因素 一、結構是什么? 二、分工深化和收入增長相互促進,引起產業結構規律性演進 三、技術進步和分工相互作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四、技術進步決定產業結構升級,體制機制決定技術進步 五、小結和啟示 第三章 經濟增長、就業增長和產業結構 一、人均收入、勞動力流動和產業結構變動的一般規律 (一)農村(農業)勞動力向城市(工業)流動的一般規律 (二)人均收入、勞動力流動和產業結構變動的一般規律 二、就業增長與產業結構——以產業結構偏離系數為工具 (一)采用的方法 (二)關于各個時期的分析 三、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以就業彈性系數為工具 (一)采用的方法 (二)數據顯示的四個現象和趨勢 (三)關于四個現象和趨勢的分析 四、小結和啟示 第四章 經濟增長與其他結構 一、經濟增長與要素結構 (一)勞動力 (二)資本 (三)土地 二、經濟增長與技術結構 (一)全要素生產率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度不高 (二)技術對外依賴嚴重,自主技術占比不高 三、經濟增長與需求結構 (一)經濟增長與投資需求 (二)經濟增長與消費需求 (三)經濟增長與出口需求 四、小結與啟示 (一)未雨綢繆,統籌規劃,提高生產要素利用效率 (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擴大自主技術占比 (三)適度投資,提升消費,穩定出口 第五章 基于就業的結構調整戰略思路 一、結構問題及其原因 二、基于就業的結構調整方向和目標 (一)提高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效率 (二)促進收入分配的個人公平和社會公平 (三)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三、基于就業的結構調整戰略思路 (一)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 (三)建立國內消費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 (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 (五)實現政府轉型 (六)促進企業轉型 第六章 京津冀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 一、區域經濟合作基本理論簡評 (一)生產要素稟賦理論 (二)增長極理論 (三)繆爾達爾的循環積累因果原理 (四)動態比較優勢理論 (五)區域經濟梯度轉移論 (六)區域發展的相互依賴理論 二、京津冀區域發展的有利條件與結構障礙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處在*有利的歷史發展階段 (二)京津冀三地總體差距較大 (三)京津冀面臨的共同問題和挑戰 三、京津冀區域結構調整要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不同作用 (一)完善政績考核機制,建立均勝思維 (二)建立京津冀區域高層領導協調機制,促進區域深度合作 (三)培育京津冀城市群,改善區域城市結構 (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四化”同步發展 (五)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 四、政府轉型是讓市場在京津冀結構調整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以京津冀地熱能開發利用為例 (一)京津冀地熱能開發利用是大勢所趨 (二)京津冀地區地熱開發利用存在五大障礙 (三)政府轉型是讓市場在結構調整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 參考文獻 表索引 圖索引 后記 收起全部>> 信息
基于就業的適度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王昊,出生于1965年,現為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研究中國經濟轉型和區域經濟問題,在研究生班主講《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課,在主體班主講《中國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從業務能手到管理行家》等專題課。在北京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企業績效與企業變革的決定因素:從社會發展各階段角度分析》及教材3部,在《光明日報》《新視野》等各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