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16027
- 條形碼:9787020116027 ; 978-7-02-01160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 本書特色
1974年寒冬,黛芙拉·墨菲帶著六歲的女兒深入印度河發源地巴爾蒂斯坦,展開長達四個月的徒步旅行,途中只有一匹老馬哈蘭與她們結伴同行。她們一起走過喀喇昆侖山的險徑斷崖、挑戰喜馬拉雅山冷峻的冰雪世界,穿越深不見底的印度河峽谷。一路上,她們遭遇一連串的驚險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文化的差異、當地生活的不便和巴爾蒂斯坦人的困境帶給墨菲強烈的沖擊。她的女兒所表現的勇氣與成熟也讓墨菲既感動又欣慰。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精)/遠行譯叢》作者黛芙拉·墨菲通過情味濃郁而幽默的文字,讓我們感受到她對當地人的關懷與熱忱,也看到母女倆與自然險象搏斗的勇氣與機智。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 內容簡介
1974年寒冬,黛芙拉·墨菲帶著六歲的女兒深入印度河發源地巴爾蒂斯坦,展開長達四個月的徒步旅行,途中只有一匹老馬哈蘭與她們結伴同行。她們一起走過喀喇昆侖山的險徑斷崖、挑戰喜馬拉雅山冷峻的冰雪世界,穿越深不見底的印度河峽谷。一路上,她們遭遇一連串的驚險甚至面臨死亡的威脅;文化的差異、當地生活的不便和巴爾蒂斯坦人的困境帶給墨菲強烈的沖擊。她的女兒所表現的勇氣與成熟也讓墨菲既感動又欣慰。《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精)/遠行譯叢》作者黛芙拉·墨菲通過情味濃郁而幽默的文字,讓我們感受到她對當地人的關懷與熱忱,也看到母女倆與自然險象搏斗的勇氣與機智。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 目錄
前言 展翅待飛
**章 吉普車時代的吉爾吉特
第二章 印度河峽谷漫游
第三章 偏向險山行
第四章 哈蘭伴我行
第五章 巴爾蒂斯坦的都市生活
第六章 穆哈蘭姆紀實
第七章 哈蘭有疾
第八章 前進克伯盧
第九章 諾巴希派的伊斯蘭教世界
第十章 消失的步道
第十一章 吉里斯到斯卡杜
第十二章 春臨希加
附錄裝備清單
地圖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 節選
第二章 印度河峽谷漫游
加格洛,十二月二十五日
我打賭,蕾秋不可能有機會再過一次這么奇特的圣誕節了。太陽才剛升起,北方偵察部隊(他們的練習場地就在附近)的軍樂隊,就開始響亮且快速地演奏起《美好的往日》這首曲子,而且一口氣就演奏了半個鐘頭。我不清楚他們演奏這首曲子究竟是為了追悼某位基督徒軍官,還是部隊慶祝宰牲節的方式,看起來好像也沒有半個人了解這件事。這是個陰暗、寒冷的早晨,云層很低,七點三十分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響雷般的嘈雜聲,當中還夾雜著兩軍在交戰時令人毛骨悚然的吶喊聲。我們急忙沖出餐廳門外看個究竟。原來是二十匹馬術隊的小馬,披著色彩鮮麗、綴有流蘇的鞍布,整齊劃一地奔馳而過,看起來就像是穿著美麗服飾的輕騎兵隊。騎在它們身上的馬術隊員身著輕便服裝,手持掛著三角旗的長矛。除了我們母女倆以外,沒有人出來看熱鬧。不知道這些輕騎兵隊要去哪里,不久他們便消失在了灰茫茫的晨霧中。
沒過多久,云霧散去,我們便趁著等候穆罕默德的空當,沿著河的左岸快步走了一陣。正午剛過四分鐘,穆罕默德便出現了,倒讓我十分意外,不過現在卻又發現找不到停車場的鑰匙;我們猜想,大概是停車場的老板把鑰匙帶回家去了,他家距此地可有七英里。我自告奮勇地表示,直接把鎖敲壞就是了,我會負責賠償(反正一把新鎖只要二點五個盧比),不過穆罕默德對我這個不道德的建議置之不理。既然如此,我便要他趕快想想辦法。就這樣,我們無可奈何地隔著停車場木門上的板條,望著我們的吉普車被困在里面。
四十分鐘后,一名年輕人上氣不接下氣地把鑰匙送來了,這時候卻又找不到穆罕默德了。當他終于現身時,已經有人生好火放在引擎下暖車,行李已經放到車上,我們母女倆也在座位上坐定。可是不知怎么搞的,雖然引擎已經運轉了好一陣子,可是車子卻動不了。穆罕默德跳下車去,神情倒是很鎮定,然后他拿了幾個螺絲和幾條電線,三兩下就把車子給搞定了。穆罕默德的修車技術還真管用,我們在兩點十分終于上路了。這條路我還記得非常清楚,只不過上回來的時候我是騎腳踏車經過。雖然這條路現在已經改稱為喀喇昆侖公路,可是它的路面還是跟以前一樣差,我必須沿路抱緊蕾秋,而且不準她開口講話,免得萬一遇上猛烈的震動把舌頭給咬斷。
愈往這條喀喇昆侖公路前進,我就愈發對那群筑路的中國工人產生一股欽敬之情,他們約有數百人,沿路每隔一陣子就會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的挑戰極度艱辛,使用的機器卻又如此之少,我們只看到一輛卡車后面放著一臺發電機,用來在巖壁鑿洞放置炸藥,偶爾會見到一輛手推車——我不知道手推車能不能算是機器;他們大多數的工作全是靠鐵鏟、鐵鎬、柳條籃子以及雙手來完成的。在這些工人當中,看不出哪位是他們的工頭或組長,他們全都穿著一模一樣的藍色高領連身工作服,做著同樣的工作;*后這一點*是令我感動(當然也有點不習慣)。巴基斯坦的工頭是絕對不動手的,他們還會刻意穿上與“苦力”不同的衣服,以示區別。
我們在四點鐘過后抵達加格洛,此地距吉爾吉特河與印度河的匯流處只有數英里。不遠處有個規模不大的巴基斯坦軍營,我們在這里停車補貨。營區的對面是巴爾蒂斯坦物資供應站,許多從平地開上來的卡車全在這里補充汽油、煤油、糖、面粉、米、香煙、茶葉、煉奶、衣服以及其他幾樣物品,這些貨物全都是由一些小吉普車趁著好天氣時載運上來的。
到了這個時候,穆罕默德終于露出了一點緊張的神色,不過這并不難理解,因為此時午前的太陽早就下山了,四周的高山全籠罩在一片云海之中,而巴爾蒂斯坦則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穆罕默德在供應站的朋友對于前程很不樂觀,他認為在這樣的天氣下,不太可能兼程趕到斯卡杜,因而建議穆罕默德盡量往前走,等到路況真的看不清楚時,便找個地方住下來休息一晚——我覺得這個主意甚好。他們倆完全是以他們的語言在對話,我是怎么知道他們談話內容的呢?這就是了,有時候我真覺得自己還算能理解烏爾都語,尤其是在遇到壓力的時候。
我和蕾秋都很喜歡穆罕默德,他個子很高,瘦瘦的,而且很英俊。他身上穿著寬大的巴旦式燈籠褲,上面則罩一件滿是油漬的厚夾克,頭上用羊毛圍巾隨意扎成頭巾的樣子。雖然他穿得如此隨意,可是仍舊和一般的巴旦人一樣,不論衣著及職業有何不同,全都散發出一股君臨天下、雍容華貴的氣派。穆罕默德是那種話不多,可是絕對不是不友善的人,讓我深受吸引。即使是和朋友在一起,他也不說一句廢話,而且除非必要,否則絕不跟我們閑聊。我認為,再也找不到另一個比他更令人放心的司機,來載我們穿越印度河峽谷了。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 相關資料
由于作者對旅行及對這片人跡罕至的荒野之地的熱愛,使得本書妙趣橫生。
——《星期日電訊報》
墨菲是一位非常令人喜愛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只是敘述旅行者的故事。
——《每日電訊報》
本書迷人之處在于作者的勇敢、幽默和遇事的謀略,即使是Z頑強的探險家,也不得不對她敬佩三分。
——《愛爾蘭時報》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輕 作者簡介
黛芙拉·墨菲(1931- ),愛爾蘭探險家、旅行作家,雙親是都柏林人。她常以騎自行車或徒步的方式旅行,并定期出版她在四大洲偏遠地區的游記長達四十年。此外,她的寫作題材涵蓋北愛爾蘭問題、核工業的危害,以及英國的種族關系等。墨菲著作豐富,作品還包括《單騎伴我走天涯》《騎騾游埃塞俄比亞》等。目前她住在出生地沃特福德郡。《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稱她是“追尋失落桃花源的行家”。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