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等慈寺碑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2074733
- 條形碼:9787102074733 ; 978-7-102-0747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等慈寺碑 本書特色
《等慈寺碑》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碑文楷書,三十二行,行六十五字,篆額『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三行九字。顏師古撰文,無書人姓名,一般認為是其自書。碑石原在河南汜水(今河南滎陽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遭到破壞,現僅存四塊,藏于鄭州博物館。唐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虎牢之戰在汜水爆發,李世民帶兵大敗竇建德,迫使王世充棄城投降,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唐王朝天下初定。李世民登基后,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下詔,在戰處建寺,為陣亡將士薦福,并立碑紀頌戰功。這便是《等慈寺碑》的來歷。
顏師古(五八一—六四五),名籀,字師古,祖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生于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初唐經學家、歷史學者、儒學大家,是名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少承家學,能文善書,尤精文字訓詁、音韻、?敝畬W。唐高祖李淵時,任朝散大夫、中書人。唐太宗時,更受器重,并受詔在秘書省考訂五經,曾注《漢書》《急就章》,名冠當時。《等慈寺碑》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碑文楷書,三十二行,行六十五字,篆額『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三行九字。顏師古撰文,無書人姓名,一般認為是其自書。碑石原在河南汜水(今河南滎陽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遭到破壞,現僅存四塊,藏于鄭州博物館。唐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虎牢之戰在汜水爆發,李世民帶兵大敗竇建德,迫使王世充棄城投降,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唐王朝天下初定。李世民登基后,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下詔,在戰處建寺,為陣亡將士薦福,并立碑紀頌戰功。這便是《等慈寺碑》的來歷。
顏師古(五八一—六四五),名籀,字師古,祖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生于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初唐經學家、歷史學者、儒學大家,是名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少承家學,能文善書,尤精文字訓詁、音韻、?敝畬W。唐高祖李淵時,任朝散大夫、中書人。唐太宗時,更受器重,并受詔在秘書省考訂五經,曾注《漢書》《急就章》,名冠當時。
《等慈寺碑》的刊立年月碑文中并無明確記載,歷代都有爭議。據考此碑是應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的詔書所建!缎绿茣份d:『貞觀三年閏月,為兵死者立浮屠祠!弧杜f唐書·太宗本紀》載:『貞觀三年十二月癸,詔建義以來交兵之處,為義士勇夫殞身戎陣者各立一寺,命虞世南、李百樂、褚亮、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朱子奢等為之碑銘,以紀功業!弧杜f唐書》的記載中誤失了『閏』字。當時撰碑有七,唯此碑與朱子奢《昭仁寺碑》兩碑尚存。
因此,立碑時間定在詔書頒發之后,故趙明誠等人所持碑立于貞觀二年(公元六二八年)的觀點有誤。《金石萃編》根據《新唐書》記載認為此碑立于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閏十二月,蓋據太宗頒詔之日也!短茣罚骸浩聘]建德于汜水,立等慈寺,秘書監顏師古為碑銘,并貞觀四年(公元六三十年)五月建造畢!魂懺鱿楦鶕墩讶仕卤妨⒂谪懹^四年(公元六三十年)十一月(顧炎武《金石文字記》載),推斷此碑之立,當相距不遠。另,有人認為碑立于貞觀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原因是顏師古在碑文中署銜為『瑯琊縣開國子』。據考,太宗即位,師古拜中書侍郎,封瑯琊縣男,貞觀七年(公元六三三年),拜秘書少監,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進爵為子,故有此推斷。但奉詔后,閱七年之久才立碑,恐無是理。
此碑法度嚴謹,結體較寬扁,折角清朗,既有雄健古茂之精神,又具勻凈靜勁之風采。『結構全法魏人,而姿態橫生,勁利異常,無一弱筆,真堪與歐、虞抗行』(清楊守敬語),當為唐楷上乘,可為模范。且太宗命顏師古作此碑,說明他的書法在當時就是典范。信息
等慈寺碑 內容簡介
顏師古書《等慈寺碑》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碑文楷書,二十二行,行六十五字,篆額『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三行九字。顏師古撰文,無書人姓名,一般認為是其白書。碑石原在河南汜水(今河南榮陽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遭到破壞,現僅存四塊,藏于鄭州博物館。唐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虎牢之戰在汜水爆發,李世民帶兵大敗竇建德,迫使王世充棄城投降,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唐王朝天下初定。李世民登基后,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下詔,在戰處建寺,為陣亡將士薦福,并立碑紀頌戰功.這便是《等慈寺碑》的來歷。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