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方輿考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496350
- 條形碼:9787561496350 ; 978-7-5614-963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方輿考證 內容簡介
《方輿考證》是清代歷史地理學的巨著,今本全書一百卷,三百八十余萬言。總部六卷發凡起例,述輿圖、歷代建置、歷代分合形勢、山川、漕運、海防、邊塞。總部之后,卷七至卷一百以清代疆域為準,分述京師十九省以及東北、內蒙、新疆、西藏等地的地理情形。按作者原初的計劃,全書尚有“藩服”(述外蒙古、朝鮮、日本、琉球等地)與輿圖部份。 原書作者許鴻盤(一七五六 – 一八三七),字漸逵,號云嶠,山東濟寧人。其自述編纂《方輿考證》的緣起,是因為二十歲開始讀史書,對古史所載山川形勢,“展卷茫然,因有志于方輿之學”。在收集資料之初,許氏用司馬溫公《資治通鑒》例,歷時十五年將資料纂為長編數百卷。嘉慶初年,長編略就,許氏年至不惑,他計劃再用十五年整理資料,希望纂成全書。其后宦海浮沉,又困于生計,到道光初年,許氏退處鄉居,全書才完成十之五六。道光十一年(1831),許氏課塾于同鄉表親李聯壇家,利用李家豐富的藏書,專意著述。道光十七年(1837)五月,全書百卷略就。七月,作者逝世。 作者歿后,道光二十一年(1841),原書總部六卷由楊氏海源閣刻版發行。百卷稿本由李氏收藏,“視若拱璧,不輕示人”。后來輾轉流傳,到民國七年,濟寧人潘復購得原稿,“懼其后又散佚”,隨即請學者柯劭忞依原書體例補足山東卷并主持全書校刻事。民國十九年,柯氏年事已高,精力不繼,改由武進陶湘主持。民國二十二年,全書刻成。 《方輿考證》在清代受到李兆洛、胡克家等人的高度評價。全書“歷考古今圖籍,于省、府、州、縣志,搜采無遺”。在資料取材的廣泛與考據詳博上都勝過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但百余年來,其書流傳未廣,顧氏之書為學者所熟知,此編則近乎沉淪,今據潘氏刻本,影印以廣流傳。
方輿考證 目錄
目錄
序言一 潘復序
序言二 潘復又記
方輿考證總部序 李兆洛
方輿考證總部序跋 云嶠氏自記
方輿考證總部序 李聯榜
全書自識
方輿考證全書序 李聯榜
濟寧直隸州志人物志列傳
濟寧直隸州續志藝文志類 許鴻盤所著書目
目錄
卷一至卷六
總論
卷七
京師
卷八至卷十四
直隸
卷十五至卷十六
奉天省
卷十七至卷二十一
山東省
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七
山西省
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二
河南省
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
陜西省
卷三十八至卷四十三
甘肅省
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七
江蘇省
卷四十八至卷五十一
安徽省
卷五十二至卷五十六
江西省
卷五十七至卷六十
湖北省
卷六十一至卷六十四
湖南省
卷六十五至卷七十二
四川省附西藏
卷七十三至卷七十七
浙江省
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一
福建省
卷八十二至卷八十五
廣東省
卷八十六至卷九十
廣西省
卷九十一至卷九十四
云南省
卷九十五至卷九十八
貴州省
卷九十九至卷一百
外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