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職用研究.理論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5834
- 條形碼:9787516185834 ; 978-7-5161-858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字職用研究.理論與應用 本書特色
從漢字的本體屬性出發,研究漢字的形體、結構和職用,形成漢字形體系統、漢字結構系統和漢字職用系統,共同構成漢字學三維體系,這是新近提出的“漢字學三平面理論”。其中的漢字職用研究以前處于潛意識無系統狀態,“漢字學三平面理論”提出后,漢字職用的研究才走向理性發展!稘h字職用研究》論文集收錄的就是在該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批相關成果,根據論文性質分為兩個專集。李運富主編的《漢字職用研究理論與應用》是“理論與應用”專集,主要是對漢字職用的理論性認識和討論,涉及漢字學三平面理論、漢字發展史理論、漢字職用理論、字詞關系和字際關系論述,以及對前人有關漢字職用的研究和認識(漢字職用學術史)的總結評述等。同時,也有部分論文屬于學界對漢字學三平面理論、漢字職用學理論的評述,以及對這些理論的有意識運用。
漢字職用研究.理論與應用 內容簡介
從漢字的本體屬性出發,研究漢字的形體、結構和職用,形成漢字形體系統、漢字結構系統和漢字職用系統,共同構成漢字學三維體系,這是新近提出的“漢字學三平面理論”。其中的漢字職用研究以前處于潛意識無系統狀態,“漢字學三平面理論”提出后,漢字職用的研究才走向理性發展。《漢字職用研究》論文集收錄的就是在該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批相關成果,根據論文性質分為兩個專集。本冊是“理論與應用”專集,主要是對漢字職用的理論性認識和討論,涉及漢字學三平面理論、漢字發展史理論、漢字職用理論、字詞關系和字際關系論述,以及對前人有關漢字職用的研究和認識(漢字職用學術史)的總結評述等。同時,也有部分論文屬于學界對漢字學三平面理論、漢字職用學理論的評述,以及對這些理論的有意識運用。
漢字職用研究.理論與應用 目錄
三個平面與漢字職用 “漢字學三平面理論”申論 漢字性質綜論 漢字演變的研究應該分為三個系統——《古漢字結構變化研究》是漢字結構系統的重要研究成果 漢字語用學論綱 論漢字的記錄職能 論漢字職能的變化 漢字超語符功能論析 論漢字的超語符示數運用 記錄職能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影響字詞關系與字際關系 論漢語字詞形義關系的表述 論漢字的字際關系 論出土文本字詞關系的考證與表述 關于“異體字”的幾個問題 楚簡“噗”字及相關諸字考辨 從《說文》重文看漢字字際關系的研究 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字詞關系研究述評 近代字詞關系研究述評 改革開放以來字詞關系研究現狀考察漢字職用學史 王觀國《學林》對漢字使用問題的探究 《段注》“古今字”的字用學思想淺析 鄭玄《周禮注》從歷時角度對字際關系的溝通 論鄭玄《周禮注》從泛時角度對字際關系的溝通 鄭玄《周禮注》“讀如”類溝通字際關系術語分析 試析鄭玄《周禮注》中的“古文”與“故書” 略論“古今字”觀念的產生時代問題 早期有關“古今字”的表述用語及材料辨析 魏晉南北朝“古今字”訓詁論略 顏師古和鄭玄、段玉裁的古今字觀念比較 論王筠的“古今字”觀念 論王筠“古今字”觀念的歷史繼承性 從“分別文”“累增字”與“古今字”的關系看后人對這些術語的誤解 論王筠“分別文、累增字”的學術背景與研究意圖 章太炎古今字觀念正析 黃侃的“古今字”和“后出字” 黃季剛“用字之假借”闡釋 黃季剛字詞關系研究方法要略評述 “字用學”的構建與漢字學本體研究的“三個平面”——讀李運富先生《漢字漢語論稿》 內容豐富、觀點新穎、學理與學史并重——李運富先生《漢字漢語論稿》述要 李運富先生對漢字學理論的貢獻 漢字研究從“形音義”到“形意用”——讀李運富《漢字學新論》 淺議《漢字學新論》之“新” 漢字“形構用”三平面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應用 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 基于“漢字三平面”理論的對外漢字教學 漢語國際教育中教師的漢字教育理念與漢字專業修養 漢字學理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漢語字典中的字用學概念和研究內容 字用背景下形聲字的職能變化 漢字字用學理論對東巴文研究的適用性探究 漢字理論研究的重要進展:字用研究——讀《古漢字發展論》 異體字·古今字 從字詞關系角度看異形詞整理三個平面與漢字職用
“漢字學三平面理論”申論
漢字性質綜論
漢字演變的研究應該分為三個系統——《古漢字結構變化研究》是漢字結構系統的重要研究成果
漢字語用學論綱
論漢字的記錄職能
論漢字職能的變化
漢字超語符功能論析
論漢字的超語符示數運用
記錄職能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影響
字詞關系與字際關系
論漢語字詞形義關系的表述
論漢字的字際關系
論出土文本字詞關系的考證與表述
關于“異體字”的幾個問題
楚簡“噗”字及相關諸字考辨
從《說文》重文看漢字字際關系的研究
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字詞關系研究述評
近代字詞關系研究述評
改革開放以來字詞關系研究現狀考察
漢字職用學史
王觀國《學林》對漢字使用問題的探究
《段注》“古今字”的字用學思想淺析
鄭玄《周禮注》從歷時角度對字際關系的溝通
論鄭玄《周禮注》從泛時角度對字際關系的溝通
鄭玄《周禮注》“讀如”類溝通字際關系術語分析
試析鄭玄《周禮注》中的“古文”與“故書”
略論“古今字”觀念的產生時代問題
早期有關“古今字”的表述用語及材料辨析
魏晉南北朝“古今字”訓詁論略
顏師古和鄭玄、段玉裁的古今字觀念比較
論王筠的“古今字”觀念
論王筠“古今字”觀念的歷史繼承性
從“分別文”“累增字”與“古今字”的關系看后人對這些術語的誤解
論王筠“分別文、累增字”的學術背景與研究意圖
章太炎古今字觀念正析
黃侃的“古今字”和“后出字”
黃季剛“用字之假借”闡釋
黃季剛字詞關系研究方法要略
評述
“字用學”的構建與漢字學本體研究的“三個平面”——讀李運富先生《漢字漢語論稿》
內容豐富、觀點新穎、學理與學史并重——李運富先生《漢字漢語論稿》述要
李運富先生對漢字學理論的貢獻
漢字研究從“形音義”到“形意用”——讀李運富《漢字學新論》
淺議《漢字學新論》之“新”
漢字“形構用”三平面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應用
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
基于“漢字三平面”理論的對外漢字教學
漢語國際教育中教師的漢字教育理念與漢字專業修養
漢字學理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漢語字典中的字用學概念和研究內容
字用背景下形聲字的職能變化
漢字字用學理論對東巴文研究的適用性探究
漢字理論研究的重要進展:字用研究——讀《古漢字發展論》
異體字·古今字
從字詞關系角度看異形詞整理
信息
展開全部
漢字職用研究.理論與應用 作者簡介
李運富,1957年生,湖南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先后擔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輪值),《勵耘語言學刊》(CSSCI)主編,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和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的教學、科研和古文獻的整理、釋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