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 6.14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中文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49157
- 條形碼:9787302449157 ; 978-7-302-4491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ABAQUS 6.14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中文版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ABAQUS 6.14的使用,包括ABAQUS線性靜力分析、接觸分析、材料非線性分析、熱應力分析、多體分析、頻率提取分析、模態(tài)動態(tài)分析、顯示動力學分析、用戶子程序分析和后處理技巧等內(nèi)容。
本書內(nèi)容從實際應用出發(fā),側(cè)重于ABAQUS的實際操作和工程問題的解決,針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并輔以相應的實例,使讀者能夠快速、熟練、深入地掌握ABAQUS的相應功能。每個實例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介紹ABAQUS/CAE的操作流程,并對INP文件進行細致地解釋。此外,書中還討論了用戶常犯的錯誤和經(jīng)常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及常見的錯誤信息和警告信息,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本書結構嚴謹、重點突出、條理清晰,非常適合ABAQUS初級和中級用戶使用,也可作為高職院校、大中專院校以及社會相關培訓班的教材。
ABAQUS 6.14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中文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ABAQUS 6.14的使用,包括ABAQUS線性靜力分析、接觸分析、材料非線性分析、熱應力分析、多體分析、頻率提取分析、模態(tài)動態(tài)分析、顯示動力學分析、用戶子程序分析和后處理技巧等內(nèi)容。
本書內(nèi)容從實際應用出發(fā),側(cè)重于ABAQUS的實際操作和工程問題的解決,針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并輔以相應的實例,使讀者能夠快速、熟練、深入地掌握ABAQUS的相應功能。每個實例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介紹ABAQUS/CAE的操作流程,并對INP文件進行細致地解釋。此外,書中還討論了用戶常犯的錯誤和經(jīng)常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及常見的錯誤信息和警告信息,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本書結構嚴謹、重點突出、條理清晰,非常適合ABAQUS初級和中級用戶使用,也可作為高職院校、大中專院校以及社會相關培訓班的教材。
ABAQUS 6.14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中文版 目錄
目 錄
第1章 ABAQUS 6.14中文版概述 1
1.1 ABAQUS概述 1
1.2 ABAQUS 的主要模塊 2
1.3 ABAQUS 使用環(huán)境 4
1.3.1 啟動ABAQUS/CAE 5
1.3.2 ABAQUS的主窗口 5
1.3.3 ABAQUS/CAE功能模塊 7
1.4 ABAQUS 6.14 新功能 9
1.5 實例快速入門 10
1.5.1 問題描述 10
1.5.2 問題分析 10
1.6 本章小結 19
第2章 基本模塊和操作方法 20
2.1 ABAQUS分析步驟 20
2.1.1 前處理(ABAQUS/CAE) 20
2.1.2 分析計算(ABAQUS/Standard或ABAQUS/Explicit) 20
2.1.3 后處理(ABAQUS/CAE或ABAQUS/Viewer) 21
2.2 ABAQUS/CAE的功能模塊 21
2.3 部件模塊和草圖模塊 22
2.3.1 部件的創(chuàng)建 22
2.3.2 部件的外部導入 23
2.3.3 問題模型的修復與修改 24
2.4 屬性模塊 25
2.4.1 材料屬性 25
2.4.2 截面特性 26
2.4.3 梁的截面特性 27
2.4.4 特殊設置 27
2.5 裝配模塊 29
2.5.1 部件實體的創(chuàng)建 30
2.5.2 部件實體的定位 31
2.5.3 合并/切割部件實體 33
2.6 分析步模塊 34
2.6.1 設置分析步 34
2.6.2 定義場輸出 40
2.7 載荷模塊 41
2.7.1 載荷的定義 41
2.7.2 邊界條件的定義 43
2.7.3 設置預定義場 45
2.7.4 定義載荷工況 46
2.8 相互作用模塊 47
2.8.1 相互作用的定義 47
2.8.2 定義約束 49
2.8.3 定義連接器 49
2.9 網(wǎng)格模塊 51
2.9.1 定義網(wǎng)格密度 51
2.9.2 設置網(wǎng)格控制 52
2.9.3 設置單元類型 53
2.9.4 劃分網(wǎng)格 54
2.9.5 檢查網(wǎng)格 58
2.9.6 提高網(wǎng)格質(zhì)量 59
2.10 分析作業(yè)模塊 61
2.10.1 分析作業(yè)的創(chuàng)建和管理 61
2.10.2 網(wǎng)格自適應 63
2.11 可視化模塊 64
2.11.1 顯示無變形圖和變形圖 64
2.11.2 繪制云圖 66
2.12 本章小結 67
第3章 INP文件和單元介紹 68
3.1 輸入文件的組成和結構 68
3.2 INPUT文件的書寫規(guī)則和外部導入 70
3.2.1 書寫INPUT文件的語法和規(guī)則 70
3.2.2 從外存儲器中引入模型或歷史數(shù)據(jù) 72
3.2.3 文件的執(zhí)行 72
3.3 簡單INP文件實例詳解 72
3.3.1 懸臂梁 72
3.3.2 孔平板分析 74
3.4 文件的類型介紹和常用指令 77
3.5 單元介紹 81
3.5.1 單元族 82
3.5.2 自由度 82
3.5.3 結點數(shù)目——插值的階數(shù) 83
3.5.4 數(shù)學描述(Formulation) 84
3.5.5 積分 84
3.6 本章小結 85
第4章 結構靜力學分析及實例詳解 86
4.1 線性靜態(tài)結構分析概述 86
4.2 結構靜力學分析步驟 87
4.2.1 靜力學分析的步驟 87
4.2.2 靜力學分析特點 88
4.3 書架結構靜力分析 88
4.3.1 問題描述 88
4.3.2 創(chuàng)建部件 88
4.3.3 組裝部件 90
4.3.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91
4.3.5 設置分析步和輸出變量 92
4.3.6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93
4.3.7 劃分網(wǎng)格 95
4.3.8 提交作業(yè) 96
4.3.9 后處理 96
4.4 橢圓夾雜平板二維靜力分析 100
4.4.1 問題描述 100
4.4.2 創(chuàng)建部件 100
4.4.3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102
4.4.4 定義裝配件 104
4.4.5 設置分析步和輸出變量 104
4.4.6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105
4.4.7 劃分網(wǎng)格 106
4.4.8 提交作業(yè) 108
4.4.9 后處理 108
4.5 彈性體的基本假設 112
4.6 本章小結 112
第5章 軸對稱結構靜力學分析 113
5.1 軸對稱結構靜力分析 113
5.1.1 軸對稱結構的特點 113
5.1.2 對稱結構分析要素 114
5.2 薄壁圓筒在切削力下的應力分析 114
5.2.1 問題描述 114
5.2.2 創(chuàng)建部件 115
5.2.3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115
5.2.4 定義裝配件 116
5.2.5 設置分析步和輸出變量 118
5.2.6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119
5.2.7 劃分網(wǎng)格 121
5.2.8 提交作業(yè) 122
5.2.9 后處理 122
5.3 長柱形天然氣罐在內(nèi)壓作用下的靜力分析 127
5.3.1 問題描述 128
5.3.2 軸對稱模型線分析 129
5.3.3 軸對稱模型平面分析 139
5.3.4 三維旋轉(zhuǎn)殼結構分析 146
5.4 本章小結 153
第6章 接觸問題分析 154
6.1 非線性問題分類 154
6.2 接觸分析介紹 155
6.3 接觸分析快速入門實例—— 平壓頭與平板的接觸分析 155
6.3.1 問題描述 155
6.3.2 創(chuàng)建部件 156
6.3.3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157
6.3.4 定義裝配件 158
6.3.5 劃分網(wǎng)格 159
6.3.6 設置分析步 159
6.3.7 定義接觸 161
6.3.8 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 163
6.3.9 提交分析作業(yè) 166
6.3.10 后處理 166
6.4 ABAQUS中的接觸分析 168
6.5 接觸對的定義 169
6.6 有限滑移和小滑移 170
6.7 接觸屬性的定義 172
6.8 接觸面的過盈量 173
6.9 MSG文件中的迭代信息 175
6.10 接觸分析中的收斂問題 178
6.11 卡鎖結構裝配過程的模擬 184
6.11.1 問題描述 184
6.11.2 問題分析 184
6.11.3 繪制草圖 184
6.11.4 創(chuàng)建部件 185
6.11.5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186
6.11.6 定義裝配件 187
6.11.7 劃分網(wǎng)格 187
6.11.8 設置分析步 188
6.11.9 定義接觸 189
6.11.10 定義邊界條件 191
6.11.11 提交分析作業(yè) 192
6.11.12 后處理 192
6.12 本章小結 196
第7章 材料非線性問題分析 197
7.1 材料非線性分析庫簡介 197
7.1.1 塑性 197
7.1.2 超彈性 200
7.1.3 粘彈性 201
7.2 纖維拉拔過程分析模擬 201
7.2.1 問題描述 202
7.2.2 創(chuàng)建部件 203
7.2.3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204
7.2.4 定義裝配件 205
7.2.5 劃分網(wǎng)格 206
7.2.6 設置分析步 207
7.2.7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208
7.2.8 提交分析作業(yè) 210
7.2.9 后處理 210
7.3 基底上的薄膜撕脫過程分析 211
7.3.1 問題描述 211
7.3.2 創(chuàng)建部件 212
7.3.3 定義材料屬性 213
7.3.4 裝配部件 215
7.3.5 設置分析步 215
7.3.6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217
7.3.7 劃分網(wǎng)格 218
7.3.8 結果分析 220
7.3.9 后處理 221
7.4 本章小結 224
第8章 結構模態(tài)分析詳解 225
8.1 動力學概述 225
8.1.1 動力學分析簡介 225
8.1.2 動力學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226
8.1.3 模態(tài)分析 229
8.2 結構模態(tài)分析的步驟 230
8.2.1 進行模態(tài)分析的功能 230
8.2.2 模態(tài)分析的步驟 230
8.3 固定結構的振動模態(tài)分析 231
8.3.1 問題描述 231
8.3.2 問題分析 232
8.3.3 創(chuàng)建部件 232
8.3.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234
8.3.5 定義裝配件 236
8.3.6 設置分析步和歷史輸出變量 236
8.3.7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237
8.3.8 劃分網(wǎng)格 238
8.3.9 結果分析 239
8.3.10 后處理 240
8.4 薄殼零件結構的模態(tài)分析 243
8.4.1 問題描述 243
8.4.2 問題分析 243
8.4.3 創(chuàng)建部件 244
8.4.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245
8.4.5 定義裝配件 246
8.4.6 設置分析步和歷史輸出變量 246
8.4.7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248
8.4.8 劃分網(wǎng)格 248
8.4.9 結果分析 249
8.4.10 后處理 250
8.5 貨物吊車—— 動態(tài)載荷分析 252
8.5.1 問題分析 252
8.5.2 部件結構 253
8.5.3 定義單一桁架的幾何形狀 253
8.5.4 定義第二個桁架結構的幾何形體 254
8.5.5 創(chuàng)建交叉支撐的幾何形體 255
8.5.6 定義梁截面性質(zhì) 256
8.5.7 創(chuàng)建梁截面 256
8.5.8 定義梁截面方向 257
8.5.9 創(chuàng)建裝配件和分析步 257
8.5.10 定義約束 258
8.5.11 模擬在桁架和交叉支撐之間的鉸接 258
8.5.12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259
8.5.13 創(chuàng)建網(wǎng)格 260
8.5.14 提交作業(yè) 260
8.5.15 后處理 260
8.6 本章小結 261
第9章 結構諧響應分析詳解 262
9.1 諧響應分析概述 262
9.2 諧響應分析流程 263
9.2.1 施加簡諧載荷與求解 264
9.2.2 求解方法 265
9.2.3 查看結果 266
9.3 雙—質(zhì)量—彈簧系統(tǒng)的諧響應分析 266
9.3.1 問題描述 266
9.3.2 問題分析 266
9.3.3 創(chuàng)建部件 267
9.3.4 創(chuàng)建屬性 267
9.3.5 定義裝配件 268
9.3.6 設置分析步和輸出變量 268
9.3.7 定義相互作用 269
9.3.8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270
9.3.9 結果分析 272
9.3.10 后處理 274
9.4 梁—集中質(zhì)量結構的諧響應分析 277
9.4.1 問題描述 278
9.4.2 問題分析 278
9.4.3 創(chuàng)建部件 278
9.4.4 創(chuàng)建屬性 279
9.4.5 定義裝配件 281
9.4.6 設置分析步和輸出變量 281
9.4.7 定義相互作用 282
9.4.8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283
9.4.9 劃分網(wǎng)格 285
9.4.10 結果分析 286
9.4.11 后處理 287
9.5 本章小結 290
第10章 結構熱分析詳解 291
10.1 熱分析簡介 291
10.1.1 ABAQUS可以求解的熱學問題 291
10.1.2 傳熱學基礎知識 292
10.1.3 熱應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295
10.2 長方體的熱傳導和熱應力分析 297
10.2.1 問題描述 297
10.2.2 創(chuàng)建部件 298
10.2.3 定義材料屬性 299
10.2.4 定義和指派截面屬性 300
10.2.5 裝配部件 301
10.2.6 設置分析步 301
10.2.7 定義相互作用 302
10.2.8 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 303
10.2.9 劃分網(wǎng)格 304
10.2.10 結果分析 306
10.2.11 后處理 307
10.3 罐與接管的熱分析 312
10.3.1 問題描述 312
10.3.2 問題分析 312
10.3.3 創(chuàng)建部件 312
10.3.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317
10.3.5 定義裝配件 318
10.3.6 設置分析步 319
10.3.7 定義相互作用 321
10.3.8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322
10.3.9 劃分網(wǎng)格 323
10.3.10 提交作業(yè) 325
10.3.11 后處理 325
10.3.12 INP文件 327
10.4 本章小結 328
第11章 結構多體系統(tǒng)分析詳解 329
11.1 ABAQUS多體系統(tǒng)分析 329
11.1.1 ABAQUS進行多體系統(tǒng)分析模擬步驟 329
11.1.2 ABAQUS/CAE進行多體系統(tǒng)分析需要注意的問題 329
11.2 ABAQUS連接單元和連接屬性 330
11.2.1 ABAQUS中使用連接單元的步驟 330
11.2.2 連接單元邊界條件和載荷 330
11.2.3 連接單元行為 331
11.2.4 ABAQUS的連接屬性 332
11.3 風力發(fā)電機葉片旋轉(zhuǎn)過程模擬 337
11.3.1 問題的描述 338
11.3.2 問題分析和求解 338
11.3.3 創(chuàng)建部件 340
11.3.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341
11.3.5 定義裝配件 342
11.3.6 劃分網(wǎng)格 343
11.3.7 定義參考點和基準坐標系 344
11.3.8 定義集合 345
11.3.9 定義約束 346
11.3.10 定義連接屬性和連接單元 348
11.3.11 設置分析步和歷史輸出變量 349
11.3.12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351
11.3.13 提交作業(yè) 351
11.3.14 后處理 352
11.4 四桿連接機構分析 354
11.4.1 問題描述 355
11.4.2 問題分析 355
11.4.3 繪制草圖 355
11.4.4 創(chuàng)建部件 356
11.4.5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357
11.4.6 定義裝配件 358
11.4.7 設置分析步 359
11.4.8 定義連接屬性和連接單元 359
11.4.9 設置歷史輸出變量 362
11.4.10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363
11.4.11 劃分網(wǎng)格 364
11.4.12 提交作業(yè) 365
11.4.13 后處理 365
11.5 多體分析要注意的問題 368
11.5.1 多體分析中的過約束 368
11.5.2 選擇連接屬性和邊界條件 369
11.6 本章小結 369
第12章 ABAQUS/Explicit顯式分析 370
12.1 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概述 370
12.2 動力學顯式有限元方法 371
12.2.1 顯式與隱式方法的區(qū)別 371
12.2.2 顯式時間積分 372
12.2.3 隱式和顯式的比較 373
12.3 ABAQUS/Explicit解決的問題 374
12.4 侵徹動力問題的分析 375
12.4.1 問題描述 375
12.4.2 問題分析 376
12.4.3 創(chuàng)建部件 376
12.4.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377
12.4.5 定義裝配件 378
12.4.6 設置分析步和歷史輸出變量 378
12.4.7 定義接觸 380
12.4.8 定義邊界條件 382
12.4.9 定義預定義場 383
12.4.10 劃分網(wǎng)格 383
12.4.11 提交作業(yè) 385
12.4.12 后處理 386
12.5 圓盤結構動力學分析 391
12.5.1 頻率分析問題的描述 391
12.5.2 頻率分析過程 391
12.5.3 頻率分析后處理 396
12.5.4 瞬時模態(tài)動態(tài)分析的描述 397
12.5.5 建模要點 397
12.5.6 模態(tài)動態(tài)分析過程 398
12.5.7 模態(tài)分析的后處理 401
12.5.8 顯式動態(tài)分析描述和分析 404
12.5.9 提交分析和后處理 405
12.6 本章小結 406
第13章 ABAQUS屈曲分析詳解 407
13.1 屈曲分析概述 407
13.1.1 關于歐拉屈曲 407
13.1.2 線性屈曲分析 408
13.1.3 線性屈曲分析特點 409
13.2 線性屈曲分析過程 409
13.2.1 幾何體和材料屬性 410
13.2.2 接觸區(qū)域 410
13.2.3 載荷與約束 410
13.2.4 屈曲設置 410
13.2.5 模型求解 411
13.2.6 結果檢查 411
13.3 各種支承條件下矩形軸壓柱屈曲分析 412
13.3.1 問題描述 412
13.3.2 問題分析 413
13.3.3 創(chuàng)建部件 413
13.3.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413
13.3.5 定義裝配件 415
13.3.6 設置分析步和輸出變量 415
13.3.7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417
13.3.8 劃分網(wǎng)格 418
13.3.9 結果分析 419
13.3.10 后處理 420
13.4 薄壁鋼管在軸向壓力作用下的屈曲 423
13.4.1 問題描述 423
13.4.2 問題分析 423
13.4.3 創(chuàng)建部件 423
13.4.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425
13.4.5 定義裝配件 427
13.4.6 設置分析步和輸出變量 427
13.4.7 定義接觸和約束 429
13.4.8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432
13.4.9 劃分網(wǎng)格 433
13.4.10 結果分析 435
13.4.11 后處理 435
13.5 本章小結 436
第14章 ABAQUS用戶子程序分析詳解 437
14.1 用戶子程序簡介 437
14.2 用戶子程序接口概述 438
14.2.1 在ABAQUS中使用用戶子程序 438
14.2.2 編寫用戶子程序的條件 439
14.3 殼結構受內(nèi)壓作用的有限元模擬 440
14.3.1 問題描述 440
14.3.2 創(chuàng)建模型 440
14.3.3 定義材料和截面屬性 442
14.3.4 定義裝配件 443
14.3.5 設置分析步 443
14.3.6 定義載荷和邊界條件 444
14.3.7 劃分網(wǎng)格 445
14.3.8 結果分析 447
14.3.9 后處理 448
14.3.10 UMAT的FORTRAN程序 449
14.4 拉索構件的承載分析 453
14.4.1 問題描述 453
14.4.2 啟動ABAQUS 454
14.4.3 創(chuàng)建部件 454
14.4.4 創(chuàng)建材料和截面屬性 457
14.4.5 定義裝配件 458
14.4.6 設置分析步 458
14.4.7 定義邊界條件和載荷 459
14.4.8 劃分網(wǎng)格 461
14.4.9 提交分析作業(yè) 463
14.4.10 后處理 464
14.4.11 退出ABAQUS/CAE 466
14.4.12 UMAT子程序 466
14.5 本章小結 467
參考文獻 468
展開全部
ABAQUS 6.14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中文版 作者簡介
丁源,北航研究生,曾就職于五洲工程設計研究院,現(xiàn)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從事光機結構設計、精密機械設計工作。熟練掌握相關有限元分析軟件,已從事機械設計及仿真計算工作十余年。精通ANSYS、AUTOCAD、UG NX、SolidWorks等軟件,曾出版多部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