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傾聽花開的聲音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16638
- 條形碼:9787020116638 ; 978-7-02-01166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傾聽花開的聲音 本書特色
★肖江的這本散文隨筆集,讓我讀出了他的胸襟懷抱,感受到他的喜怒哀樂,包括沉重的童年記憶,對故鄉(xiāng)人物莫名的懷念與惆悵,可謂陽光下有陰影,欣喜中有慨嘆,行旅中有感情。甚至一本小說、一場電影、一幕話劇,都引發(fā)出詩人肖江的滄桑浩嘆。他樸素真誠地講述著這一切,用精簡的文字勾勒著沿途的風景,或許還有心中的積郁和塊壘。 肖江是一位詩人,于是,一位詩人寫的散文本身所具有的詩意,便不露聲色地隱含在文字與意境之中了。 ——高洪波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傾聽花開的聲音 內(nèi)容簡介
《傾聽花開的聲音》是一部文化隨筆集,由一百多篇短文組成。作者肖江,是一位行業(yè)內(nèi)頗有影響力的經(jīng)濟學家。這位經(jīng)濟學家用反思的眼光、感性的筆調(diào),把自己多年來對社會和人生的深沉思考,通過“文化”這條纖細而堅韌的神經(jīng),串連成幾十年的社會記憶和人生自省。在他游走世界各個角落的文化追思中,包含了對歷史的重新思忖,對記憶的挖掘與覺醒,對社會的反思,對人生的反省。理性的思考,感性的語言,使清新流暢的文字之河中時時翻騰起冷峻的水花,頗耐人尋味。部分篇章曾被央視用作解說詞。
傾聽花開的聲音 目錄
行走者的歌吟(序)
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瓦爾登湖的目光里
云臺山深處的“竹林七賢”
在江南,在同里,在退思園
西花廳盛開的海棠花
避暑山莊的秋天
被冷落的名山
巴黎的文化坐標:左岸和右岸
又見英倫
行走在“大河之舞”的故鄉(xiāng)
里約,里約
在巴拉那河與伊瓜蘇河的交匯處
薩爾塔印象
卡拉法特小鎮(zhèn)
又見布宜諾斯
草原深處的烏拉蓋
走過香格里拉之夢
從香格里拉赴稻城
亞丁,亞丁
和牡丹江一起走過夏天
茅臺鎮(zhèn)的秋天
洛杉磯的雨季
不斷遠行是一種態(tài)度
在魯迅的背影里讀魯迅
想念巴金
寂寞而永遠的“新青年”
索爾仁尼琴的遺產(chǎn)
蕭紅的呼蘭河與她的“黃金時代”
史鐵生,清平灣,地壇,我
漸行漸遠的“燃燈者”
東臨碣石誦遺篇
我的讀書生活
龍年的春天
春雪的世界
立春的日子
春,即將穿越城市
春雷
春天的期待
春夜喜雨
春的記憶,春的思索
春天的告別
夏之精靈
……
后記
傾聽花開的聲音 節(jié)選
《傾聽花開的聲音》: 云臺山是我慕名已久的地方,之所以如此,緣于一千七百年前三國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 少年時代,我從父母的書架上知曉了“建安七子”,后來,又對“竹林七賢”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成年以后,更對“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阮籍情有獨鐘,而對賢士們隱居的“竹林”也心向往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有一次游覽的機會,可惜由于當時交通條件所限,而我的時間又不允許耽擱太久,只好忍痛放棄。 在以后的歲月中,“竹林七賢”的影子常常伴隨著我。他們曠達的性格、脫俗的氣質(zhì)以及狂放不羈的生活態(tài)度不時沖撞著我緊張的工作和生活,更增添了我探訪的沖動。二〇〇七年八月,我借在鄭州舉辦第四屆華中科大“博士論壇”之機,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乘車前往云臺山,了卻我多年的夙愿。 云臺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nèi),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也是世界地質(zhì)公園和國家自然遺產(chǎn)。它還是國家5A級旅游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qū),其總面積大約一百九十平方公里。 從鄭州出發(fā)兩三個小時后,我們的汽車終于到達云臺山下。和中國許多名勝古跡一樣,又恰逢旅游旺季,到云臺山游覽的人特別多,以至于在進入核心景區(qū)的山路上形成了一條密密的人鏈。天氣十分炎熱,在“挪”完棧道之后,我終于沒有了前往其他景區(qū)的興致,便半途離開游覽人群,在一塊不太醒目的木牌指引下,向“竹林七賢”隱居的竹林走去。 在“竹林七賢”中,我尤其推崇嵇康,對阮籍和劉伶也很欣賞。嵇康為人耿直,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司馬昭政權曾多次邀其出仕,但都被其拒絕,因此為自己種下禍端。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也被當時的統(tǒng)治者視為眼中釘。 嵇康淡泊名利,但他卻有一個嗜好——打鐵,喜愛打鐵,卻不為謀生。一次,貴公子鐘會仰嵇康之名前往拜會,隨行有大批官員,嵇康見此場面甚為反感,沒有理會,依舊打鐵。鐘會待了很久,怏快欲離開,這時嵇康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說完拂袖而去。從此,鐘會深恨嵇康的傲慢,終于借機進讒言將嵇康殺害。 嵇康善鼓琴,相傳其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里學得《廣陵散》,非常喜愛,經(jīng)常彈奏,以至招引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當時與他齊名的有長他十三歲的阮籍,音樂史上有“嵇琴阮嘯”之說。但是,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卻比阮籍更有深度和風骨。 在我的印象中,無論是在政治理想還是處世態(tài)度方面,“竹林七賢”顯然不同于“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把他們的抱負和理想與當時的政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劉伶則完全對當時的政治集團持不合作的態(tài)度。而“竹林七賢”中的山濤和王戎*終忍受不住外部世界的誘惑先后投靠司馬氏集團,成為高官。 在文學造詣上,則以阮籍、嵇康為代表。 ……
傾聽花開的聲音 作者簡介
肖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理事,知名學者,博士。從政府官員到中大型企業(yè)管理者,對宏觀經(jīng)濟以及“區(qū)域經(jīng)濟一體化”有較多的關注和研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中國經(jīng)濟圈”概念并建立理論框架。從中學時代開始文學寫作,多年來筆耕不輟,文字見諸報紙雜志及網(wǎng)絡媒體。先后出版詩集《我心依舊》《青春的和弦》《與春天同行》等。該部作品系作者的首本散文隨筆集。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