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人的精神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07745
- 條形碼:9787201107745 ; 978-7-201-1077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人的精神 本書特色
中國人的精神內核是君子之道,表現在中國人身上,是一種分寸與體面。 晚清以來,國人對傳統文化產生了集體性的譴責心理,認為是國家落后的主因。受過西式精英教育的辜鴻銘,卻旗幟鮮明地反對全盤西化,呼吁“把東西方的長處結合在一起,從而清除東西界限”。有了百年的歷史縱深,今天的讀者或許能從他的文字里讀到中國人應有的樣子。 本版以1915年初版為底本全譯新譯,附英文演講稿節選。
中國人的精神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的女性、中國的語言、約翰·史密斯在中國、大漢學家、漢學、暴民崇拜教或戰爭與出路。
中國人的精神 目錄
導論:良民宗教
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的女性
中國的語言
約翰·史密斯在中國
大漢學家
漢學(一)
漢學(二)
暴民崇拜教或戰爭與出路
附錄:《中國人的精神》英文演講稿(節選)
中國人的精神 節選
中國人的精神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首先,請允許我就今天下午要討論的主題略做解釋。我將這篇論文的主題定為"中國人的精神",并不僅僅是指中國人的性格特點。關于中國人的性格特點,之前已多有論述,但我認為這些描述或列舉,于我們了解中國人的內在精神氣質并無助益,對此,相信諸位也有同感。此外,即便是講中國人的性格特點,也不可能一概而論。諸位知道,中國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差異之大,就好比德國人與意大利人之迥然有別。
我所講的中國人的精神,是指深深植根于中國人頭腦、脾性和情緒之中,作為中國人生存之本,并將其與所有其他民族,特別是與現代歐美人區別開來的那種精神。或許,我應該將我要討論的主題稱作"中國式的人格",這樣*能表達我的本意。或者,說得再簡單和直白些,就叫真正的中國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中國人?此刻探討這個話題尤為有趣,對此相信諸位與我必有同感。此刻在中國,我們環顧四周,看到的是中國式的人格--真正的中國人--正迅速地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型的人格--所謂革新的或現代的中國人。因此我建議,在中國式的人格、真正的中國人徹底消失于世界之前,我們應當*后端詳一番,看看能否在他身上找到什么天性、特質,那種特質使他從本質上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也區別于我們今天所見的新型的中國人。
在傳統的中國式人格中,首先會打動你的,是他性格里毫無強橫、野蠻或暴虐的成分。借用一個形容動物的詞匯,可以說,真正的中國人是一種馴養動物。即使從一個中國社會*底層的人為例,你也會同意我的說法,即,與歐洲社會同樣階層的人相比,他身上的動物性、野蠻性(德語叫"動物野性")都更弱。在我看來,真正能概括諸位對于中國式人格總體印象的詞,是英文中的"Gentle",即"溫良或文雅"。我所講的溫良或文雅,并非指天性柔弱或消極順從。已故的麥高恩博士曾講:"中國人的溫良,并非那種飽受蹂躪、心灰意冷的民族的溫良。"我講的溫良或文雅,是指沒有蠻橫、強硬、粗野或暴戾,沒有任何令你不快的東西。可以說,在真正的中國式人格中,有一種沉靜、理智、節制的柔美,如同一塊韌性良好的金屬呈現的質感一樣。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即使他有什么體格或道德上的缺陷,這缺陷也會由于其精神氣質的溫文爾雅而獲得補救,或至少得以弱化。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野,但粗野中沒有卑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丑
陋,但丑陋中沒有兇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沒有強橫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愚笨,但愚笨并不至于荒唐;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精明,但精明中并未深藏惡意。總而言之,哪怕是在真正的中國人的身體、頭腦和性格的缺點與瑕疵中,也沒有令你深惡痛絕的成分。你很難在老派中國人里,哪怕是*底層的中國人里,找到讓你極其厭惡的類型。
我曾提到,中國式的人格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溫良,是那種難以言喻的文雅。當你深入分析真正的中國人這種難以言喻的溫良品質時,會發現,這是同情與智能兩相結合的產物。我曾將中國式的人格類比為馴養動物。馴養動物在哪方面有別于野生動物呢?我們認為,是它更通人性。人又在哪方面區別于動物呢?我們認為,是智能。不過,馴養動物的智能并非思維的智能,它既不基于思維推理,也非基于本能,不是狐貍那種總知道去哪兒能找到小雞吃的動物本能。像狐貍這種源自本能的智能,但凡是動物都具備,野生動物自然不例外。馴養動物那種可被稱作"通人性的智能"的東西,迥然有別于狐貍式或動物性的智能。馴養動物的智能,不基于思考,也不出自本能,而是出于同情,出于一種愛與依戀的感情。一頭純種的阿拉伯馬能理解它的英國主人的指令,不是因為它懂英語語法,也不是它對英語有什么天分,而是因為它愛主人、依戀主人。這就是我所講的人的智能,而非僅僅是狐貍式或動物性的智能。正是這種"人性特質",使馴養動物區別于野生動物。同樣,正是擁有這種富于同情心的、真正的人性智能,使真正的中國人具備了中國式的人格,擁有了那種難以言喻的溫良爾雅。
中國人的精神 作者簡介
辜鴻銘(1857-1928),學者,翻譯家。祖籍福建同安,出生于英屬檳榔嶼的華僑世家。少年游學歐洲,英、法、德語功底深湛。而立之年歸國,任張之洞幕僚十七年。民國初年任北大教授,晚年赴日本講學,病逝于北京。辜鴻銘早年接受傳統西式精英教育,歸國后即服膺于孔孟儒學,在五四以前長期在西方媒體上為中國發聲,維護國家形象和傳統文化。1915年《中國人的精神》出版后,辜氏受到西方思想界的廣泛推崇,與泰戈爾一起被譽為東方哲學的兩位代表人物。
李靜,生于1982年,譯者,出版人。外交學院經濟學學士、法學碩士。工作曾輾轉于北京、巴西和俄羅斯,現旅居美國。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