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駘日-中國節日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294647
- 條形碼:9787511294647 ; 978-7-5112-9464-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駘日-中國節日志 本書特色
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民族重要的標志性文化,是在一定的時間節點上民眾生存智慧、家國理想、社會傳統維系機制的集中體現。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關系著文明脈絡的延續、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社會發展的和諧。我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趙心愚、李玉琴主編的《中國節日志(駘日)》以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傳統節日(包括慶典、祭會)為對象,對節日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全面、客觀、規范的記錄。這是我國迄今為止對傳統節日*大規模的記錄,是中國首部節日專志,是21世紀初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集大成者。
駘日-中國節日志 內容簡介
嘉絨藏族作為藏族的一支,主要居住于川西北大渡河流域以及岷江上游流域,其歷史悠久,文化獨特。其中,駘日是嘉絨藏族為祭祀其降魔英雄阿米格冬而形成的一個古老的紀念性節日。嘉絨藏區宗教氛圍濃厚,深厚的苯教文化底蘊是產生和傳承阿米格冬文化的土壤。《中國節日志 駘日》通過對駘日的起源和變遷、基本內容和過程、意義和功能等的記述與分析,如實展現出駘日習俗的豐富內涵,歷史發展中的演變過程及現狀,以及這一古老節目背后的原始古樸的信仰特點與思維模式。
駘日-中國節日志 目錄
一、駘日及其分布區域
二、嘉絨藏族的自然環境、歷史和社會文化
三、駘日的起源、變遷及地區差異
四、駘日的基本內容和過程
五、駘日的意義和功能
志略
一、節日時空
十月十三與十一月十三
鍋莊
土司官寨
神山
佛塔
嘉絨民居
二、組織
廚主
道師
寨首
三、節日緣起
阿米格冬
四、儀式活動
殺年豬
粉飾碉房
供祭甲烈
誦頌詞
煨桑
打火仗
跳大鍋莊
立神樹
踢毽子
八歲孩童儀式
宗教性禁忌
禮儀性禁忌
五、表演藝術與口頭傳統
達爾嘎底
達爾嘎仁
哈瑪舞
陸嘎爾
頌歌
酒歌
情歌
嘉絨民間故事
阿米格冬的故事
六、游藝娛樂
跳小鍋莊
脖力比賽
套人
掰手勁
拔腰或互背
送禮
賀喜或集會
七、節日用品
糌粑
茶
甲烈
火燒饃饃
供物模板
火燒饃饃印章
面片
搓搓面
包子
養面樁樁
多谷飯
酸菜
香豬腿
青稞酒
鍋莊服飾
丹巴服飾
馬爾康服飾
小金服飾
理縣服飾
磽磧服飾
八、節日文獻
扎西朗嘉絨藏族史料
嘉絨地區駘日節和觀山節的由來及其傳說遺址
四川民俗大典
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社會歷史調查
阿壩州藏族羌族文化藝術志
嘉絨藏族的節日文化
嘉絨文化研究
調查報告
2012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聶呷鄉喀卡村香古調查報告
2012年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白灣鄉大石凼村代汝調查報告
2012年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腳木足鄉孔龍村駘日調查報告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巴底鄉邛山村嘉絨思兒調查報告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聶呷鄉香古刷白泥巴習俗調查報告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巴底鄉邛山村嘉絨思兒節慶樂舞調查報告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