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雜文 現代部分 卷七 胡風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452968
- 條形碼:9787553452968 ; 978-7-5534-529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雜文 現代部分 卷七 胡風集 內容簡介
《中國雜文(現代部分 卷七):胡風集》收錄了作者的雜文代表作《作家與草莓》、《“西崽哲學”》、《戰爭與和平》、《辯證法與江湖訣》、《“過去的幽靈”》、《藹理斯法朗士時代》、《略談“小品文”與”漫畫”》、《存文》、《流氓哲學》、《兩種童話》、《“栽贓問罪法”新解》等四十余篇,作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文藝理論家,他和魯迅的關系密切,并受魯迅思想的影響,主張講求人性、人道和個性。
中國雜文 現代部分 卷七 胡風集 目錄
“西崽哲學”
戰爭與和平
辯證法與江湖訣
“過去的幽靈”
藹理斯·法朗士·時代
略談“小品文”與“漫畫”
存文
流氓哲學
兩種童話
亡國奴諸相
冬夜通信
由“人性”到“互利”
憶矢崎彈
即令尸骨被炸成了灰燼
把目光放到“戰壕”以外
寫在昏倦里
《過客》小釋
斷章
從“劇本荒”想起的
文學上的“五四”
棘源村斷想
棘源村斷想(其二)
“栽贓問罪法”新解
“舉一個例”
秋窗散記
致反法西斯的敬禮
半侖村斷想
由現在到將來
現實主義在今天
論“大國之風”種種
天才
關于“善意的第三人”
空洞的話
寫于不安的城
代替慶賀的話
魯迅還在活著
中國雜文 現代部分 卷七 胡風集 節選
《中國雜文(現代部分 卷七):胡風集》: 作家與草莓有人說,某一社會層出身的作家只能寫出那一社會層的作品,因為他們不能不忠實于他們的生活。 這高論,驟然一看,是大可以使人佩服的。無論怎樣“橫暴”的批評家,總不至于“命令”作家去說假吧。 但過細想一想,又覺得有些懷疑。**,照這個說法,好像一個人的社會存在狀況,是被閻羅王前生注定了,不能變動似的,但實際上的情形卻不一定如此。譬如說,富裕的農民變成苦力,學生進工廠,還有極端的例子,大學生拖黃包車。固然,文學家是國民中的優秀分子,應該從心所欲,但如果他或她也是社會的存在的話,怎樣能夠永遠“泰山石敢當”地坐在花香鳥語的地帶里呢?第二,某一社會層的作家卻并不一定能夠懂得那個社會層的生活。同樣,雖然不是那個社會層出身,卻能向那個社會層突進,而融合,而成長,如像法捷耶夫,巴比塞,小林多喜二……這關鍵在什么地方呢?說出來是一樣的話,是在乎作家忠實或不忠實于生活這一點。但也有點不同,這里所說的生活,不是指的僅僅從狹小的經驗上所設定的永久不變的抽象東西,而是指的與動的社會相關聯的實踐。而這里面就包含有人的認識之能動的作用。 ……今天讀到七月份《中央公論》上的立野信之的《草莓》。在這樣的暑天,看到“草莓”這個名詞,就很容易聯想到“草莓牛奶”那樣好的解渴食品的。但這小說里面卻沒有一點這樣的香氣。有的是,以種草莓這件事為故事構成的主眼,農村經濟的變遷,農民的困苦,由困苦和拼命的勞動所引起的悲劇,以至覺醒的經過。這里面,關于農村社會結構的解剖,關于各種種植問題如肥料氣候的說明,關于農民感情的刻畫,都不是專憑一點經驗可以做得到的。不用說,立野氏是一個知識分子,但他的創作活動并沒有被小的經驗范圍所囚住。這小說,說明了他的努力。 然而,我們的“作家”除了坐在房里在白紙上高揭起什么旗子一類的大文以外,關于草莓研究之類的事,是不屑一顧的。 一九三三年七月“西崽哲學”友人K君,寄居在某白俄弄堂內的一家亭子問里。那家的西崽(即直譯的仆歐),是一位了不起的國粹主義者。譬如說,他雖然會說大英語,但他告訴K君,“依然照鄉間的老規矩,一天兩頓飯”。一天兩頓飯并不為奇,但他卻根據的是“老規矩”,這種不忘國粹的做人的態度,當今之世,卻非大大地獎勵不可的。 *近,因了鄉間的大水和騷動,這西崽的尖腳老婆帶著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子跑到上海來了。上海的繁華雖然使孩子招架不來,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不久就和鄰居的小伴侶們混在一塊了。然而,綠眼睛黃頭發的小伴侶們,在玩的時候固然非常高興,但他們娘老子教給他們的“上等種”和“上等人”的驕傲,一有機會就會馬上爆發出來,使這個小辮子,破襠褲,臉黑得和南洋土人一樣的生客狠狠地吃一頓被“懲罰”的苦。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的西崽就為難了;他不能不尊敬他的芳鄰,但他也愛他的小兒子……。 ……
中國雜文 現代部分 卷七 胡風集 作者簡介
胡風(1902—1985),湖北省蘄春縣人,原名張光人,筆名谷非、高荒、張果等。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1925年進北京大學預科,一年后入清華大學英文系。1929年到日本東京,就讀于慶應大學英文科。曾編輯《木屑文叢》《海燕》《七月》《希望》等雜志,著有詩集《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里面》《逆流的日子》等,散文集《人環二記》,譯文集《人與文學》等。1949年起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其間寫有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等。1953至1954年,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