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梅蘭芳全集-(全八卷)-(附贈梅蘭芳老唱片全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3362
- 條形碼:9787104043362 ; 978-7-104-0433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梅蘭芳全集-(全八卷)-(附贈梅蘭芳老唱片全集) 本書特色
梅蘭芳先生是我國戲劇史上一位創流派、開風氣、言傳身教、領袖群倫的藝術大師。他本身就是一部大書,他的精神品格、藝術造詣、非凡經歷,給后世研究京劇藝術者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價值。 梅蘭芳(1894—1961),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 10月10日上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我國“十二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由梅葆玖先生擔任名譽主編,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謹教授擔任主編的《梅蘭芳全集》在京發布。首發式上,梅蘭芳先生的親屬、相關領導、專家學者一同交流,共同見證了這部存世經典的問世。 梅蘭芳先生一生著述甚豐,既有《舞臺生活四十年》《我的電影生活》《東游記》等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單行本,也有梅蘭芳幾十篇重要文章結集而成的《梅蘭芳藝術散論》等。我社在誕生之初(1957年),有幸保存下大量關于梅蘭芳的典籍,并出版梅先生的多部著作,這對我社確立在戲劇藝術、戲劇教育、戲劇研究、戲劇演出等領域的專業地位,以及對中國戲劇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此次出版的《梅蘭芳全集》全面整理了梅先生一生的著述,總結了梅派的藝術成就。全集共八卷(200余萬字),并配有中國唱片總公司出品的《梅蘭芳老唱片全集》(12張光盤)。本全集由梅葆玖作序,糾正了之前其他類似版本的大量錯訛,并首次收錄了梅蘭芳先生大量未曾面世過的書信與演講稿,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與權威的學術研究價值。 本書歷時三年,重新挖掘、整理梅蘭芳先生的文字資料,從多個側面展現了梅蘭芳不同時代的著作風貌,以為梅蘭芳研究提供更翔實和豐富的資料,開辟新的研究路徑。 ◇ 一是新發現了著述、史料與文獻。梅蘭芳各個時期散見于各類報刊的文章非常之多,其中全集編纂過程中新發現的就有200多篇。在整理過程中,編者還發現了梅蘭芳訪蘇前中華民國駐蘇使館與梅蘭芳就訪演事宜的來往電報50余封,對展現梅氏當年訪蘇的真實情況提供了**手資料。這些文章和資料此前從未結集出版過,也是出版全集的重點和*富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之處。 ◇ 二是對之前出版的梅蘭芳作品進行了錯訛糾校。在挖掘史料的過程中,編者還發現,此前出版過的各個版本的梅蘭芳有關著述,均因為社會背景、歷史原因等被不同程度地增刪過。此次整理,編者本著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原則,將以原初文字為基礎適當校注,把不同版本予以對照,為研究者提供多側面多角度的資料。 ◇ 三是《梅蘭芳全集》精裝版附贈了中國唱片總公司首次整理并出品的《梅蘭芳老唱片全集》。《梅蘭芳老唱片全集》是在梅蘭芳逝世后,出版界**次對這份珍貴遺產進行全面集理,12張CD囊括了梅先生1936年之前灌制的全部唱片,共169面粗紋唱片,包括42個劇目,記錄了梅先生繼承、加工的傳統戲和創作新排的個人本戲之精彩片斷,是梅先生藝術鼎盛時期演劇活動的縮影,尤其是梅先生1936年演出的《生死恨》的實況唱片,更彌足珍貴。
梅蘭芳全集-(全八卷)-(附贈梅蘭芳老唱片全集) 內容簡介
《梅蘭芳全集》分為八卷,這里簡單介紹這八卷的內容。 前三卷收錄的是1919年3月至1961年梅蘭芳署名發表的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單篇文章251篇,其中也包括部分梅蘭芳逝世后發表的遺稿。在這一部分,還特別附錄了近50篇各類報刊的梅蘭芳專訪,這些專訪的主體都是梅蘭芳的談話,從中均能看到他的見解與思想。 從第四卷到第六卷的三卷,是*能代表梅蘭芳藝術思想的《舞臺生活四十年》。梅蘭芳從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計劃撰寫回憶錄,并且以《四十年戲劇生活》和《綴玉軒回憶錄》為題,在雜志上發表過零星幾篇,但是因時局動蕩,他撰寫回憶錄的計劃很快中斷了。直到1950年,生活重歸安定,他的回憶才開始在《文匯報》上系統地連載。1952年和1954年,平明出版社分別將這些文章結集出版,是為《舞臺生活四十年》的一、二集;1958年以后,梅蘭芳改在《戲劇報》和《戲劇論叢》繼續發表他的回憶錄,這些文章后來被收錄為《舞臺生活四十年》的第三集,由中國戲劇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需要說明的是,梅蘭芳這部回憶錄的一、二集在平明出版社正式出版時,由記錄整理者做了大量的修改訂正,因此與報紙上連載的原文差異很大;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和1961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分別重版該書,又出現了很多新的差異。因此,這部書尤其前兩集的版本相當復雜,其中或大或小的不同,部分固然是由于史料訂正所致,但是也有相當部分改動,并不見得都與史實有關。為尊重歷史,我們對不同版本的《舞臺生活四十年》做了詳盡的比對校訂工作,并且將《文匯報》上連載的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全文附上,作為本書的第六卷,以*大限度地呈現出這部重要著作的演變過程。 本書的第七卷,收錄梅蘭芳的《東游記》和《我的電影生活》,這兩部著作同樣是先在報刊連載,然后才結集成書的;從連載到成書,也有不少變化,我們均一一予以校訂,在書里做了詳盡的附注。該卷還收入梅蘭芳生前未完成的《梅蘭芳游俄記》,根據提供這份珍貴資料的許姬傳的說明,這只是該書的上集,因事務繁雜,梅蘭芳始終未能完成后半部分,只能以這樣的方式面世。 本書第八卷收錄梅蘭芳的詩詞、書信等,這部分文獻來源駁雜,搜尋輯錄極為不易,考證與甄別的難度也很大。本書盡可能附上引征的出處,至于這些文獻的真偽正誤,恐怕仍存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要敬請有識者賜教。其實,前面七卷的整理搜集工作中,也難免還有疏漏,畢竟這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我們的見識和能力均多有不逮,諸多未能盡如人意的缺憾需要彌補。因此,對我們而言,本書的出版只是完成了這一項目的**階段,它的*終完善,還有待專家學者以及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梅蘭芳全集-(全八卷)-(附贈梅蘭芳老唱片全集) 目錄
前言
**卷
編校說明
1919年3月-1927年4月
《梅母陳太君八十壽言》序
赴日演劇前的臨別贈言
中國戲曲之盛衰及其技藝之變遷
花雜談
1930年1月-1937年
《梅蘭芳歌曲譜》序
促進文明人類*懇切希望的和平
——九三零年在美國波摩那大學接受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證書時的講演
在哈爾飛戲院開幕儀式上的演說
歡送程硯秋赴歐游學之歡送詞
國劇學會宣言
成立國劇學會的意義及使命
在國劇傳習所開學儀式上的講話
在國劇傳習所之一課
梅浣華先生講授之唱法
劇舞筆記
旦角的化裝術
《國劇身段譜》序
梅蘭芳談赴俄行程
——因改道不得不婉謝日方招待
參加蘇聯對外文化協會午餐會答謝詞
在上海各界名流歡迎游俄歸來茶會上的演說
在杭州義演鏡湖茶話會上的致詞
在杭州義演鏡湖茶話會上的答詞
誠意來應付,虛心來研究
《霸王別姬》之舞劍
國劇化裝術之一部
1942年-1948年
《同光朝名伶十三絕傳略》序
四十年戲劇生活
綴玉軒回憶錄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附錄
梅蘭芳年譜
梅蘭芳全集-(全八卷)-(附贈梅蘭芳老唱片全集) 節選
候老生嗽聲起,再轉身先看老生作何表情,然后再看看自己身上,始知巾墜地下,以右手扶鬢,左手扶右肘節,作看巾狀,再用左手一指,即將雙肘屈起,隨右腳扭捏跑向前(必頭腰活動始能好看,因此為小姑娘之身段),至巾端隨分雙手,蹋右腳以左手撿起再用右手交于左肩上;疾跑數步至巾伸起,急走三步應三小鑼,再作折腰狀。轉回身看老生以手作暗語,意似“你起來,不要踩著我的桌巾”。老生看看不理會,然后又以手揚起,拜拜老生,老生仍不理,此時作氣狀,一踞將巾放地下,轉身回去,聽老生一嗽,再轉身看,則其不踩巾,看看老生作撿狀,而老生亦作欲踩狀,則用右手遮口一笑,疾跑如前狀拾巾,應三小鑼,折腰。再看看老生無可奈何,眼往上翻作想狀,再一點頭,走至老生跟前,用手往前一指,好像說“那邊有件東西”,隨用左手一推,候老生抬起,即以雙手執巾起左云手,轉身將巾由面前套背上,隨跳右腳回頭喊“啐”跑下。 二本《虹霓關》之“思春”與“擎茶” 《虹霓關》之丫環,老先生孫怡云講,本是東方氏之乳娘,昔為老旦應行,近因添出許多情節,故改為閨門旦。東方氏出場念引子,定場詩,話白完后,叫起原板,唱至第三句叫板.由胡琴拉小過門作春困狀,兩手相揉伸懶腰向左打哈唏,以右手靠椅背墊頭,左手槌腰,沖嘴三次應三小鑼。睜眼揉手作神想狀,慢慢向右伸懶腰,以右手墊椅背枕頭再困,沖嘴三次,揉手擦眼彈垢作回憶狀,意似剛才兩軍陣前,遇見那個美貌王伯黨,被我用計擒來,如何才能夠成為夫婦呢?將手卷左右兩翻,右腿邁過右腿,將手卷起,一端用日銜著,一端按于膝上復作情思狀,停片時忽然想起:我與他交鋒時銜著一彩球,是這樣美麗,這樣可愛,但是放在哪去呢?急在左右袖口尋看皆無有,立起搓手作焦急狀,復搓臂部,兩手一拍同時齊往腹部一拍,似焦急萬分狀,但在拍腹部時,忽然一驚,再嫣然一笑,則彩球在此矣。 此時竊在兩旁四顧,右手扶椅背,右腿邁于左腿之上,右手伸入腰作掏彩球狀,忽然一驚愕,神思極鎮靜,似門外有響聲,躡足至門外作探視狀,以右手搖向臺,似告無有何人,此時平心靜氣掏彩球如前狀,抓著彩球往外一撒應一鑼,急忙收回,再躡足至門外作探視狀,無有人,轉身把彩球拿出,交右手,以左手比大拇指,再交左手以右手比大拇指,意似真漂亮的人兒;再用鼻一聞,一笑。回想到兩軍陣前(以右手比二指),我二人交鋒,是這樣被我一翻身,把彩球銜到嘴里,再用手往嘴里一摸,彩球不翼而飛矣,作焦急狀(在比二人交鋒之時把彩球夾于左腋下,至比鷂子翻身過去,把球掉地下)。隨走弧形至下場門在地下尋找,再由左轉身,注視地下之彩球,用手卷掩嘴一笑,再作恨狀,左右手旋轉三指,透左步拾起彩球,由一“啊”字叫起胡琴快拉,隨磋步揚手作得意狀,將近下場,急由左轉身應一鑼,似聽及外面之腳步聲,急把彩球藏起,躡足出門,往下場門一望,無人,進門把彩球掏出,用兩手拇指比,口念好一個王伯黨,把彩球蕩揚成圈,至上場門引丫環出來。丫環左手托盤,托盤之姿式,將中指與無名指屈于手心,而拇指與食指小指成鼎足之式。托起茶盤,與肩平形,右手繞線穗子。或腰巾作圈順夫人之彩珠跑上,至夫人跑臺口,丫環似驚覺夫人有畸形之動作,而夫人亦驚覺似有人竊聽,伸頸巡視,丫環則跑回于上場門蹲下,把盤子交于右手,似恐夫人驚知。夫人出門往下場門巡視,丫環乘此隙進門把茶盤放于桌上,鬼鬼祟祟恐人知覺,先在室中四下巡看,后在椅子右邊掀開椅墊,無有,再轉椅左邊掀開椅墊,亦無有,此時夫人上場門巡視回來,而丫環則退至椅后,慢慢縮下。夫人覺室外無人,始放心把彩球掏出嗅而贊日:好一個王伯黨,好一個王伯黨。丫環乘此機會在背后偷看作羞狀,隨把茶盤托起而擎之,但眼神須往前看,夫人噩然,慢慢顧丫環,而丫環亦斜視之,不覺四目相對,嫣然一笑。夫人將杯拿起時,丫環以左右手表示夫人想王伯黨之神情,堪覺可笑,以兩手鼓舞,不提防侵灑夫人之茶杯,夫人瞪目注之。少頃丫環以夫人此事甚覺可羞,以右手指劃臉,再以左手指夫人,不防夫人正注視于她,兩兩相望,丫環以擇刺掩飾之,夫人叫(打杯)丫環(啊),夫人再叫打杯,丫環(啊打杯)以雙手擎之,夫人再叫打杯,丫環(啊打杯)急看手轉身反托盤向之,夫人(反了),丫環一看盤(早就反了)此說似不滿意夫人而出,則夫人立起怒視之,丫環則退后將盤放下。 《武家坡》之關窯門 《武家坡》之第二場,旦角唱至“進得窯來把門掩”,隨唱隨揚袖蹲身作進窯狀,并左轉身將菜籃放地下,扶右手由右向左一推,如關窯門之形式,再拾起菜籃,右轉身將菜籃放桌上,同時雙手取椅子左轉置于窯門之后。搬椅之法,左手拿椅之右靠背柱之上方,右手拿椅之左座前方,左轉將椅放窯門之后,做堵門狀。 ……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