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73311
- 條形碼:9787213073311 ; 978-7-213-07331-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本書特色
本書既非制圖史,也非地圖的歷史,而是一本通過十二幅世界地圖講述世界史的著作
書中精選的十二幅世界地圖來自不同歷史階段,出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圖師之手。作者向我們揭示,地圖遠非客觀的真實記錄,而是受到一時一地的觀念和動機的左右。通過解讀地圖背后的觀念和動機,我們可以窺視制圖師所處時代的風尚與精神。每一幅都蘊含著某種重大主題,從科學、政治、宗教、帝國,到地理大發現、民族主義和全球化,皆為世界史發生重大變革的關節點。
在這段圖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們呈現了人類長久以來的一個渴望,那就是將地球完美地呈現在二維平面上。但是,無論因為客觀條件所限,還是主觀意識的干擾,這始終是人類難以達成的夢想。在作者的解讀中,作為人類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圖,成了“人─圖像─世界”三位一體的棱鏡,折射出人類的歷史進程和精神歷程,描繪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體畫卷。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內容簡介
本書版權已售出荷蘭、法國、德國、意大利、韓國、日本等11個國家及地區,風靡全球。
全書圖文并茂,收錄近100幅珍貴地圖及50余幅精美歷史圖片,半數以上為彩色。
通過十二幅地圖切入描述十二個世界歷史的關鍵節點,剖析世界歷史與人類精神的進程。
完全顛覆你觀看地圖的視角,帶你進入一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目錄
西帕爾(現今伊拉克的阿布哈巴遺丘),公元前六世紀
**章科學
托勒密,《地理學指南》,約公元150年
埃及亞歷山大港,約公元150年
第二章交流
伊德里西,1154年
西西里巴勒莫,1154年2月
第三章信仰
赫里福德《世界地圖》,約1300年
意大利奧爾維耶托,1282年
第四章帝國
《疆理圖》,1402年
中國東北遼東半島,1388年
第五章發現
馬丁·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全圖》,1507年
德國漢堡,1998年
第六章全球主義
第奧古·里貝羅,《世界地圖》,1529年
卡斯蒂利亞托爾德西利亞斯,1494年6月
第七章寬容
杰拉杜斯·麥卡托,《世界地圖》,1569年
比利時魯汶,1544年
第八章金錢
約翰·布勞,《大地圖集》,1662年
阿姆斯特丹,1655年
第九章國家
卡西尼家族,《法國地圖》,1793年
法國巴黎,1793年
第十章地緣政治
哈爾福德·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1904年
倫敦,1831年5月
第十一章平等
彼得斯投影法,1973年
印度,1947年8月17日
第十二章信息
谷歌地球,2012年
虛擬軌道空間,地球上空11000公里,2012年
結語歷史之眼?
致謝
注釋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相關資料
一本有關制圖藝術的歷史書,迷人、全面、新穎。在地圖中追蹤人類思想的模式,這是一個絕妙的想法。——湯姆·霍蘭德,《衛報》
正如這本插圖精美的書所指明的,從古代時期起,地圖就承載了大量的象征意義。本書內容豐富,讓人無法自拔。——辛克萊·麥凱,《每日電訊報》
布羅頓捕捉地圖的社會、政治、宗教背景的視角非常敏銳,揭示了地圖為何、為誰而作,隱藏著何種目的。——羅伯特·梅休,《今日歷史》
通過地圖講述世界歷史——為什么直到現在才有人想出這個妙招?布羅頓這本書不僅博學,而且扣人心弦。——《法蘭克福匯報》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杰里 •布羅頓,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文藝復興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領土交易:現代早期世界的地圖繪制》《全球性角度:東西方之間的文藝復興藝術》(合著)等。
譯者簡介
林盛,畢業于復旦大學法語系,譯有《中世紀的城堡》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