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一起成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39393
- 條形碼:9787312039393 ; 978-7-312-0393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與經典一起成長 本書特色
張曉東等*的《與經典一起成長》為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項目的標志性成果之一。全書較為詩意地表達了作者對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建設理路的理解。經典是人類民族文化、文明的集萃,“漢語言文學”中的“語言”
“文學”這兩個核心要素也常常在民族的經典中表現得*充分,以閱讀、品味、體驗、分析、研究經典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人口再自然不過。本書近百篇的散文體學術小品文便是作者順著該理路實踐出來的成果。借助經典的閱讀、寫作,可以立體地培養習作者讀、寫、思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本書對轉變教育思想、*新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可供相關從業者及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與經典一起成長 內容簡介
《與經典一起成長》為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項目的標志性成果之一。全書較為詩意地表達了作者對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建設理路的理解。經典是人類民族文化、文明的集萃,“漢語言文學”中的“語言”“文學”這兩個核心要素也常常在民族的經典中表現得充分,以閱讀、品味、體驗、分析、研究經典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人口再自然不過。《與經典一起成長》近百篇的散文體學術小品文便是作者順著該理路實踐出來的成果。借助經典的閱讀、寫作,可以立體地培養習作者讀、寫、思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經典一起成長》對轉變教育思想、新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可供相關從業者及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與經典一起成長 目錄
**部分 理念 文學的德性——關于米蘭·昆德拉《被背叛的遺囑》/張曉東 現代性的體驗——讀馬歇爾·伯曼《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張曉東 情色與藝術——關于巴塔耶《色情史》/張曉東 小說家的小說學——致中國當代作家/張曉東 期待“及物”的文學研究與批評/張曉東 讓思想貼近地面飛行——思想的路徑與載體/張曉東 詩性地棲居——海德格爾的“思”/畢新偉 《白鹿原》的文化方案/畢新偉 內心的法則——尼采與現代/畢新偉 “賽先生”小議——思辨不妨微觀些/尹奇嶺 文化生意趣談——視點不妨實際點/尹奇嶺 “晃膀子”——在大學我如何存在/翟志遠 孤獨的詞與人/陳慧 愛情與人格——從杜十娘說起/余承艷 制度和現實——對當下教育制度的一點感性認識/范恒娟 讓梨以后——說說孔融/李茜第二部分 爭鳴 醒來——談龍應臺《目送》/劉麗竹 幼稚心靈——讀《城南舊事》惠安館篇/劉麗竹 俠客與孤兒——談談金庸/王植 愛、亂倫與苦熬——讀福克納《押沙龍,押沙龍!》/王植 宮崎駿的生態——有關《風之谷》/王植 收光運動——有關《水滸傳》/王植 逐與戰——讀《呼嘯山莊》/王植 簡·奧斯丁的冬天/王植 我可能不會愛你——讀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王寧 聞香識女人——讀《沉香屑**爐香》/邢靜宜 行走在迷宮中/邢靜宜 一萬年太久,就現在——關于周星馳的電影/邢靜宜 《豐乳肥臀》——一部震撼人心的女性悲情史/王秋瑞 理解與愛——讀《茶花女》/王秋瑞 西伯利亞的牧羊人——由《死屋手記》想到的/段歌 浪漫主義文學的表象與本質——關于《海上勞工》與《巴黎圣母院》/段歌 追憶溫婉——j.a.d.安格爾與古典/段歌 呼嘯的彌撒——讀《呼嘯山莊》/段歌 忘了尼德蘭——約翰內斯·維米爾/段歌 巴別塔長歌——讀梅里美《嘉爾曼》/段歌 現代禪語——有關《麥田里的守望者》/段歌 無法觸碰的青春——讀《挪威的森林》/蔣成浩 心的牽絆——品味《挪威的森林》/畢新偉 女性與城市——讀王安憶《長恨歌》/畢新偉 第三把椅子的距離——讀格里耶《嫉妒》/翟志遠 從命運開始——讀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翟志遠 尋找魔劇院——讀黑塞《荒原狼》/翟志遠 上校之槍——紀念馬爾克斯/翟志遠 作為生命時態的“厭倦”——讀萊蒙托夫《當代英雄》/王俊杰 孤高的張愛玲/王俊杰 審美年代/王俊杰 一語成真,一紙墨痕——讀《紅樓夢》/鄭志君 一個父親的札記——讀周國平《妞妞》/鄭志君 道是無晴卻有晴——讀《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鄭志君 也是關于愛——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牛鵬 浮士德和他的魔鬼——讀歌德《浮士德》/吳耀中 肉體之上——讀杜拉斯《情人》/杜士美 小說中的人名——讀小說的一種方法/應育梅 孤獨的擁有——讀《愛,是不能忘記的》/應育梅 人生:不訴離殤——讀路遙《人生》/徐加慧 夢里花落知多少——我讀三毛/朱雨婷 圣徒與罪人——閱讀《活著》/朱雨婷 訴說心靈悲苦的民族史詩——讀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胡疊 *真實的兩性關系——讀渡邊淳一《失樂園》/胡疊 時間都去哪兒了——讀朱自清《匆匆》/胡疊 一曲深痛的愛情悲歌——讀考琳·麥卡洛《荊棘烏》/胡疊 薄荷與紅玫瑰——讀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范恒娟 洪峰和他孤獨的家園夢/饒哲 剎那純粹——品《傾城之戀》/王颯 讀《妻妾成群》/王颯 靈魂的盲者——讀《推拿》/王颯 不應遺忘的歷史——讀《夾邊溝記事》/王颯 《活著》——悲劇的力量/王颯 規則里浮沉的生命——我看《白鹿原》中的田小娥/王颯 愛的反噬——談《高老頭》的“父愛”/魯洋洋 不做寄居者——讀嚴歌苓《寄居者》/龐霖杰 這是怎樣的愛情?——讀《少年維特的煩惱》/湯娟娟 薄伽丘:以佯狂表達正義——讀《十日談》/湯娟娟 年老人生的況味——讀張中行《剝啄聲》/張大秀 溫柔世界——讀西西《像我這樣一個女子》/劉婕好 仁者,愛人——我讀“國學”之一/紅袂 義者,宜也——我讀“國學”之二/紅袂 智者樂水——我讀“國學”之三/紅袂 罰站于歷史邊緣的沉默——讀高彥頤《纏足》/陳雪梅 別樣的村莊/韓嬌嬌 一本非道德的書——盛可以的小說《道德頌》/劉凌 誰能讀懂蘇東坡/鄭虹霓 老夫曾有少年時/鄭虹霓 浮瓜沉李——曹操父子的夏天/鄭虹霓 詩人不幸江山幸/鄭虹霓 《消失的地平線》——夢中的香格里拉/廖靜 誰悲失路之人——讀陸蠡散文集《竹刀》/廖靜 真誠的英雄——讀卡萊爾《英雄和英雄崇拜》/范恒娟 時代荒漠后的情感流沙——品讀《歸來》/饒哲 佛教變形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讀《受戒》/桑麗麗 為了忘卻的遇見——讀《詹森的<格拉迪瓦>中的幻覺與夢》/郭莉 “滴”水觀“音”——從《商州又錄》看賈平凹/張曉東 愛之殤——說張愛玲的一個視角/張曉東 小說的可能性——讀《紅拂夜奔》/張曉東作者簡介后記
展開全部
與經典一起成長 作者簡介
張曉東,男,祖籍江蘇淮陰,教授,碩導,供職于安徽阜陽師院文學院文學所,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文藝理論研究》《中州學刊》《重慶大學學報》《學術界》《江西社會科學》《安徽大學學報》《江淮論壇》《名作欣賞》《戲劇文學》《寫作》等專業雜志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熟悉的名字,陌生的人》(2003,澳門文星)《句子里的世界》(2009,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身體對心靈的訴說:中國現代文學“情色”書寫研究》(201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現代文學'情色'書寫研究”及省部級項目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