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新視野-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文集-(全二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7463
- 條形碼:9787516187463 ; 978-7-5161-8746-3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新視野-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文集-(全二冊) 本書特色
張順洪、吳英、董欣潔主編的《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新視野--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文集(上下)》是于2015年9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參會論文的薈萃。全書分領導講話及致辭、主題發(fā)言、當今歷史虛無主義及其危害性、階級和階級斗爭再認識:歷史與現(xiàn)實、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演進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六部分,收錄了六十多位學者的論文,可以說代表了該領域研究的前沿水平,相信該書的出版會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鞏固唯物史觀在歷史研究領域的指導地位起到積*的推動作用。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新視野-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文集-(全二冊)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于2015年9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參會論文的薈萃。該論壇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和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共體主辦的,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地方社科院、全國高等院校、中央黨校和地方省委黨校等單位的近百名學者參加,可以說囊獲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領域的主要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王偉光院長親自參會,并做主旨發(fā)言。本書分為歷史虛無主義及其危害性、社會形態(tài)理論、階級斗爭理論、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四個部分,收錄了96位學者的論文,可以說代表了該領域研究的前沿水平,相信該書的出版會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鞏固唯物史觀在歷史研究領域的指導地位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新視野-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文集-(全二冊) 目錄
(上冊)領導講話及致辭 堅持和發(fā)展唯物史觀,推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發(fā)展——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上的講話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上的致辭 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上的致辭主題發(fā)言 “互聯(lián)網 ”發(fā)展的*終結果必然引發(fā)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大危機和生產關系大變革——兼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歷史理論的源與流 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歷史人物評價問題新探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時期一定范圍的階級斗爭當今歷史虛無主義及其危害性 駁歷史虛無主義中的幾個主要觀點 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衛(wèi)國戰(zhàn)爭——毛澤東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剖析 試析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學術來源——以黨史國史研究為中心的考察 唯物史觀與中國語境中的歷史虛無主義 當下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特征及敘事方式 歷史虛無主義論爭演變的歷史考察 關于共產黨抗戰(zhàn)的歷史虛無主義言論評析 抗戰(zhàn)期間中共對外宣傳夸大戰(zhàn)果嗎?——對一則訛誤的澄清 歷史與現(xiàn)實:關于當前西藏研究的幾點思考——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及批判 歷史虛無主義的前世今生 關于歷史評價中真與善的標準問題 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領域的歷史虛無主義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克服歷史虛無主義 人民群眾是戰(zhàn)勝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 歷史中的偏見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階級和階級斗爭再認識:歷史與現(xiàn)實 運用唯物史觀正確認識當今社會的階級和階級斗爭 階級與階級斗爭的意蘊——基于歷史、理論與現(xiàn)實的維度 構建中國思想史研究的中國學派之“四要義” 馬克思主義歷史進步評價二重維度解讀 應當重視國體問題討論——2014年人民民主專政問題討論述評 唯物史觀視域下的中間階級結構化理論 超越“現(xiàn)代化研究”與“階級分析”之爭——關于中國近代史研究“范式”問題之管見” 今天的中國應當如何認識階級斗爭和人民民主專政 編纂臺灣思想史之原則與方法芻議(論文要點摘錄)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階級斗爭新特點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對階級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下冊)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 考古學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求真與致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雙重品格 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核心思想及其史學價值 唯物史觀與發(fā)揚中國史學的民族特色——改革開放以來史學理論的發(fā)展及未來史學之展望 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人學”基質 馬克思《博士論文》對唯物史觀的初步奠基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本土文化的沖突、融合和重建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背景(論文要點摘錄) 論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關于歷史事實與歷史評價思考(論文要點摘錄) 形而上學與歐洲虛無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歷史學研究 學院派知識分子與唯物史觀的黨外傳播——以吳恩裕為例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概說 二十世紀之初的“新史學”思潮及其意義——兼論如何認識梁啟超《新史學》的局限性 胡喬木在改革開放初期對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貢獻 李大釗與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 華漢《唯物史觀研究》芻議 吳晗向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轉變之研究 試論侯外廬“國民思想晚出論”對中國思想史起源的解釋力——雅斯貝斯、余英時唯心史觀批判 范文瀾續(xù)寫、重寫《中國近代史》的構想及實踐 陳溥賢《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與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文本關系考——基于唯物史觀的相關論述 “逼近真相”:客觀史實、主觀史識與“層累式”歷史書寫探究 關于新中國誕生史的幾點認識社會形態(tài)演進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 深化封建社會研究需要新的厚重成果——以寧可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道路》為例 文明的時空性與國家的起源 社會形態(tài)問題散論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兩大現(xiàn)實優(yōu)越性——基于兩種社會制度并存的視角 “現(xiàn)代化范式”的困境與中國革命的歷史意義——兼評孔飛力《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起源》 “跨越卡夫丁峽谷”理論合規(guī)律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當前中國一些問題與思考 俄國十月革命開啟的20世紀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歷史與時代價值 列寧對邊疆經濟問題的剖解 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基層治理的歷史進程和問題探討 從“五位一體”視角探討中國經濟發(fā)展奇跡的原因——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 唯物史觀視域中的當代中國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探析 唯物史觀視角下的中國工業(yè)化規(guī)律探析 歷史虛無主義對我國當前的危害及遏制策略
展開全部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新視野-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文集-(全二冊) 作者簡介
張順洪,湖北云夢人,1955年2月5日出生。1983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4年在廣州外語學院培訓英語。1985年由國家教育部公派赴英留學,在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學習,先后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工作。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西歐北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6月~2009年6月從事黨務工作。2004年6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工作,任副書記,先后分管組織處、統(tǒng)戰(zhàn)處等部門工作;2008年10月起為正局級,兼任院工會副主席職務并主持院工會日常工作。2009年6月調任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現(xiàn)兼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主任。2009年6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