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國民素質發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63468
- 條形碼:9787010163468 ; 978-7-01-016346-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民素質發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 本書特色
單培勇著的《國民素質發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講述了:國民素質發展路徑實踐的創造功能內在地包含著人作為主體文化價值的自我創造,實踐才具有了素質文化生成的意義。由此形成了國民素質發展價值觀與實踐意義相統一的社會主義素質文化新定義,即指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中,為提高國民文明素質的價值確立、結構建構、目標設立、路徑選擇與方法設計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和文化實踐。以此意味著從社會主義文化概念的分類中獨立出來,標志著素質文化范式的生成。素質文化理論的形成,既能為合理地選擇國民素質發展路徑提供科學的論證,又能為素質文化學建構的可行性、必要性在學理上得到確證的依據。
國民素質發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 內容簡介
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基本國情,堅持以實踐的思維方式,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過程中,對推進國民素質向文明轉型進行能動的價值構建與措施應對,學術界對國民素質研究的視野與理論創新,為合理地選擇國民素質發展路徑提供學理闡釋,即提高國民先天素質,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國民基本素質,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國民素質均衡發展水平,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個體素質差異性到發展平等水平:必須有合理的、公正的制度安排;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必須全面落實“五位一體”建設總體布局;提高國民文明素質,必須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六個方面相互聯系、互動共進,共同推動著國民素質向現代文明素質轉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國民素質發展路徑系統,標志著我們黨推進國民素質發展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 國民素質發展路徑實踐的創造功能內在地包含著人作為主體文化價值的自我創造,實踐才具有了素質文化的意義。由此形成了國民素質發展價值觀與實踐意義相統一的素質文化新定義,即指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中,為提高國民文明素質的價值確立、結構建構、目標設立、路徑選擇與方法設計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和文化實踐。以此意味著從社會主義文化概念的分類中獨立出來,標志著素質文化范式的生成。素質文化理論的形成,既為合理地選擇國民素質發展路徑提供實踐驗證,又對素質文化學學科的建構可行性、必要性與科學性在學理上得到確證的理由。
國民素質發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 目錄
導 論
一、理論依據:國民素質與中華民族文明素質概念的學理界定
二、實踐依據:國民素質結構與關系
三、價值依據:社會主義素質文化思想
四、歷史依據:近現代經濟社會形態及素質文化思想
五、辯證依據:社會發展與國民素質提高的關系
**章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國民素質觀念更新與結構調整
一、社會生產力及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促進國民身體素質提高
二、國民由被壓迫地位上升為主體地位,草民心態、主奴意識
向主體意識轉變,心理素質呈現發展態勢
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國民社會文化素質發生質的轉變
四、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民素質形成
第二章 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的國民素質發展特征前 言
導 論
一、理論依據:國民素質與中華民族文明素質概念的學理界定
二、實踐依據:國民素質結構與關系
三、價值依據:社會主義素質文化思想
四、歷史依據:近現代經濟社會形態及素質文化思想
五、辯證依據:社會發展與國民素質提高的關系
**章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國民素質觀念更新與結構調整
一、社會生產力及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促進國民身體素質提高
二、國民由被壓迫地位上升為主體地位,草民心態、主奴意識
向主體意識轉變,心理素質呈現發展態勢
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國民社會文化素質發生質的轉變
四、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民素質形成
第二章 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的國民素質發展特征
一、國民身體素質有一定發展
二、國民心理素質中的主體意識與自強自立意識明顯提高
三、毛澤東提出國民“又紅又專”標準與德、智、體全面發展的
教育方針,促進了國民社會文化素質尤其是干部和
知識分子素質的發展
四、影響國民素質全面發展的經濟社會因素分析
五、“六。”精神的時代價值,對國民素質發展的重大意義
六、社會主義素質文化建設的特征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國民素質倒退
一、計劃生育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經濟發展滯后,國民
身體素質下降
二、“斗、批、改”運動全面展開,無限上綱,亂批亂斗,
使部分國民人格受到嚴重侮辱
三、文化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破壞,階級斗爭擴大化,
國民社會文化素質出現嚴重倒退
四、“文化大革命”期間國民素質全面下降的歷史文化原因
第四章 改革開放初期的國民素質現代轉型與黨推進國民
素質發展的新型文化建構
一、國民素質形態及特征
二、國民素質發展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三、中國共產黨推進國民素質發展的新型文化建構
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的國民素質發展特征
與黨推進國民素質向現代文明轉型的文明素質觀形成
一、國民素質形態及特征
二、國民素質發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三、中國共產黨推進國民素質向現代文明轉型的文明素質觀形成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推進國民素質發展文化理論的創新及特征
一、黨推進國民素質發展文化內涵建設理論的創新
二、黨推進國民素質發展文化理論的創新系統性特征
三、黨推進國民素質發展文化理論的創新特征
第七章 中國共產黨開展國民素質教育實踐的創新及特征
一、區分不同層次、不同對象開展國民素質教育
二、把提高國民思想道德素質作為重點
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培育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
四、國民素質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學術界對國民素質研究的理論創新及人的現代化
內涵的學理審視
一、1976年10月一1993年11月學術界對國民素質發展
路徑選擇的見解
二、1993年11月至2014年學術界對國民素質發展路徑
選擇研究的視野與理論創新
三、人的現代化內涵的學理審視與人的現代化基本內容
重構的價值取向
第九章 中華民族文明素質基本理論建構
一、中華民族文明素質概念的界定及特征
二、中華民族文明素質結構劃分的依據、基本原則與內容構成
三、中華民族文明素質與其他相近范疇的關系
第十章 當代中國國民素質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國民先天素質發展的路徑選擇: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二、國民基本素質發展的路徑選擇: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三、國民素質均衡發展的路徑選擇: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四、從國民個體素質差異性到發展平等的路徑選擇:必須有合理的、
公正的制度安排
五、國民整體素質發展的路徑選擇:必須全面落實“五位一體”
建設總體布局
六、國民文明素質發展的路徑選擇:必須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
強國建設
第十一章 新時期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生成的邏輯
一、革新教育理念: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素質教育觀念生成
二、以中華民族素質提高為價值取向: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
價值生成
三、文明和審美觀: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精神內涵生成
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踐行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
素質文化的內涵生成豐富
五、堅持提高群體素質和培養個體文明素質相結合的教育路徑,
區分不同層次與不同群體、重點與普及相結合的素質教育
方法:社會主義素質文化的實踐觀生成
第十二章 關于素質文化學學科建構的若干問題
一、建構素質文化學的必要性
二、建構素質文化學的可行性
三、素質文化學研究的核心內容與邏輯運思
參考文獻
后 記
信息
國民素質發展路徑選擇與素質文化學建構 作者簡介
單培勇,1955年生,河南滑縣人,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長期致力干國民素質學、素質文化學學科建設研究,已獨立出版《國民素質發展規律研究一一國民素質學新論》、《中國國民素質學論綱》、《國民素質學》等系列研究國民素質的學術專著8部,其中兩部專著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在《科學社會主義》、《自然辯證法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社會主義研究》等發表專題研究國民素質的學術論文60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文明素質理論建構與發展路徑研究”和其他有關國民素質研究的省社科規劃項目多項。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