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界通史 本書特色
魯中石著的《世界通史(精)》采用通史體例,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在保證歷史完整與延續的基礎上,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類社會演進的基本脈絡和多元文化的發展過程,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把握世界歷史,進而掌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通過科學的體例、通俗流暢的文字、精美的圖片、獨特的視角等多種要素有機結合,做到融知識性、可讀性、藝術性于一體,為大家呈現出一部井然有序、內容豐富充實、立體鮮活的世界歷史。
世界通史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通史體例,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在保證歷史完整與延續的基礎上,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人類社會演進的基本脈絡和多元文化的發展過程,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把握世界歷史,進而掌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通過科學的體例、通俗流暢的文字、精美的圖片、獨特的視角等多種要素有機結合,做到融知識性、可讀性、藝術性于一體,為大家呈現出一部井然有序、內容豐富充實、立體鮮活的世界歷史。
世界通史 目錄
世界古代史
遠古的文明
亞洲(公元前5000 -前1200 年)
美索不達米亞城市
蘇美爾人城邦爭霸
楔形文字的發明
蘇美爾人的歷法
阿卡德王國的興衰
烏爾第三王朝
腓尼基的城市國家
腓尼基字母文字
腓尼基人實行海外殖民
古巴比倫王國
《漢謨拉比法典》
古巴比倫的數學
古巴比倫的天文學
亞述王朝
赫梯帝國的興衰
古代敘利亞、巴勒斯坦與黎巴嫩
印度文明的建立與衰落
哈拉巴文化
吠陀時代
種姓制度
東南亞地區村落公社
華夏民族的起源
夏朝
商朝
歐洲(公元前3000 -前1200 年)
神奇的巨石群
湖邊的村莊
愛琴海上的米諾斯
邁錫尼文明的興衰
希臘部落大遷移
非洲(公元前3500 -前1200 年)
北部非洲的古文明
古埃及王國的統一
金字塔時期
古埃及的宗教
古埃及的數學和測量
古埃及的天文學和歷法
古埃及文字
奇妙的金字塔
古埃及的經濟
埃赫那吞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統治
美洲(公元前3000 -前1200 年)
美洲印第安人
古代帝國的形成
亞洲(公元前1200 -前500 年)
西周建立
腓尼基人向地中海擴張
以色列猶太王國
亞述帝國的建立
亞述帝都尼尼微
新巴比倫王國
波斯國的建立
波斯文化
大流士一世
古印度科學成就
歐洲( 公元前1200 -前500 年)
斯巴達城邦
希臘的“荷馬時代”
希臘奴隸制城邦的形成
雅典國家的產生
奧林匹克運動會
梭倫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柏拉圖
蘇格拉底
非洲( 公元前1200 -前500 年)
埃及新王國的衰亡
腓尼基人建設迦太基
波斯征服埃及
美洲(公元前1200 -前500 年)
奧爾梅克文化
古代帝國的強盛
亞洲(公元前500 -公元1 年)
摩揭陀王國
旃陀羅笈多崛起
孔雀帝國的建立
薛西斯一世
帕提亞安息王朝建立
安息君主制
秦朝
西漢
張騫出使西域
歐洲(公元前500 -公元1 年)
希波戰爭
雅典的海上霸權
馬拉松戰役
薩拉米斯海戰
伯羅奔尼撒戰爭
……
世界通史 節選
古代帝國的形成 亞洲 (公元前1200 -前500 年) 在西亞,從亞述獨立出來的新巴比倫王國,在滅掉亞述之后,統治西亞數十年。但在新巴比倫王國時代,居魯士建立了阿黑門尼德王朝,于公元前538 年征服新巴比倫王國。在東南亞,公元前1500 年左右,從中亞來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原住民,確定四個身份等級。公元前563 年左右,喬達摩·悉答多創立佛教。他死后,弟子們將教義整理成經文,推崇“四圣諦”,開始向四周傳播。在中國,公元前1046 年經過周商牧野之戰,商滅亡,周朝建立。周朝確立了宗廟祭祀體制,銅器銘文更加成熟,出現了《周易》,首次記載了哈雷彗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王室衰微,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西周建立 相傳周的始祖是棄,曾任夏朝的后稷( 司農業),以后子孫世代任夏之后稷。夏衰之后,逃入戎狄之間。后來公劉到豳定居,又傳十余世,古公父( 后世尊他為周太王) 遷至周原( 今陜西岐山縣),周邦的名稱也由此而來。古公父之子季歷時,周逐漸興起,但仍對商保持從屬關系。季歷之子姬昌( 周文王) 繼位,周日益強盛,商王封昌為西伯。西伯聯合友邦征服了許多敵對的方國,又遷都至豐( 今西安西南);但他自感力量仍不足以滅商,故表面上仍臣服于商。周文王死后,其子姬發繼位,是為武王,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建都于鎬( 今西安西南),其時為公元前1046 年。 周天子是諸侯領袖,所謂“共主”,但諸侯又都是有很大自治權的首領,中央對諸侯的控制,從夏、商到周,不斷加強。統治者在征服了廣大地區之后,便派遣自己的同姓兄弟或異姓有功之臣,到指定的地點去進行統治,把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賜給他們,建立諸侯國。諸侯在封國內又可以把土地再分封給卿大夫,卿大夫又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給士。這就是西周的分封。周建立之初,實行大封建,相傳共封71 國,同姓諸侯( 姬姓) 占53 家,其中齊、魯、燕、衛、晉等國*為重要。同時,把商朝紂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又封管叔、蔡叔于其附近,以便監督。武王死后,周公攝政,管叔、蔡叔懷疑周公要篡權,便勾結武庚發動叛亂。周公率兵東征,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平定了叛亂。為鞏固周王朝在東方的統治地位,周公建立了東都洛邑,把“殷頑民”遷到這里,派重兵駐守。改封商朝的另一貴族微子于宋,同時封建了許多同姓、異姓諸侯,周公還為周王朝制訂了一系列的禮制。周公是周王朝的重要功臣,得到后世的高度景仰。 周公攝政7 年,還政于武王之子成王,成王及其子康王統治時期是周王朝的鼎盛時期。后傳至厲王時,周王朝日益衰落,公元前841 年發生“國人暴動”。厲王驚惶逃跑,后來死在異地,周公、召公二人攝政,史稱“共和”。厲王死,宣王立,宣王在位時,頗有中興之勢;宣王死,子幽王立,幽王寵幸褒姒,廢申后與太子宜臼,引起申侯不滿。公元前771 年,申侯聯合西方民族犬戎攻周,殺幽王,西周結束。太子宜臼即位為平王,公元前770 年,平王遷都至洛邑,此后遂稱為東周。 腓尼基人向地中海擴張 腓尼基人是閃族的一支,他們的城市只占有黎巴嫩沿海的狹長地帶。腓尼基人的象牙雕刻、玻璃器皿、珠寶和金屬制品散布極廣,從美索不達米亞到西班牙都有發現。在亞述首都尼尼微所發現的大批象牙制品,其中許多屬腓尼基風格,這些象牙制品是亞述人的戰利品或者掠奪品。腓尼基人除了生產自己的出口產品外,還充當貿易中間商。從公元前10 世紀起,腓尼基人的船只漂洋過海,尋找新的居住地,建立了殖民地基蒂翁。他們的殖民地中*有名的是迦太基。迦太基據說是泰爾人于公元前814 年建立的。腓尼基人*大的貢獻是他們的字母書寫體系。這些字母首先由迦南人在公元前13 世紀發明,腓尼基人走到哪里,就把這種簡單的文字帶到哪里。 以色列猶太王國 巴勒斯坦位于地中海東南岸,北面與腓尼基接壤,西南面連接西奈半島,東面是敘利亞草原。公元前30 世紀,迦南人居住在這里,因此這個地區也叫迦南。約公元前1900 年,希伯來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率領族人從兩河流域來到迦南。迦南人把這些新來的游牧人群稱為“希伯來人”,意為“從河那邊來的人”。后來迦南發生了大旱災,為了逃避災荒,一部分希伯來人在亞伯拉罕之孫雅各的帶領下遷到埃及居住,在此后的四百多年里,飽受埃及法老的剝削和奴役。公元前13 世紀,不堪忍受這種悲慘境遇的希伯來人在其領袖摩西的帶領下,歷經千難萬險遷出埃及。此后又在其繼承人約書亞的率領下返回了迦南。 在迦南,希伯來人與迦南人不斷發生沖突。經過長期戰斗,希伯來人占領了迦南人的許多土地,一部分迦南人與希伯來人逐漸融合,一部分迦南人則長期與希伯來人為敵。在征服迦南的過程中,希伯來人形成兩個部落:北方的以色列和南方的猶太。公元前13 世紀末,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占領了迦南的西南沿海地區。這些海上民族稱他們居住的地區為巴勒斯坦,意為“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后來希臘史學家就把全部迦南叫作巴勒斯坦,即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 希伯來人同腓力斯丁人之間進行的戰爭異常激烈。在戰爭中,希伯來兩大部落聯盟需要加強聯合,其首領也需要擴大和集中權力,這就加速了希伯來人國家的形成。到了公元前11 世紀,希伯來人終于建立了本民族的王國——以色列猶太王國。從此,他們的歷史由前王國時期(前文明時期)進入王國時期(文明時期)。 掃羅(約公元前1030 -前1010 年在位),是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個國王。他是從北方以色列各部落中選舉出來的。掃羅在位時把12 個部落統一起來,并組織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這支軍隊在同腓力斯丁人作戰中,取得了許多次勝利。但掃羅和他的3 個兒子先后都在戰爭中陣亡。后來,南方猶太部落聯盟首領大衛(約公元前1010 -前970 年在位)當了國王。在他的領導下,以色列猶太人徹底打敗了腓力斯丁人,建立了一個統一而又強大的以色列猶太王國,并且將首都定在耶路撒冷。大衛死后,其子所羅門(約公元前970 -前931 年在位)即位。他統治的時代是以色列猶太王國的鼎盛時期。所羅門大力發展外交和外貿,并與埃及結盟,娶埃及法老的女兒為后。他還組成船隊在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上進行商業活動。所羅門為了打破傳統的部族界限,把全國劃分成12 個行政區。為顯示其君主統治的威力,他還大興土木,興建了豪華的宮殿,并為耶和華神修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圣殿。 所羅門晚年追求享受,奢侈好色,加之長年役使民眾建造宮殿和圣殿,引起人民不滿,國勢漸漸衰落。他死后不久,王國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方叫以色列王國,在撒馬利亞建都;南方叫猶太王國,仍以耶路撒冷為首都。 公元前722 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帝國所滅;公元前586 年,猶太王國在巴比倫的攻打下亡國,被俘的一大批猶太人被劫往巴比倫,在那里度過了近半個世紀的囚徒生活,史稱“巴比倫之囚”。 公元前538 年,波斯開國皇帝居魯士滅亡了新巴比倫,釋放了被囚的猶太人。在波斯帝國的支持下,他們返回巴勒斯坦,建立了一個臣屬于波斯帝國的、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